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学习专题

毛笔、硬笔、篆刻、美术绘画资料专题

辽金元书法作品大全 中国辽代金代元朝传世书法作品图片鉴赏下载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5-09-30  

本专题系统整理中国辽、金、元三个少数民族政权时期的传世书法作品。内容涵盖辽代碑刻、金朝文书及元代“复古主义”书风,提供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等大家作品的高清图片鉴赏与下载,深度解析多民族文化碰撞下中国书法的独特发展路径,是研究这一时期艺术史的珍贵资料库。

简介

辽、金、元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别开生面的时期。在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背景下,书法艺术并未停滞,反而在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展现出与唐宋传统迥异的独特风貌。从辽代的质朴雄健,到金朝的承宋遗风,再到元代以赵孟頫为首的“复古主义”潮流,共同谱写了一曲多元并存的翰墨乐章。

本《辽金元书法作品大全》专题,将带您深入这片以往被忽视的艺术沃土:

  • 辽代书法: 探寻契丹王朝留下的有限墨迹与碑刻,如《耶律琮墓志》等,感受其融合唐风与北方草原气息的质朴与刚健。

  • 金代书法: 赏析承袭北宋、特别是苏轼、米芾一脉的金朝书风,领略在女真统治下,汉族文人士大夫如何延续笔墨传统。

  • 元代书法: 聚焦以赵孟頫为核心的“复古”运动,品味其倡导的晋唐风韵如何成为时代主流;同时欣赏鲜于枢的雄浑、康里巎巎的劲健,以及少数民族书家(如耶律楚材)的独特创造。

我们致力于搜集整理这一时期存世的珍贵书迹,包括碑拓、法帖、手卷等。在这里,您不仅可以高清在线鉴赏这些融合了多元文化基因的笔墨精华,我们还提供了清晰的高清图片下载指南,方便书法爱好者、历史研究者与艺术创作者建立专题资料库,进行深入的临摹、研究与再创作。

辽金元书法作品大全 中国辽代金代元朝传世书法作品图片鉴赏下载-2

金朝(1115年~1234年)
王庭筠 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 题幽竹枯槎图 跋米芾研山铭    
赵秉文 赤壁图卷题诗 赵霖昭陵六骏图题跋      
蔡松年 跋苏轼李白仙诗卷        
任询 行书韩愈秋怀诗 行书杜甫古柏行      
元朝(1271年~1368年)
鲜于枢 苏轼海棠诗卷 杜甫魏将军歌 晚秋杂兴诗帖 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 韩愈进学解卷
王安石杂诗卷 论草书帖 御史箴帖 诗赞卷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
石鼓歌 张彦享行状稿卷 先茔帖 老子道德经 跋《神龙兰亭序
五绝诗 跋张先《十咏图》      
耶律楚材 送刘满诗卷        
张枢 楷书次韵陆诗并记        
陈朴 跋陆居仁《苕之水诗》        
李倜 跋陆柬之文赋        
赵孟頫 妙严寺记 前赤壁赋 汲黯传 秋声赋 洛神赋
后赤壁赋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仇锷墓碑铭 吴兴赋 真草千字文卷
续千字文 临兰亭序 闲居赋 与季博提拳尺牍 归去来辞
题烟江叠嶂图 趵突泉诗 万寿曲 病来月余帖 七绝诗册
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久疏上状帖 前岁到杭帖 南谷帖 行书十札卷
与山巨源绝交书 杜甫秋兴八首 酒德颂 昔寻李愿诗卷 跋陈琳浮凫图
兰亭序十三跋 题陆柬之文赋卷 杭州福神观记卷 题《二羊图》 王羲之时雪快晴帖
雪岩和尚拄杖歌卷 止斋记 行书千字文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秋深帖 心经行书册 跋怀素《论书帖》 跋《神龙兰亭序》 跋苏轼《治平帖》
管道升 致中峰和尚尺牍        
邓文原 急就章 芳草帖 题黄庭坚松风阁诗卷跋 家书帖 近者帖
跋褚遂良倪宽赞 跋王羲之雨后帖 瞻近汉时二帖跋 题伯夷颂诗帖 致景良郎中尺牍
跋定武兰亭 跋郭畀《雪竹图卷》      
薛羲 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揭奚斯 陆柬之文赋跋 赠刘粹衷宰旌德序帖 题画诗    
干文传 跋朱熹《城南倡和诗卷》        
石岩 跋梁楷《右军书扇图》 跋仇远《自书诗卷》      
黄溍 跋朱熹《城南倡和诗卷》 跋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      
钱良佑 跋《管道升书卷》 跋梁楷《右军书扇图》      
贡师泰 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郑元祐 跋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        
迺贤 南城咏古诗帖        
陈绎曾 静春先生诗集后序 跋《唐人临黄庭经》      
唐棣 跋赵孟頫书《赤壁赋》        
赵雍 彰南八咏诗        
赵奕 跋赵孟頫书《赤壁赋》        
赵由皙 与贤夫官人尺牍        
赵由儁 跋梁楷《右军书扇图》        
吴叡 篆隶书卷        
郭天锡 王献之保母帖跋 跋《神龙兰亭序》      
仇远 莫景行诗引 自书诗卷 和义山元旦诗    
白珽 陈君诗帖 墨竹诗册      
班惟志 跋鲜于枢草书韩愈进学解 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 题雪江图 跋《韩熙载夜宴图》  
虞集 白云法师帖 刘垓神道碑铭 题画诗 不及入阁帖 书陶诗
跋任仁发饮中八仙歌 跋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跋定武兰亭 跋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跋郭畀《雪竹图卷》
袁桷 雅潭帖 跋定武兰亭 和一庵诗帖 跋王庭筠幽竹枯槎图 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公望 题《富春山居图》 《溪山雨意图》题识 跋赵孟頫临黄庭经 跋钱选《浮玉山居图》  
贯云石 题赵孟頫《双骏图》        
华幼武 跋赵苍云《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        
葛元喆 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刘致 跋鲜于枢草书韩愈进学解        
柳贯 跋范仲淹《道服赞》 跋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 跋褚遂良《倪宽赞》    
段天祐 安和帖        
周伯琦 篆书宫学国史二箴卷 朱德润墓志铭 字说 通犀饮卮诗帖  
朱德润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卷 跋《获鹿图》 跋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 梦游海棠诗卷  
康里巎巙 秋夜感怀诗卷 述笔法卷 奉记帖 柳宗元梓人传 唐诗六首
谪龙说        
郭畀 陆游自书诗卷跋 青玉荷盘诗 题钱选红梅图诗 跋赵光辅番王礼佛图 梁栋四禽言诗
冯子振 虹月楼记卷 与无隐元晦诗 题易元吉草虫图卷 题展子虔游春图跋
俞和 次韵答朱仲义见赠 临定武兰亭 临王羲之乐毅论    
王冕 题南枝春早图 行草诗笺      
薛植 致云林徵君尺牍        
张雨 题画诗卷 登南峰绝顶轴 跋万岁通天帖 跋康里巎巙书李白古风 跋金应桂书帖
跋吴叡篆书千字文 跋《褚摹兰亭序》 赋听泉亭诗札 澱湖社集尺牍 次韵天镜上人送柑诗帖
发蜕庵诗札 自书杂诗册 张晏 跋怀素《论书帖》  
宇文公谅 跋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        
苏霖 跋仇远《自书诗卷》        
胡助 跋范仲淹《道服赞》        
黄石翁 跋《定武兰亭》        
危素 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 书蒲城义门王氏祠堂碑铭      
沈右 风过帖 中酒杂诗并简帖      
吴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柯九思 老人星赋 陆浚之皇极赋跋 题赵孟頫补书唐人临王右军瞻汉二帖 跋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跋马图
题赵孟頫疏林秀石图 上京宫词 跋郭熙树色平远图    
倪瓒 淡室诗轴 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 渔庄秋霁图跋 江南春三首册 游子吟
次韵耕隐渔者诗札 手札      
王蒙 爱厚帖 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      
一山一宁 雪夜作        
王立中 兰陵王词帖        
吴志淳 书札        
欧阳玄 诗札 春晖堂记      
庄麟 题《翠雨轩图》        
陶宗仪 篆书册 隶书题元马琬秋林钓艇图      
龚璛 教授帖 跋黄庭坚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卷 静春堂诗序 跋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  
陈植 怀存斋诗帖        
陈基 相见帖 寝喜帖 贤郎帖 苦雨帖 赠雪坡诗札
致伯升廷玉札        
张渊 五言古诗帖        
杨维桢 真镜庵募缘疏卷 城南唱和诗卷 张氏通波迁表 周上卿墓志铭 晚节堂诗
七绝诗轴 跋邓文原《急就章》 草书题钱谱    
陆居仁 跋鲜于诗赞纸本手卷 苕之水诗      
泰不华 篆书陋室铭        
了庵清欲 法语        
莫昌 诗札        
饶介 兰亭帖 书中峰幻住像偈册 床楣楠木帖 蕉池积雪诗  
李祁 书札        
郑涛 跋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        
俞希鲁 跋仇远《自书诗卷》        
姚安道 题赵孟頫携琴访友图诗        
顾禄 诗帖        
张穀 书札        
金声 钱谱赋        
戴良 跋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        

辽、金、元三代虽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但书法艺术并未中断,而是在继承中原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本民族文化特质,呈现出 “承前启后、多元交融” 的特点 —— 辽金侧重对唐宋书风的延续与本土化改造,元代则在赵孟頫引领下实现 “复古开新”,为明清书法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一、辽代书法:承唐继宋,质朴内敛

辽代(916-1125 年)由契丹族建立,虽长期与北宋并立,但文化上深度借鉴中原,书法核心是 “学唐摹宋”,风格偏于质朴庄重,留存作品以碑刻、墓志为主,墨迹极少。

1. 核心特点

  • 取法唐宋:受唐代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影响最深,兼学北宋苏轼、黄庭坚的行书意趣,追求规整、浑厚的审美,无过多创新,更重实用与传承。
  • 载体局限:因契丹文与汉文并行,书法作品多为汉文碑刻(如墓碑、寺碑),墨迹仅存少量佛经、手札,且多为宫廷或僧侣所书,民间书法留存极少。

2. 代表作品与书家

  • 碑刻代表作
  • 《宣懿皇后哀册》:楷书作品,字体端庄雄浑,笔法近颜真卿,结体严谨,线条厚重,是辽代楷书的典型,展现出对唐代 “颜体” 的直接继承。
  • 《韩匡嗣墓志铭》:隶书作品,虽为隶书,但融入楷书笔法,古朴中带规整,是辽代隶楷融合的代表,反映出其对汉隶传统的简化与本土化适应。
  • 书家:辽代书法家多为宫廷官员或僧侣,姓名多不载于史册,现存作品多无明确书者,仅少数如辽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擅长楷书)有书法记载,但无可靠墨迹传世。

二、金代书法:学苏宗黄,刚劲豪放

金代(1115-1234 年)由女真族建立,灭辽、北宋后占据中原,文化上更主动吸收汉地传统,书法以 “学苏(苏轼)、宗黄(黄庭坚)” 为核心,风格兼具中原的雅致与女真族的刚劲,留存作品以碑刻、墨迹并存,整体成就高于辽代。

1. 核心特点

  • 主宗宋贤:因金代统治者(如金章宗)推崇北宋书法,尤其偏爱苏轼、黄庭坚的书风,士大夫多临习 “宋四家”(苏、黄、米、蔡),其中苏轼的行书、黄庭坚的长枪大戟式楷书最受欢迎,形成 “尚意” 书风的延续。
  • 刚劲气质:受女真族游牧文化影响,金代书法在学宋基础上,少了北宋的温润,多了一份雄健豪放,笔画劲挺,结体开阔,如黄庭坚书风的 “放射状” 结构被进一步强化。

2. 代表作品与书家

  • 代表书家
  • 党怀英:金代最著名书法家,工篆、隶、楷、行,尤精篆书,取法秦代李斯小篆,笔法严谨,结体匀称,被称为 “金代篆书第一”,代表作《曲阜重修至圣文宣王庙碑》(篆书碑额),古朴典雅,尽显秦篆遗风。
  • 王庭筠:学苏轼、米芾,行书成就最高,笔法灵动,结体疏朗,代表作《幽竹枯槎图题跋》(墨迹),笔墨流畅,兼具苏轼的 “尚意” 与米芾的 “刷字” 意趣,是金代行书的经典。
  • 碑刻代表作:《大金得胜陀颂碑》,楷书作品,字体刚劲有力,兼学颜真卿与黄庭坚,笔画厚重,结体开阔,既显中原碑刻的庄重,又含女真族的豪放气质,是金代碑刻的扛鼎之作。

三、元代书法:复古开新,帖学鼎盛

元代(1271-1368 年)由蒙古族建立,实现全国统一后,在赵孟頫的引领下,书法掀起 “复古运动”—— 以 “回归晋唐” 为核心,摒弃南宋以来书风的纤弱,重建帖学传统,同时推动篆隶复兴,形成 “典雅秀逸、法度严谨” 的主流风格,为后世帖学发展奠定范式。

1. 核心特点

  • 复古为新:赵孟頫提出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书法同理),主张直接取法晋代王羲之、王献之(“二王”)与唐代颜、柳、欧,反对南宋书风的轻浮,使书法回归 “典雅、中和” 的传统审美。
  • 帖学主导:元代法帖传刻兴盛(如《汲黯传》《洛神赋》等摹本流传),士大夫多以临习帖学为主,行书、楷书成为主流,同时篆隶书法在学者推动下逐渐复兴(如吾丘衍、赵孟頫的篆书)。
  • 文人化特征:书法与绘画、诗文结合更紧密,“诗书画印” 一体的文人艺术模式初步形成,书法成为文人表达心境、彰显品味的重要载体。

2. 代表书家与作品

  • 核心代表:赵孟頫:元代书法的 “集大成者”,工楷、行、草、篆、隶,尤精楷书与行书,创 “赵体”,风格秀逸典雅、法度严谨,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 “楷书四大家”。
  • 楷书代表作:《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结体方正匀称,笔法圆润流畅,兼具 “二王” 的雅致与唐代楷书的规整,是后世学习楷书的经典范本。
  • 行书代表作:《洛神赋》《赤壁赋》,笔墨灵动,气韵连贯,尽显 “二王” 行书的飘逸意趣,被誉为 “元代行书第一”。
  • 其他重要书家
  • 鲜于枢:与赵孟頫并称 “元初三大家”(另为邓文原),行书成就最高,风格雄健豪放,与赵孟頫的秀逸形成互补,代表作《行书韩愈进学解卷》,笔力劲挺,气势磅礴。
  • 康里巎巎:蒙古族书法家,擅长行草书,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笔法迅捷流畅,有 “快剑斫阵” 之势,代表作《草书张旭笔法卷》,线条灵动,转折自如,展现出少数民族书家对中原帖学的独特诠释。
  • 吾丘衍:元代篆隶复兴的关键人物,精研小篆与汉隶,著有《学古编》(篆书入门经典),代表作《篆书千字文》,笔法严谨,结体端庄,为后世篆隶学习提供了重要参考。

辽金元书法作品大全 中国辽代金代元朝传世书法作品图片鉴赏下载-1

辽金元三代书法虽非 “鼎盛期”,但却是中国书法 “承前启后” 的关键阶段:

  • 辽金以 “继承唐宋” 为核心,在少数民族政权下保留了中原书法传统,并融入本民族的刚劲气质,避免了书风的断层;
  • 元代则在赵孟頫引领下实现 “复古开新”,重建了晋唐以来的帖学传统,规范了楷书、行书的法度,同时推动篆隶复兴,为明代 “台阁体”、清代 “碑学” 的发展埋下伏笔,是连接唐宋与明清书法的重要桥梁。

辽金元书法,是中国书法长河中一段独特而迷人的支流。它打破了单一汉族审美的主导,展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无论是元代赵孟頫的典雅复兴,还是辽金碑刻中的质朴野趣,都为我们理解中国艺术的广度与深度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视角。希望本专题能引领您发现这段“异彩纷呈”的书法史,感受在民族大融合背景下,笔墨艺术所绽放的别样光辉。

本站将持续追踪学术前沿,增补相关资源,欢迎定期回访! 让我们共同探索这片广阔而迷人的书法新天地。

更多专题
分类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