毛笔书法知识

毛笔书法学习资料精选

白蕉书法系年(简编)书法文摘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5-09-08  

名称:白蕉书法系年(简编)

书法家:白蕉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注释:

(1)、参考金学仪《白蕉与徐悲鸿》:“蒋丹麟是蒋梅笙教授的幼子,是悲鸿夫人蒋碧薇的幼弟。白蕉自幼爱好诗词,尤喜书画。当年蒋梅笙教授组织了一个诗社,许多爱好诗词的青年纷纷参加,其中除蒋碧微姐弟以外,还有徐悲鸿、白蕉、女画家周练霞、徐建奇,戚石印夫妇等。白蕉悲鸿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俩人遂成莫逆之交。蒋梅笙夫人戴清波亦能诗词,夫妇之间,常有唱和之作”。

(2)、按:此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白蕉手书在前,字小,比较模糊,于右任手书在后,比较清楚,于署为“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则1926年书也。尚存疑。

(3)、参考金学仪《白蕉与徐悲鸿》:“徐悲鸿请白蕉写‘屈原九歌’长卷,白蕉在《云间甲集》中云:‘悲鸿先生去年来书委写屈原九歌长卷,余以待病家居,鹿鹿未就,今半矣,乃始成之,计有真、行、草共计十纸。仙童乐静,不见可欲,风猷,非唐以后人所能仿佛。恨丹麟不及见之也。(其时丹麟已英逝),壬申白蕉。’(时年二十六岁)。”此作笔者未见,以其为金学仪所述,不宜有错,故录之。

(4)、参考金学仪《白蕉与徐悲鸿》:“一九八九年郑逸梅老先生写了《记云间白蕉》一文,发表于香港大成杂志上,扉页上刊载了徐悲鸿画的《孝女曹娥图》,白蕉为此画题写小真楷《孝女曹娥碑》,从题记上可知为一九三三年(时在癸酉),这是他俩早年的合作。”

(5)、《出水亭亭图》。镜片,水墨纸本。尺寸:36×94cm。题识:拟苦瓜和尚法,乙亥(1935)夏云间白蕉。钤印:白蕉。此白蕉早年之作,白蕉兰竹多见,画荷则不多,早年之作更罕见,此幅笔墨章法皆空灵秀润,云师苦瓜和尚,得方外清质。

(6)、白蕉《书二书人》(《书与画》2002第2期,上海书画出版社)邹绵绵注云:“作者(按:即白蕉)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避难上海,曾执教在上海光华大学附中,遂以诗书与郭晴湖订交。郭晴湖(1909—1990),名则 ,号肆园,福州人,建国初自沪徙居天津。”

(7)、《罗汉、草书成扇》。尺寸:18CM×48CM×2。与唐云合作。正面为罗汉图,款识:“绍奎先生属,己卯(孙、刘按:1939年)七月之望蘋萝唐云造像。”背面为白蕉题诗,内容为:“我自胸中有五岳,人从眼底失千杯,大风歌后难成醉,落落乾坤几霸才,种草锄瓜多处士,窃钩盗国尽前才,江南悉说兰成赋,如此河山亦大哀。旧句书为绍奎先生之教,云间白蕉。”钤印:侠尘(朱文)、海上少年(朱文)。

(8)、白蕉书《桃花源记》,现存二种,一为1940年书,纸本,行楷四条屏,每屏六行,落款为:“庚辰春日云间白蕉书。”庚辰,即1940年。一为1943年书,纸本,行楷四条屏,每屏四行,落款为:“癸未云间白蕉书。”癸未,即1943年。

(9)、《赠立鼎先生诗轴》。其一为:“伏泉一激分山骨,正练长悬飞珠沫,二丛香草伊谁栽,迎风挹露已半开,所南迹沉韩魏杳,传神湘沅世间少,近今作者枉如云,襟怀孰若钱陈群,茸茸撇叶何参差,其中着花三两枝,想见兴来一染翰,颠倒不厌千回看,噫,吁嘻,此花空谷自芳洁,万松居士亦奇绝,楚国王孙哀怨多,秋风袅袅愁汨罗,独不见此花岁岁秋来肥,深山不畏秋霜飞。题钱箨石写兰。”其二为:“绣阁朱帘故主情,斜阳细柳试身轻,过桥春色浑如梦,犹逐东风数落英,明月胡笳唤梦回,河山未烬劫余灰,呢喃莫话前朝事,巢幕由来剧可哀。题明人画卷。立鼎先生两正,庚辰四月,云间白蕉。”则1940年作也。

(10)、参考《书与画》2002第2期,上海书画出版社。

(11)、参考金学仪《忆白蕉——往事如昨,记忆犹新》(《中国书法》1988第3期):“我同夫君白蕉风雨同舟二十七载”,白蕉1969年2月3日去世,此时尚为戊申(猴)年十二月十七日,则1941年成婚可知。

(12)、参考金学仪《白蕉与徐悲鸿》:“悲鸿先生得知我们结婚的消息后,特地送来一幅中堂《双青毛竹图》,画上两竿高大粗壮的大毛竹,挺立在中央,还题了一首诗:‘岂止留清影,相期耐岁寒。莫同闲草木,只为热中看。’(见左上)白蕉得此佳书画,喜出望外,当即作了一首诗‘代简一首’寄给了悲鸿以示谢意,同时还将该诗书录在《双青毛竹图》的边棱纸上,诗云:‘干枕花前醉后回,眼明一翰故人来,是何笔力雄且杰,为想诗情郁更开。天壤要留双杆在,雪霜未遣一心灰。江南妖梦何时了,长使云间把酒杯。’(见左下)这些珍贵的礼物,我已珍藏了半个多世纪,弥足珍惜,但其真挚的友情,永远铭记在心。”

(13)、《“和气谦恭”行书八言联》(见199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版的《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已故著名书法家作品集》,河北教育出版社)。内容为“和气所含修辞立德,谦恭为卫受福宜年,壬午四月云间白蕉”,钤印:白蕉私印。尺寸:128×28CM×2。

(14)、见《书与画》2002第2期第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内容为:“月明委静照,心清得奇闻。为善最乐,读书甚佳。得丹方于此,旌仙尉之家。惜食惜衣非为惜财原惜福;求名求利终须求己莫求人。天下无难事,亦无易事;人生有苦时,方有乐时。已能(按:或为“然”字)以邻分景种,更于何处著梅花。心无挂碍,身其康强。和颜既以畅,寡欲不期劳。万楼苦热,偶集联语作箑。时壬午六月。云间居士白蕉。”

(15)、内容为:“方苦溽暑,一披足下字画,清风飒然至,大是快人,弟于此学伧父面目,或者谬,好之,弟窃比之海上逐臭之夫而神监如足下,且从人壁间掇去,岂临印令谬为恭敬以重司马长卿耶?立(按:或为“之”字)风先生大雅之属,壬午云间白蕉。”

(16)、《“意在何妨瘦”行书扇面》。内容:“意在何妨瘦,秋深香更多,美人不可见,慷慨想三河。二月春风起睡仙,乾坤无恙酒杯圆,偶然挥洒何须讶,管领清芬五百年。壬午(按:1942年)四月,云间白蕉。”

(17)、《“人或毁己”行书斗方》。内容:“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身,己有可毁,彼言当矣,无可毁,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我,又何报焉。壬午中秋应仲林先生雅属。云间白蕉。”壬午,即1942年。

(18)、《与德润(?)先生单片》,尺寸:30.5X212CM。内容为:“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款识:德润(?)先生雅正,壬午秋日,复翁白蕉。”钤印:未白头翁(白)。按:此作疑为伪作,作伪者似学沈尹默一路。

(19)、此轴图署年为“壬午”,但尚有一诗堂云:“癸未十月云间居士并记于海上愚楼,云间”。则幽兰图虽为1942年作,诗堂则1943年作也,或者竟有其它缘故,存疑。

(20)、参考注释第(8)条。

(21)、《芝寿兰馨图》轴,尺寸:104×32CM。款识:“张母华太夫人七十大庆,甲申(按:1944年)云间居士白蕉写祝。”

(22)、《醉仙图》,立轴,纸本设色,与吴曼青(与丈夫梁俊青,1904—?,广东梅县人,别署双青楼主,室名双青楼,早岁曾从德国人习西画,曾留学德国汉堡大学。攻国画,尤擅花鸟,曾与丈夫联合举行画展。见《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P292)合作。尺寸:122×58CM。钤印:吴(朱)、双青楼(朱文)、曼青临古(白文)、双青楼(朱文)、复老一东(白文)。款识为:“双青楼藏明人张云程醉仙图,笔意清逸。此帧即楼主人吴曼青女士所抚,不爽毫末,为题己酉旧作饮酒诗二章或云此即三十年后复翁造像。”

(23)、《“出蜀旌旗”行书扇面》。内容为:“出蜀旌旗照百城,云山万里庆收京;当年父老皆流泪,不独元戎见此情。战尘浩浩接心兵,千古英雄乱棘(按:根据白蕉诗,此句“棘”字后漏一‘荆’字);日夕东南望佳气,错教降虏笑功成。丁亥秋日书为运凡仁弟雅属,复翁白蕉”。自署丁亥,则1947年书,

(24)、《书法》2001第11期(上海书画出版社)之《白蕉行书自作诗九首》云:“卅年八月十五日,纱笼弟六届雅属,时适为日寇投降二周年纪念日也,同社共赋,予得五绝。”

(25)、与钱君匋书《“胜地善人”行书六言联》,尺寸:136×33CM。上款:“君匋先生方家”,内容:“胜地有佳山水,善人多贤子孙”,下款:“复翁白蕉”。此作无确切署年,钱君匋为人治印,对方往往以书画谢之,故此作当为1948年夏钱为白治印时作,尚存疑。

(26)、《草书“桓公问”斗方》、《“张飞虽实武人”草书斗方》、《“日者知日(?)草书斗方》。按:三作均用1948年夏钱君匋所刻印章,载于1949年《书法大成》,当为1948或1949年作品,所以存疑者,或为1949年作也。

(27)、参考《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第5期封三。

(28)、《“新岁晴和”行书成扇》(《书法》2001年第11期4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内容为:“新岁晴和,不审尊体何似,湖园清旷,春物向荣,然尚在遏音,必未欲聚会,其如闲适之趣,幽静尤佳,每苦纷劳,杂然无绪,但深倾羡也,庚寅,云间白蕉。”庚寅,即1950年。

(29)、《秋菊草虫、鲁迅文谈》成扇,纸本设色。此作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署为白蕉、张大壮,当为白蕉、张大壮合作之成扇。但只见张大壮画,且与“鲁迅文谈”题目不符,疑背面即白蕉书“鲁迅文谈”文字。正面《秋菊草虫图》款识:“拟宋人设色,荫泉□仁兄雅正,辛卯二月,张大壮。”印鉴:大壮、复翁。辛卯,即1951年。

(30)、此作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署为白蕉、陆俨少,当为白蕉、陆俨少合作之成扇。但只见陆俨少画,未见背面文字。但白蕉《自书诗卷》(《书与画》2002第2期,上海书画出版社)云:“介(按:解也)放初期,陆俨少作者以所作山水索题,予漫题一绝云:廿年以后许寻山,相见何人无好颜,今日仔肩如石硬,松风呼我不能还。诗未留稿,它日作者应野平以所作台湾阿里山风景横披索题,寻思之顷,野平为予诵之,欲即题此诗,予言廿年估计错了,改为十年写上,今四个月中两度看山,凡所闻见,迥非畴昔,距改诗之时,仅三年余,不歌颂共产党,待歌颂谁来?六月三日休沐,理旧箧试蕉林书屋,梁章钜,景台真香,盛昱,选烟两种,写记游句,为煦良同志嗢噱,墨故佳品,纸亦不恶,使日制明畅笔,如驭劣马。白蕉并记。”从时间看,《自书诗卷》写于1956年,而陆俨少此扇署年“癸巳七月”,时间相合,可推断此扇面背面即上面所述之诗,然无确切证据,尚存疑。

(31)、《敬步婉雏诗老原韵》。内容为:“闲日追随意自亲,姚侯文学我乡尊,却思车下仓皇别,又作相逢隔世人,媵一绝兼呈海翁,白蕉就正草。”(《书法报》2003年3月17日)《尺幅虽小,四艺俱全——诗书画印话白蕉》,作者李海珉)。据李海珉文章介绍,为1953年秋作。

(32)、参见金学仪《白蕉与徐悲鸿》:“一九五三年,白蕉去北京开会,悲鸿先生陪他去白石老人处,请他为白蕉作画,白石老人问:‘画什么?’悲鸿打趣道:‘就画白蕉吧!’老人问:‘白色芭蕉如何画?’白蕉说:‘就画芭蕉吧’。白石翁略加思索,立即挥毫,画了一幅芭蕉图,疏疏几笔嫩叶、老叶,其势态墨韵绝妙,真是精品杰作。一九五七年九月十六日,白石老人在京逝世,白蕉无限悲伤,连夜写了‘悼人民艺术家白石老人’,以表哀悼之情。不几天就发表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上,他在文中高度赞扬了白石老人‘生活与艺术的获得统一,而能够推陈出新,在学习画家的过程中,能入能出的独具面目’,是一位真正的杰出艺术家。并在文中亦分析了‘有些画家到了生活去,为什么没有创作’的原因。这幅白石芭蕉图,长期挂在会客室中。有一天,吴湖帆先生来我家见此图,他说:‘白蕉应画白色。’于是特地为白蕉画了一幅白色芭蕉图相赠,风韵独特,亦是佳作。白蕉在悲鸿先生府上住了一个多星期,俩人久别重逢,欣喜之情,岂能言喻。临行时,悲鸿先生送给白蕉一卷近作,又亲自送他上火车。并相约一星期后去上海吃大闸蟹。在火车上白蕉才想起所送的一卷画没拿,但想起悲鸿约好下周来沪,一定会带来的。岂料翌日,悲鸿先生突然逝世,噩耗传来,白蕉呆如木鸡,悲痛不已!又失去了一位挚友,他感到太突然了!车站一别,竟成永诀,他即刻忍着无限悲伤写了挽诗寄给了在京友人诗人艾青,嘱其交给治丧委员会,以示悼念之情。”

(33)、白蕉《自书诗卷》云:“一九五五年春送殡黄宾虹老留杭三日,有诗四首,同行有赖少其、江寒汀、贺天健、唐云、林风眠、赵延年诸家。”

(34)、《白蕉致翁史焵信札(一)》(《书法》2001第11期,上海书画出版社)。内容为:“嘉惠感承,酒适渴时,远来尤不寻常也,乾隆庚子(按:1780年)三生石诗墨是精品,胡子卿制小品,虽近绝无,因爱出极高代价,我于黑墨白米之间每相为短长,言之亦可发笑,然此亦一癖,无可奈何,迩书有可以相赠者,俟后面去杭吊黄宾老游湖诸作,为同行所发,亦有试纸墨而书,俱待评议。史焵兄足下,复生,四月十一日。”

按:此作当为1955年三月后所作。是年白蕉吊唁黄宾虹逝世,因留杭三日,得《泛湖》、《六和塔即景用赖少其同志韵》、《三潭印月书赠贺老》诸诗,归,以明代纸书之,当即此信札所云之诗。

(35)、《白蕉致翁史焵信札(二)》(《书法》2001第11期,上海书画出版社)。内容为:“史焵吾兄,前发信之日,承枉顾,未相值,然而若有相感者,妙甚,尊册才得着花四朵,大是可丑,兹有一不急之事,亦不一定期于可能办到之事,姑为言之,月前失去眼睛牌小洋刀,极为惘惘,后历访五金店,不甚有货,而知四件者值九十余万,二件者二十万,名贵至此,大吃一惊,小刀向不离身,甚是爱物,念来日亦未必无望,足下相知,有无五金业中人?有否此一种刀,其人若是爱好书画者,愿以两倍之值交换,此两得之事,庶视媒人耳!如可转托,功德万万。十月四日夜分,白蕉。”钤印:复翁白蕉。此作风格与前相类,亦当为1955年作,果如是,则1955年作。

(36)、《白蕉致翁史焵信札(三)》(《书法》2001第11期,上海书画出版社)。内容为:“感承大画,未得晤言为怅,是晚华东有会也,张先生必有别名,不忆为谁,相稔见爱,请是正无疑耳,胡椒一味,只想肴上增香,初不知有后患,其代价几何,希告乃妙,此上,史焵吾兄,复生,六月廿四日。何日来,可先电约,免相左。”钤印:复翁。此作风格与前相类,亦当为1955年作。

(37)、《行书自作诗二首》(《中国书法》1988第3期)。内容为:“曲水归帆几点浮,大桥坚卧傍圆洲,长龙出峡嘘云白,欲上江干百丈楼。六和塔即景用赖少其同志韵。古木多姿潭意静,初阳曲径鸟声幽,画师接景寻前事,要为夫人计后游。三潭印月书赠贺老(按:贺天健)。”

(38)、《行书“泛湖”自作诗》(《中国书法》1988第3期)。内容为:“一舸平堤下,横湖载几人,浅春浮绿意,初日泛银鳞,去住千家异,崇卑万瓦新,河山重整顿,寰海满歌声。泛湖,一九五五年三月杭游作,归得明代纸试书,白蕉并记。”自暑为“一九五五年”书。

按,《行书自作诗二首》与《行书“泛湖”自作诗》当为一卷。前者有起首章而无落款及名章,后者则有落款、名章而无起首章,所书留杭时诗,故断为一卷。另,白蕉1956年6月3日写与周煦良的行草《自书诗卷》中,即三诗合为一卷,依次为《六和塔即景用赖少其同志韵》、《三潭印月戏赠贺天健》、《玉泉》、《泛湖》诸诗,只在中间加了《玉泉》一首。此推断耳,无确切证据,故存疑。

(39)、行草《自书诗卷》(《书与画》2002第2期,上海书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