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学习专题

毛笔、硬笔、篆刻、美术绘画资料专题

秦汉书法作品大全 中国秦汉时期传世书法作品图片鉴赏下载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5-09-30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字与书法艺术奠定基石、走向成熟的关键时代。秦统一六国,推行“书同文”,李斯创立标准小篆,开启了官方书体的先河;汉代则“隶变”勃兴,解散篆体,变圆为方,奠定了后世楷书、行书的基础,使书法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本专题《秦汉书法作品大全》旨在系统性地汇集这一辉煌时期的艺术瑰宝。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精选出诸如秦代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以及汉代的《石门颂》(摩崖隶书之宗)、《礼器碑》(隶书极则)、《曹全碑》(秀美典范)、《张迁碑》(方正古拙)等数十件传世名作。

在这里,您不仅可以高清在线鉴赏每一件作品的笔墨细节与金石韵味,感受“金石永寿”的魅力,我们还提供了便捷的高清图片下载指南,助您建立个人书法资料库,便于临摹、研究与收藏。无论您是资深书法家、艺术院校学生,还是传统文化爱好者,这都将是一场穿越两千年的视觉盛宴与灵魂对话。

秦汉书法作品大全 中国秦汉时期传世书法作品图片鉴赏下载-2

秦作品 秦诏版文 峄山刻石 泰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 云梦睡虎地秦简
秦名家 李斯 赵高 程邈 胡毋敬  
汉作品 A 安国墓祠题记      
B 白石神君碑 帛书老子 帛书黄帝书  
C 曹全碑      
D 大吉买山地记 都官是吾碑    
F 肥致碑 封龙山碑 敦煌木简 樊敏碑
G 公羊传砖 广陵中殿石题记 甘陵相尚府君碑 甘泉山刻石
H 华山庙碑 韩仁铭 衡方碑 居延汉简
汉池阳令张君碑 淮源庙碑    
J 景君碑 居摄两坟坛刻石 建宁残碑  
K 孔宙碑 孔彪碑 开通褒斜道摩崖 开母庙石阙铭
孔谦碑 孔君墓碣 孔羡碑  
L 礼器碑 鲁峻碑 李孟初碑 莱子侯刻石
刘平国颂 鲁孝王刻石 刘熊碑 刘君残碑
李业阙 缪宇墓志 刘注陵塞石刻铭  
M 孟孝琚碑 马王堆帛书 莽新嘉量铭文  
N 秥蝉县神祠碑      
P 裴军纪功碑 郙阁颂 平山君碑  
Q 群臣上寿刻石      
S 石门颂 史晨碑 嵩山三阙 三公山碑
三老赵宽碑 三老忌日碑 尚府君残碑 上林共府铜升铭
孙仲隐墓志      
T 陶洛残碑      
W 武威王杖诏令册 武威张伯升柩铭 魏元丕碑 武氏祠画像石
五凤二年刻石 武荣碑 王丹墓志 王舍人碑
王稚子阙 王子移葬表    
X 鲜于璜碑 西狭颂 熹平石经 夏阳扶荔宫砖文
夏承碑 校官潘乾碑 许阿瞿造像 刑徒墓葬砖铭
贤良方正残石 芗他君石柱 熹平三年残碑 向寿墓碑
西岳神符刻石      
Y 乙瑛碑 袁安碑 袁敞碑 杨叔恭残碑
阳嘉残碑 银雀山汉简 尹宙碑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
延光残碑 阳泉使者舍熏炉铭 杨淮表记 永寿元年墓志
姚孝经墓记 郑季宣碑 扬量买山刻石  
Z 张迁碑 张景碑 张寿碑 郑固碑
朝侯小子残石 子游残石 赵菿残碑 赵仪碑
治河刻石      
汉墨迹 河西简牍墨迹 误死马驹册 敦煌马圈湾汉简 悬泉置与悬泉汉简 居延汉简
肩水金关汉简 武威汉简 甘谷汉简 张掖都尉启信 武威张伯升柩铭
武威姑臧柩铭 阜阳汉简 神乌傅 江陵凤凰山木牍 银雀山汉简
马王堆帛书 武威王杖诏令册      
汉名家 张芝 冠军帖 终年帖 二月八日帖 今欲归帖
秋凉帖      
萧何 蔡邕 许慎 曹喜 左伯
陈遵 师宜官 梁鹄 杜度 刘德升
崔瑗 崔寔 赵壹 史游 邯郸淳

秦汉书法作品大全 中国秦汉时期传世书法作品图片鉴赏下载-1

秦汉书法作品相关知识

一、秦代书法(公元前221–前207年)

秦朝国祚虽短,但在文字和书法上却起到了统一和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1. 小篆

  • 背景: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由丞相李斯等人整理、制定标准字体,即小篆。

  • 特点

    • 高度规范化、标准化:笔画粗细均匀,圆润流畅。

    • 结构对称工整:字形呈纵势长方形,布局严谨,讲究均衡对称。

    • 线条化:彻底摒弃了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图画性,成为纯线条构成的文字。

  • 代表作品

    • 《泰山刻石》:传为李斯所书,是标准小篆的典范。原石已毁,仅存残字,但其结构严谨、气象恢宏,被誉为“天下第一碑”。

    • 《琅琊台刻石》:同样传为李斯所书,现存残石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能窥见秦篆原貌。

    • 《峄山刻石》:原石不存,现存为宋代摹刻,但能完整展现秦小篆的风貌。


2. 秦隶(古隶)

  • 背景:小篆虽规范但书写较慢,为适应繁忙的政务,下层官吏中流行一种将篆书简化、草化的写法,这就是隶书的萌芽——秦隶。

  • 特点

    • 保留了部分篆书笔意,但结构上已开始打破篆书的圆转勾称。

    • 笔画出现波磔(zhé)的萌芽(即笔画末尾有挑笔),字形趋于方扁。

  • 代表作品

    • 《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是一名叫“喜”的秦朝官吏的墓中竹简。其书体是典型的秦隶,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日常手写体的真实面貌,是研究隶书起源的瑰宝。


二、汉代书法(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汉代是书法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隶书走向成熟并成为官方正体,同时草书、行书、楷书也开始萌芽


1. 汉隶(成熟隶书)

  • 特点

    • “蚕头雁尾”:这是成熟汉隶最典型的特征。起笔圆钝如蚕头,收笔向上挑出如雁尾。

    • 波磔分明:左右舒展,富有节奏感。

    • 字形方扁:结构由秦篆的纵势变为横势,显得稳重而舒展。

  • 代表作品(石刻)

    • 摩崖石刻:刻于天然崖壁上,气势磅礴。

      • 《石门颂》:有“隶中草书”之称,笔势纵放,线条瘦劲,奇趣横生。

      • 《西狭颂》:结构方整,气象雄浑,是汉隶中方正一派的代表。

    • 碑刻:汉代隶书艺术的最高成就。

      • 《礼器碑》:笔画瘦硬如铁,结构严谨,被尊为“汉隶第一”。

      • 《乙瑛碑》:骨肉匀停,波磔分明,是汉隶成熟期的典范,最适合初学。

      • 《史晨碑》:风格端庄典雅,笔法精熟,是孔庙名碑之一。

      • 《曹全碑》:风格秀美飘逸,笔画圆润,结体舒展,是汉隶秀美一路的极致。

      • 《张迁碑》:风格方整古拙,雄厚大气,是汉隶方拙一路的代表。


2. 简牍帛书(墨迹)

  • 特点:与碑刻的庄重不同,简牍上的字是用毛笔直接书写的墨迹,更能体现笔锋的运转和书写的速度感,生动自然,丰富多彩。

  • 代表作品

    • 《居延汉简》、《武威汉简》等:出土于西北边塞,内容多为文书、典籍,书体涵盖了古隶、成熟隶书乃至草隶,是研究汉代日常书写的宝库。


3. 草书的兴起

  • 背景:为了书写更快,人们在隶书的基础上加以“草化”,形成了草书。

  • 章草:由隶书快写演变而来,字字独立,笔画带有隶书的波磔。

    • 代表:史游《急就章》(传为摹本),张芝(被誉为“草圣”)。

  • 今草:在章草基础上,进一步省去波磔,字与字开始呼应牵连。

    • 奠基人:张芝是今草的重要推动者。


4. 楷书与行书的萌芽

  • 在东汉晚期的一些简牍和砖刻(如《熹平石经》的残石,虽为官方标准隶书,但已见楷意)中,可以看到隶书的波磔在减弱,出现了更接近楷书的点画和结体

  •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也在汉末开始萌芽。


秦汉书法,以其雄浑博大的气魄与古朴自然的韵味,构筑了中华美学的精神底色。那一笔一划,不仅是文字,更是历史的回响与先民智慧的结晶。希望通过本次《秦汉书法作品大全》的梳理与展示,能让更多人领略到这段“篆隶嬗变”黄金时代的艺术魅力,并从中汲取灵感与力量。


书法网(shufawang.cn)总结:

  1. 书体的革命:秦汉时期完成了从篆书到隶书的重大转变,即“隶变”。这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2. 碑刻的高峰:汉代,尤其是东汉,树碑立传之风极盛,催生了隶书艺术的黄金时代,留下了无数风格各异的经典碑刻。

  3. 墨迹的发现:大量秦汉简牍帛书的出土,让我们得以越过石刻的“二次加工”,直接面对古人的笔迹,极大地丰富了对秦汉书法的认识。

  4. 诸体兼备:汉代不仅是隶书的时代,也是草、行、楷等新书体的孕育期,为魏晋书法艺术的全面自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秦汉书法上承先秦古风,下启魏晋风流,是一个从统一规范到百花齐放的辉煌时代。

更多专题
分类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