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全面汇集中国三国、两晋时期的书法艺术瑰宝。系统梳理从隶书向楷书、行书演变的关键历程,深度解读钟繇、陆机、王羲之、王献之等书坛巨擘的传世之作。提供包括墨迹、摹本、碑刻在内的高清图片鉴赏与下载,是探寻中国书法自觉与文人书法源流的终极宝库。
简介
三国两晋,是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迎来艺术自觉的辉煌时代。在这个充满哲学思辨与个性张扬的时期,汉字书体完成了从汉隶向楷书、行书、今草的关键演变,并最终孕育出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推向了第一个审美高峰,奠定了此后一千六百余年中国书法的基本范式与精神内核。
本《三国两晋书法作品大全》专题,将带您回溯至这一艺术的源头:
-
三国奠基: 聚焦曹魏大家钟繇,其《宣示表》等作品被视为楷书艺术的鼻祖,笔意质朴,古雅浑厚,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纪元。
-
西晋风韵: 赏析存世最早的名家墨迹——陆机《平复帖》,感受章草向今草过渡期的古朴率意;同时领略西晋写经与墓志中的书风。
-
东晋巅峰: 深入“二王”的艺术世界。品味王羲之《兰亭序》(唐摹本)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快雪时晴帖》的从容典雅;体会王献之《中秋帖》的连绵奔放与其“一笔书”的开创性,感受“晋人尚韵”的美学境界。
-
刻石遗珍: 同时关注这一时期的碑刻作品,如《天发神谶碑》的奇崛方劲,从另一维度理解三国两晋书风的多样性。
我们精心整理了这一时期存世极为稀少的墨迹、精良的唐代摹本以及重要的碑刻拓片。您不仅可以高清在线鉴赏每一幅作品的笔势与神采,我们还提供了清晰的高清图片下载指引,方便您建立个人专属的书法资料库,用于临摹、研究、教学与艺术创作。
东晋名家 | 卫夫人 | 古名姬帖 | 索靖 | 月仪帖 | 钟繇 |
宣示表 | 力命表 | 贺捷表 | 荐季直表 | 还示表 | |
墓田丙舍帖 | 卫恒 | 顿首州民帖 | 皇象 | 急就章 | |
陆机 | 平复帖 | ||||
王羲之 | 兰亭序 | 乐毅论 | 黄庭经 | 十七帖 | 姨母帖 |
初月帖 | 平安帖 | 寒切帖 | 快雪时晴帖 | 远宦帖 | |
行穰帖 | 孔侍中帖 | 曹娥碑 | 奉橘帖 | 上虞帖 | |
集王圣教序 | 雨后帖 | 憂懸帖 | 频有哀祸帖 | 丧乱帖 | |
何如帖 | 得示帖 | 二谢帖 | 游目帖 | 干呕帖 | |
其书帖 | 瞻近龙保帖 | 旃罽胡桃帖 | 妹至帖 | 长风帖 | |
袁生帖 | 七月都下帖 | 大道帖 | 草书平安帖 | 此事帖 | |
王献之 | 洛神赋十三行 | 中秋帖 | 廿九日帖 | 舍内帖 | 新妇地黄汤帖 |
东山松帖 | 鸭头丸帖 | 保母帖 | 送梨帖 | 余杭帖 | |
诸舍帖 | 不谓帖 | 节过帖 | 兰草帖 | 十二月割帖 | |
王珣 | 伯远帖 | ||||
王僧虔 | 王琰帖 | ||||
王徽之 | 新月帖 | ||||
王志 | 一日无申帖 | ||||
谢安 | 中朗帖 | 谢安帖 | 谢万帖 | 真书曹娥诔辞卷 | |
王珉 | 十八日帖 | ||||
沈嘉 | 十二月十三日帖 | ||||
王洽 | 手札 | ||||
王荟 | 疖肿帖 | ||||
墨迹 | 十六国写本《晋阳秋》 | 楼兰文书残纸 | |||
前秦 | 广武将军碑 | 邓太尉碑 | |||
西晋 | 孙夫人碑 | 杨骏残志 | 咸宁四年吕氏砖 | 刘宝墓志 | 当利里社碑 |
处士成晃碑 | 司马芳残碑 | 房宣墓志 | 郑舒夫人刘氏墓志 | 宣成宣君郭夫人之柩铭 | |
索紞 | 道德经 | ||||
东晋 | 高崧墓志 | 高崧夫人谢氏墓志 | 王丹虎墓志 | 王建之墓志 | 王建之妻刘媚子墓志 |
好大王碑 | 爨宝子碑 | 李缉墓志 | 李篡墓志 | 李篡妻武氏墓志 | |
李摹墓志 | 李篡妻何氏墓志 | 王屳之墓志 | 谢鲲墓志 | 颜谦妇刘氏墓志 | |
王兴之夫妇墓志 | 枳杨府君神道阙 | ||||
三国志·魏 | 受禅表 | 上尊号碑 | 孔羡碑 | 王基碑 | 范式碑 |
三国·吴 | 谷朗碑 | 天发神谶碑 | 皇象急就章 | 禅国山碑 | 葛祚碑 |
三国两晋书法作品常识
一、三国书法(220–280年)
三国时期是书法从汉代隶书向楷、行、草新体演变的关键过渡期。
核心特点:承上启下,楷法初兴
-
曹魏:成为当时的书法中心,延续汉代传统并大力推动新体发展。
-
孙吴:风格较为保守,篆隶传统深厚。
-
蜀汉:资料较少,但亦有可观之处。
代表书家与作品:
-
钟繇 — “楷书之祖”
-
地位:他是中国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推动了隶书向楷书的转化,被尊为“楷书之祖”。
-
风格:其楷书(当时称“章程书”或“楷隶”)尚带隶意,但结体宽博,点画古朴,风格古雅浑朴。
-
代表作品:
-
《宣示表》:楷书,被誉为“楷书鼻祖”,是早期楷书的典范,对王羲之影响深远。
-
《荐季直表》:楷书,风格古朴自然。
-
《贺捷表》:楷书,带有明显的隶书笔意。
-
皇象
-
地位:孙吴著名书法家,以章草闻名。
-
代表作品:
-
《急就章》:章草,是流传至今最早的章草作品之一(现存为刻本),字字独立,笔法古朴,是学习章草的重要范本。
二、西晋书法(265–316年)
西晋短暂统一,书法承袭曹魏传统,章草和楷书继续发展,并出现了重要的墨迹遗存。
核心特点:延续演变,墨迹瑰宝
-
代表作品:
-
《平复帖》 — 陆机
-
书体:草书(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
-
价值:这是现存最早的名人墨迹真迹,被誉为“法帖之祖”。用笔苍劲老辣,风格古朴,是研究草书演变的无价之宝。
-
《月仪帖》 — 索靖
-
书体:章草。
-
特点:索靖是章草大家,此帖(传为索靖所书)法度严谨,笔力峻险,自称“银钩虿尾”。
三、东晋书法(317–420年)
东晋是书法艺术的顶峰时期,尤其是以王、谢、郗、庾等世家大族为代表,将书法推向了一个“韵胜度高”的艺术境界。行书和今草在此时期完全成熟。
核心特点:“尚韵”书风,巅峰造极
-
书法成为士族文人修养和风度的象征。
-
追求一种平和自然、含蓄蕴藉、飘逸潇洒的美学境界。
代表书家与作品:
-
“书圣”王羲之 — 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
地位: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其书法风格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
-
贡献:他博采众长,精研体势,增损古法,一改汉魏质朴书风,创立了妍美流便的新体。
-
代表作品:
-
行书:《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冯承素摹本神龙本最为著名)、《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
-
楷书:《黄庭经》、《乐毅论》。
-
草书:《十七帖》(草书典范)。
-
“小圣”王献之 — 王羲之第七子
-
地位:与父亲并称“二王”,其书法在继承父亲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更加纵逸豪迈,被称为“破体”。
-
风格:用笔外拓,气势开张,比其父更加妍丽流畅。
-
代表作品:
-
行草:《中秋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并称“三希”)。
-
楷行:《廿九日帖》。
-
草书:《鸭头丸帖》。
-
王珣
-
地位:王羲之的侄子。
-
代表作品:
-
行书:《伯远帖》。这是东晋唯一流传至今的名人书法真迹(非摹本),其价值无可估量。书风潇洒古淡,是典型的东晋士人书法风貌。
书法网(shufawang.cn)总结:
-
书体的完全成熟:楷书、行书、今草三种关键书体在三国两晋时期,尤其是东晋,达到了完全的艺术成熟,并诞生了后世奉为经典的范本。
-
“人的觉醒”与“艺术的自觉”:书法从“宣教明化”的实用功能中解放出来,成为个人情感、气质和审美趣味的表达。
-
“尚韵”书风的奠定:以“二王”为代表的东晋书法,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气韵、风度与神采,这种“韵胜度高”的美学标准成为后世书法的最高理想。
-
世家大族的推动: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文化世家对书法的热爱和传承,形成了良好的艺术生态,推动了书法的飞速发展。
总而言之,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走向自觉和成熟的辉煌时代,它确立了以“二王”为正统的书法审美体系,为隋唐及以后一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两晋的书法,是灵魂与笔墨的完美交融。它超越了单纯的文字书写,成为士人抒发情怀、展现风骨的载体。从钟繇的古拙到“二王”的潇洒,这一笔一划间,不仅完成了书体的革命,更奠定了中国文人艺术的审美基石。走进这个时代,便走进了中国书法的“圣经时代”。希望本专题能成为您探寻书法源头的罗盘,在品读这些千古名作时,真正理解何为“晋韵”风流。
本资源库将不断整合最新学术发现与高清数字资源,欢迎持续关注与推荐! 让我们一同在“帖学”的源头活水中,汲取最纯正的艺术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