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兮甲盘/兮田盘/兮伯盘/兮伯吉父盘
书体:金文
分类:金文作品
年代:西周晩期
原作尺寸:高11.7厘米、直径47厘米
文件格式:JPG
作品材质:青铜
收藏位置:美国私人藏
备注说明:宋代出土 内底133字 中国国宝级文物
一、介绍
《兮甲盘》,又称 《兮田盘》或《尹吉甫盘》,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代(约公元前9世纪)的青铜器。器主“兮甲”,字“伯吉父”,即《诗经》中记载的贤臣尹吉甫。他是辅佐周宣王中兴的重臣,既是军事家(曾率军抗击猃狁),又是政治家(负责成周地区的财税征收)。
-
传奇流传:该盘宋代出土,后遗失数百年,仅存拓片流传。直至2014年惊现海外,2017年于中国杭州西泠拍卖会上以高达2.1亿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中国古董艺术品拍卖纪录,现为华人藏家珍藏。
-
核心价值:
-
历史的直接见证:铭文记录了尹吉甫随王征战、管理经贸的关键史实,与《诗经》、《尚书》等文献相互印证,是研究西周政治、军事、经济、民族关系的“一级档案”。
-
经贸制度的重要文献:铭文中关于对南淮夷征收赋税和管控贸易的记载,是研究西周关税、市场管理最早、最具体的实物资料,意义非凡。
二、原文与翻译
《兮甲盘》铭文共13行,133字。内容清晰,叙事完整。
原文(金文拓片摹本):
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猃狁于䜌厔。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王赐兮甲马四匹、驹车。王令甲政䢦成周四方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人,毋敢不出其帛、其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现代汉字转写与标点:
隹(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猃狁于䜌厔。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无)敃(泯)。王赐兮甲马四匹、驹车。王令甲政䢦(司)成周四方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唯)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入蛮宄(奸)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逐句翻译与解析:
| 原文 | 字词解析 | 现代汉语翻译 |
|---|---|---|
| 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 | 唯:句首语气词。既死霸:月相纪日,指下弦月至晦日阶段。 | 在周宣王五年三月既死霸期间的庚寅日。 |
| 王初格伐猃狁于䜌厔 | 格伐:抗击、征伐。猃狁:北方少数民族,即匈奴先祖。䜌厔:地名,在今陕西境内。 | 周宣王首次前往䜌厔之地征伐猃狁。 |
| 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 | 折首:斩获首级。执讯:俘虏。休:美善。亡敃:无灾祸。 | 兮甲跟随周王,斩敌首、抓俘虏,战功赫赫而自身安然无恙。 |
| 王赐兮甲马四匹、驹车 | 驹车:轻便的马车。 | 王赏赐给兮甲四匹马和一辆轻便马车。 |
| 王令甲政䢦成周四方积 | 政䢦:掌管、治理。成周:东都洛邑。积:粮草、物资。 | 王命令兮甲掌管成周地区以及四方诸侯进贡的赋税物资。 |
| 至于南淮夷 | 南淮夷: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 | (其管理范围)一直延伸到南淮夷地区。 |
| 淮夷旧我帛畮人 | 帛畮人:贡纳布帛、赋税的臣民。 | 淮夷向来是向我们进贡布帛赋税的臣民。 |
| 毋敢不出其帛、其积、其进人 | 进人:提供力役。 | (他们)不敢不交出他们的布帛、粮草和服力役的人。 |
| 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 | 贾:商人。即次:到官方的驿站、场所。即市:到指定的市场。 | 他们的商人不敢不到官定的场所和市场(进行交易)。 |
| 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 | 用命:服从命令。刑扑伐:刑罚与征讨。 | 如果有人胆敢不服从命令,就立刻施加刑罚乃至兴师讨伐。 |
| 其隹我诸侯、百姓…则亦刑 | 蛮宄贾:非法的、走私的贸易。 | 至于我周朝的诸侯和百姓,他们的交易也必须到指定市场,胆敢进行非法走私贸易的,同样要受到刑罚。 |
| 兮伯吉父作盘…永宝用 | 眉寿:长寿。 | 兮伯吉父因而铸造此盘,祈愿长寿万年,子子孙孙永远珍用。 |
三、临帖教学
《兮甲盘》铭文的书法风格处于西周晚期向春秋过渡的阶段,兼具规整与率意。
临帖要点:
-
工具与心态:
-
笔:宜用弹性适中的兼毫笔,既能表现线条的力度,又能体现书写的流畅感。
-
心态:需沉稳中见灵动,既要尊重其作为官方文书的庄重,又要体会其书写时自然流露的笔意。
-
-
笔法特征:
临习步骤建议:
-
读帖识史:先了解铭文背景,带着历史感去临写,更能体会其精神。
-
重点突破:选取关键单字(如“王”、“甲”、“令”、“市”、“刑”等)反复练习,掌握其用笔和结构特点。
-
通临求气:进行通篇临写,重点关注其行气贯通、疏朗自然的章法,感受其作为一篇完整法令文书的庄重与威严。
四、鉴赏
《兮甲盘》的鉴赏需从“文”与“书”两个维度展开。
-
文字的史诗性与法律效力:铭文本身就是一篇精炼的史诗和一道严厉的王命。前半段是纪功,充满荣耀;后半段是政令,充满权威。这种内容上的独特性,使其超越了普通青铜器的祭祀或纪念功能,具有了国家档案的性质。
-
书法的过渡之美:其书风既有西周金文的遗韵,又开启了东周金文更趋自由、个性化的先声。它不像《毛公鼎》那样极度工整,也不像《散氏盘》那样极度率意,而是处于一种完美的中间状态,既有法度,又见性情,堪称“中和之美”的又一典范。
-
传奇身世的加持:从宋代著录到隐没数百年,再到惊现于世、创下拍卖纪录,其本身的故事就极具传奇色彩,这为它增添了无尽的文化魅力和想象空间。


西周晚期 《兮甲盘》美国私人藏
“兮甲盘”,也称兮田盘、兮伯盘或兮伯吉父盘,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出土。
“兮甲盘”因制作者兮甲(字吉甫,即尹吉甫)而得名。尹吉甫是十堰房县人,为距今约2800年前周宣王的重要辅臣,是湖北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
兮甲盘是一只内底趋平的圆盘,皮壳黑亮,盘沿下方绘有窃曲纹,两侧有附耳,盘底刻有133字的铭文,讲述西周宣王时期,重臣兮甲吉甫遵王令,讨伐严允(原作玁狁)、掌政成周(即洛阳)之事。这段铭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齐备,对研究西周宣王时期官制、战争、封赏、税赋、奴隶、贸易管理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兮甲盘自南宋出土,《绍兴内府古器评》就有记载,却是一路颠沛流离,后来竟沦落为饼盘。据传,元代时期,兮甲盘流落到一位官员手中,官员家人或许不明此盘意义和用途,竟折断盘足,将其用来烙饼。至今兮甲盘上还存留着烤饼的使用痕迹。
兮甲盘后来历经数代名贤收藏家之手,直到清末民初辗转至大收藏家、鉴赏家、著名学者陈介祺之手,随后不知下落,只留下陈介祺等人的拓片。上世纪中期,日本书道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相继传出收藏信息,均被证实伪造。2010年,一位常年旅居美国的华人在美国一家小型拍卖会上发现了兮甲盘。随后,花重金买到。
2014年11月7日,流落海外数百年的“兮甲盘”“归国”后首次亮相武汉举行的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引起海内外关注。这是兮甲盘是首次在国内公开展览。

《兮甲盘》铭文拓本 选自《中国美术全集》
铭文:
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愍),王赐兮甲马四匹、軥车,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兮甲盘》铭文书体厚实壮美,笔画较粗,在西周一代的金文书法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开春秋时代金文用肥笔的先声。
五、书法网(shufawang.cn)总结
《兮甲盘》是一件集历史价值、文献价值、艺术价值与市场传奇于一身的国之瑰宝。
-
从历史文献看,它是研究西周宣王中兴、民族关系、特别是早期关税和市场经济管理的独一无二的证据,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
从书法艺术看,它是西周晚期金文书风的典型代表,展现了从规整向自由过渡的成熟风貌,是书法学习者探究金文演变的重要节点。
-
从文化象征看,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其铭文中的“法治”精神与经贸管理智慧,至今仍能引人深思。
结论:《兮甲盘》不仅是一件青铜器,更是一页镌刻在青铜上的历史。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西周:有战争的荣耀,有治国的方略,有经济的管控,更有如尹吉甫这般名臣的千古风采。它的重光,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