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知识

毛笔书法学习资料精选

白蕉书法系年(简编)书法文摘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5-09-08  

名称:白蕉书法系年(简编)

书法家:白蕉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复翁自道甘苦之言如是云云。

或问写兰如何乃佳,云间曰:先不问佳,曰:既若能矣,于昔贤宜安,从曰:古人何所师?曰:如何得神,曰:行所无事。

风晴雨露,花叶姿态,变化多矣!然一笔不合,全纸皆废,此一笔恰是第一笔。

不宜不看,不好不谈,不可不想,不能不画,此亦夺关斩将之意,道与有情人一一点头。

执高腕灵,掌虚指活,笔有轻重,力无不均。四语自谓颇尽撇兰执运之秘。

作书写画可在酒中,宜在兴中,而必在天下重名之外始佳。

狠不易,对自己狠更不易,十纸撕其九,又弃其一,白蕉年五十六,于此曰而今而后,我知勉夫。

杂书题写兰旧句,为雪鸿仁兄发笑,我书不佳,君家隔壁孔老之纸故不恶也。白蕉。”

此作文辞均来源于《兰题杂存长卷》,唯落款不同,自云“年五十六”,则1963年作也。

(51)、《花农颂》行书立轴(见雷长春《远追晋韵、笔法传情——白蕉行书立轴赏析》一文,《中国书画报》2000年10月12日)。内容为:“落山新花昨入盆,细香在室宅外闻,赏花莫忘养花人,寻花更有翻山人,为君送香入城去,此意比花谁有情?花农颂。一九六三年国庆白蕉并题,”

此作内容出自《兰题杂存长卷》,风格亦与之绝似,亦可证《兰题杂存长卷》为1963年书。

(52)、《草书扇面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见《书法艺术报》1998年5月1日及《书法报》2003年1月20日)。内容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王青同志属,白蕉。”

这是1964年夏白蕉为江苏王青所书。《书法艺术报》1998年5月1日,王青为此撰文《白蕉先生为我书写的一帧扇面》,全文如下:

“当今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先生是这样评白蕉的:‘他是一位大师,尽管他不象吴昌硕那样是书、画、印三绝,也不象马公愚辈篆隶楷行草五体兼长,他的涉猎不是很广,但他却以出众的灵性获得了二王书法的真传。他的行草所具有的高度,完全可以成为上承吴昌硕以来的一个时代标志——回归二王式的时代标志。于右任专攻章草,有较高的成就,他重在气势;白蕉专攻行草,在二王一系列中登峰造极。他也有咫尺千里之势,但他的细微精妙处却更越前辈一头。白蕉行草技法纯熟而不俗,有无与伦比的高雅格调与书卷气。’

这里刊登的这帧扇面,是我在1964年暑假专程赴沪向白蕉先生请教书法时,他当即挥毫书赠于我的。其书落笔肯定,内刚外柔,用笔如绵里铁,结字精密有致,气势连贯流畅;用墨丰满而不臃肿,可供书法爱好者细细品位。”

(53)、《草书扇面“重阳”》(《书法报》2003年1月20日《白蕉赠我草书扇面》。

内容为:“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主席词,白蕉敬书。”根据王青文可知,此作写于1964年暑期。

(54)、《毛泽东词“咏梅”》(斗方)、《毛泽东词“北戴河”》(斗方)、《毛泽东词“重阳”》(斗方)、《毛泽东诗“为女民兵题照”》(斗方)、《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斗方)。

根据书写风格,这五件斗方作品与1964年暑期写给王青的作品绝似,当为前后几日所书,故断为1964年作,无确切证据,存疑。所书诗词,为毛泽东在1963年12月26日发表,可为一证。

具体内容如下:

A:《毛泽东词“咏梅”》(斗方):“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咏梅。”

B:《毛泽东词“北戴河”》(斗方):“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北戴河。

C:《毛泽东词“重阳”》(斗方):“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重阳。”

D:《毛泽东诗“为女民兵题照”》(斗方):“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E:《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斗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人民(按:人民二字重复)解放军占领南京。”

(55)、《辛弃疾“水龙吟”》二种。此词在白蕉作品中有两张,内容相同,惟落款不同。

第一张内容为: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官建康时作,白蕉。”

对此作,周师道先生曾提到过两次:一次是在与笔者的通信中,原信如下:

“兆彬君:

力作‘白’文读两遍。提出六点供参。

 

1)、文题‘白蕉生平书艺述评’。

2)、(按:未经周先生许可,不披露)。

3)、(按:未经周先生许可,不披露,大意为:‘兰题’墨变墨韵之妙,为白书超过沈、潘、吴、马、邓处无疑,唯黄宾林散老亚称。)

4)、《水龙吟》我断为写于64年林彪吹毛到66年文革初,写出当时有识之士对大祸将临之预感及忧患,为时代书法空前杰作。

5)、内外白一段甚好。可再引申至白的‘形式分析和综合’技巧。

6)、白61年摘帽后在沪积极配合沈潘二老,普及挽救频临垂亡之书法,功垂不朽,须为之大书一笔。其‘书法十讲’即我听和一系列讲座底本,讲时还要生动活泼。

奈尔顿首

2003、5、24。”

另一次提及见于“中国书法家网站论坛”“百家争鸣”栏目笔者所发《中国近现代书家个案分析之一:白蕉》主题的回帖中。整理如下:

“白蕉先生是在下少时书法偶像,62年暑假聆听过他一次约30人在场的书法讲座,还承他答我两个提问,一个当众,一个台下,此后,自以为是他的学生了。作品似《水龙吟》风格的发表出来的少见,应属他的变异作品,大可玩味。一般判他在晋唐间用力,观此幅,似老笔任趣,多宋明书行间参差意,合作之可珍贵者无疑。由所选内容(辛词)及书“象”看,可能写于晚年在文革将临或文革初。”

另一张同一内容的作品,落款与此不同,为:“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复翁。”但风格绝似,亦当为此时所书。《辛弃疾“水龙吟”》二种与1965年写与王青的《行书毛泽东“满江红”词》所书内容均为词作,且风格相似,似亦为1965年书。

(56)、《行书毛泽东“满江红”词》(《书法艺术报》1996年4月16日)。内容为:“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风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主席词,白蕉敬书”

这件斗方是白蕉1965年写给江苏王青的作品。《书法艺术报》1996年4月16日,王青撰文《清气若兰,骨傲似梅》,全文如下:

“在‘文革’前的1965年,我有幸得到白蕉先生书赠的一幅行书斗方,书写的是一首毛主席《满江红》词。这幅字,我一直悬在案前清供,至今已整整30年了。

白蕉先生(1907——1969)是上海人。他幼承庭讯,天资聪颖,通诗文,善书画。其书法专攻二王,自谓‘晋唐以下不学’而独窥王字神韵,这帧行书,落笔肯定,内刚外柔,如绵里裹铁。结字精密有致,气势连贯流畅;用墨丰满而不臃肿。通篇似带露之春兰,充满清灵温馨之气息。书家在写字,又象是在画兰花。的是‘清气若兰,骨傲似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