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知识

毛笔书法学习资料精选

包世臣完白山人传书法文摘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4-10-11  

名称:完白山人传

书法家:包世臣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后附四则

“樅阳门”三大字,在安徽省城南门,字径二尺许,雍容揖让,是山阴家法。唯“门”字右直稍挺腹,不敢径指为右军书耳。赵州城内永兴所书“攀龙鳞附鳯翼”六大字,尺寸与“樅阳门”相当,比之则脚忙手乱,局促窘廹,不自頼矣。庚亮持江西节,右军为其从事,或庾自书,或使王书,时右军年少,书势或稍加作用,未可知也。然断非永师以下所能至矣。

《天监井栏》在茅山,可辨者尙有数十字,字势一同《瘗鹤铭》,其字同者,则笔法结法悉同,可证《鹤铭》为隐居书,而逋翁淸臣之说废已。

杭州龚定庵藏宋拓《八关斋》七十二字,一见疑为《鹤铭》,始知古人《鹤铭》极似颜书之说有故。

蓟州城内有太白书“观音之阁”四大字,字径七八尺,整暇有永兴风,唯笔势稍抛鬆耳。然较“逍遥楼”颜书,相去不可数计。

评点①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②刘文清:既刘墉,刘罗锅也。③征西:汉书家索靖。

清代初期,赵、董二家风靡书坛。北碑的盛行,一洗前人铅华,以雄强刚方的面目展示在人们面前。北碑点画丰满厚重,和崇尚帖学的书家们那种秀劲精巧的线条截然不同。这样就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线条的质量标准。于是包世臣发前人之未发,提出了笔画中截应丰实的新见解。这对于我们理解北碑的点画特征是很有帮助的。

作为碑学的重要理论家,包世臣还着重指出“北碑画势甚长”。这是北碑点画的又一重要特征。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他认为关键在“备法”.这种认识不仅对于写碑,就是对写帖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与金坛段鹤臺王立明经论书次东坡韵

昔吾语文笔於中必有我蜜成花不见持以论书可错综理相安避就形时椭常能伏纸骄始得见笔娜转换心如旋骏发势每颇摄水墨无溢开锋毫不裹锋毫辨微芒木墨分纎么嗜此二十年长者力先荷闻声震合弦譬巧知扣笴只今两少师传书苦不伙变法心何雄涉险气振惰俗学贪速成锦鞾被駑跛歩颜拥肥姬趋欧牵病騀若谓吾言非试与讯江左花之精浮而为蜜其滓沉而为蜡蜡中亦无花迹乃为蜜成未成之先则採与酿大有事在错综十句言酿之事只今八句言採之事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精水为墨之髓锋能将副毫则水受摄副毫不里锋则墨受运而其要归於运指大指能揭管则锋自开名指能拒管则副毫自平锋开毫平而墨自不溢出笔外水行墨中书势无不遒润矣王侍中传右军之诀云万毫齐力予尝申之曰五指齐力葢指力有偏重则毫力必不能齐也頼柳诚悬杨景度两少师皆神明於指法故一变江左书势而江左书意反以传但知之者罕矣

附旌徳姚配中仲虞和作

书学缄秘多啟籥恃有我我气果浩然大小靡不可使转贯初终形体随偏椭如松对月闲如柳迎风娜书之大局以气为主使转所以行气气得则形体随之无不如志古人之缄秘开矣请言使转方按提平且颇注墨枯还荣展豪紏异里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不按则血不融不提则筋不劲不平则肉不匀不颇则骨不骏圆则按提出以平颇是为绞转方则平颇出以按提是为翻转知绞翻则墨自不枯而豪自不褢矣此使转之眞詮古人之秘宻也尢有空盘紆与草争眇么草原一脉承眞亦千钧荷真草同原而异派眞用盘紆于虚其行也速无迹可寻草用盘紆于实其行也缓有象可覩唯锋俱一脉相承无问藏露力必通身俱到不论迅迟盘紆之用神草眞之机合矣眞自变欧褚抽挈同发笴门戸较易寻授受转难伙字有方圆本自分篆方者用翻圆者用绞方不能翻则滞而成疣圆不知绞则痺而为痿河南用绞多行以抽笔勃海用翻多行以挈笔抽用按提挈用平颇两家之所以分也欧褚合则宛然旧观矣愧余玩索频徒戒临摹惰行之虽有时至焉每苦跛先路道恳勤遵途骋駊騀旨哉双楫篇后尘附诸左

论书十二絶句有序

书道以用笔为主,然明於源流所自,则笔法因之,故纪汉世以来,迄於近今,宗派脉络,次为韵语,其人所共见,而名实復副者,槪从畧焉。己卯季秋,书於厯下西司公廨。

程隶原因李篆生,蔡分展足始纵横。更依分势成今隶,不辨眞源漫证盟。

说详笔谭,自真隶名别,而古人笔法始失。

中郎派别有钟、梁,茂密雄强正雁行,底事千文传祖法,顿敎分隶意参商。

钟之《乙瑛》,梁之《孔羡》,北朝隶石,恪守两宗,至隶不本分草不本,篆实滥觴於眞草千文,其自题曰眞书,葢亦有意变古也。

吕望翩仙接《乙瑛》,峻严《孔羡》毓任城,欧、徐倒置滋流弊,具体还应溯巨卿。

西晋分书,有《太公望任城太守》、《孙夫人》二碑,虽峻逸殊科,而皆曲折顿宕,姿致天成,至率更法任城,会稽法吕望,惟於波法,注意其牵引环转处,多行以今之法。中郎洞达之风息已。

朱扬张贾是梁宗,勃海荧阳势绍钟。更有贞珉鐫般若,便齐李蔡起三峰。

荧阳《郑羲》、勃海《刁遵》、《朱义章》、《杨大眼》、《张猛龙》、《贾思伯》皆北魏碑,《般若碑》字方二寸,三百言尙完好,无时代年月书。势敦厚浑雄,予臆定为西晋人书,实古今第一眞书石本也。

从来大字苦拘挛,岱麓江崖若比肩。多谢云封《经石峪》,不敎山谷尽书禪。

泰山《经石峪》大字完好者,不下二百,与焦山《鹤铭》相近而渊穆,时或过之。

梁武平书致有神,一言常使见全身。云峯山下摩残碣,啸树低腰认未眞。

郑文公季子道昭,自称中岳先生,有《云峰山五言》及题名十餘处。字势巧妙俊丽,近南朝郗超、谢万常,疑其父墓。下碑《经石峪》大字、《刁惠公誌》出其手也。

中正冲和龙藏碑,擅埸或出永禪师。山阴靣目迷梨枣,谁见匡庐雾霽时。

隋《龙藏寺》出魏《李仲璇》、《敬显雋》两碑,而加纯净,左规右矩,近《千文》而雅健过之,《书评》谓右军“字势雄强”,此其庶几!

若如阁帖所刻,絶不见雄强之妙,卽《定武兰亭》亦未称也。

伯英遣篆为狂草,长史偏从隶势来。八法幸窥龙虎气,东明春草总成灰。

伯英变章为草,歴大令而至,伯高始能穷奇尽势,然唯《千文》二百餘字是眞跡,他帖皆赵、米以后俗手所为。余玩《千文》而悟伯高为草隶,藏眞为草篆,景度为草分,虽同出伯英,得笔各有原本,然征西风流遂尔邈,絶此大令所为,叹章草宏逸也。

三唐试判俗书胚,习气原从褚氏开。兖颂只今畱片石,独无尘染笔端来。

先任城公、兖公、颂骏和兼至唐石本之恪守古法者。

巨川《官告》是书雄,健举沉追势并工。悟入指尖有罏冶,转毫犹憾墨痕丰。

谓会稽本唐帖,真书之善,自变者行书,则《兰亭》题句同此妙悟。

洛阳草势通分势,以侧为雄曲作浑。董力苏资纵奇絶,问津须是到河源。

东坡、香光俱得力於景度,然东坡谓其雄杰,有颜柳之遗;香光谓其以险絶为奇,破方为圜,削繁成简,是犹未见彼结胎入悟处也。

无端天遣怀寕老,上蔡中郎合继声。一任刘姚夸絶诣,偏师争与撼长城。

诸城刘文淸相国,少习香光,壮迁坡老,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桐城姚惜抱京堂,晚而工书,专精大令,为方寸行草,宕逸而不空怯,时出华亭之外,其半寸以内真书,洁净而能恣肆,多所自得;怀寕布衣邓石如顽伯,篆、隶、分、眞、狂草,五体兼工,一点一画,若奋若摶,葢自武德以后,间气所钟。百年来书学,能自树立者,莫或与叅,非一时一州之所得专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