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宋苏轼西湖诗卷
作品作者:苏轼
书体分类:行书字帖
创作时间:北宋
原作尺寸:本幅28.8x213.2厘米
原图像素:40475×2800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151.68 MB
文件格式:jpg/tif/webp
作品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备注说明:苏轼,宋代,行书,长卷
作品全图预览
作品全图分割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宋苏轼西湖诗卷
作品作者:苏轼
创作时间:北宋
原作尺寸:本幅28.8x213.2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苏轼西湖诗,卷,苏轼,行书,本幅28.8x213.2厘米、隔水13.9厘米、拖尾28.8x84.9厘米,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
繁体釋文
第一則
西湖三面環山。中涵綠水。松排青嶂。草滿平堤。泛舟湖中。迴環瞻視。水光山色。競秀爭奇。柳岸花汀。參差掩映。已而峰銜翠靄。月印波心。畫舫徐牽。菱歌晚度。遊人儼在畫圖中也。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也相宜。
第二則
西湖春景。霽曉最宜。柳帶朝烟。桃含宿雨。芳草沿堤。與湖流映碧。更見漁舟來往。今人疑入武陵桃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啼暖谷。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猶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影裡白沙堤。樂天。
第三則
西湖夏月。觀荷最宜。風露舒涼。清香徐細。傍花淺酌。如對美人倩咲款語也。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第四則
西湖觀月。秋爽最宜。烟波鏡淨。上云色(疑漏「淡」一字)。漁燈依岸。山樹霏微。萬籟闃寂。景色清奇。一望晴烟破暝幽。湖天灩灩月初浮。旋攜斗酒呼鄰父。小有盤飧上釣舟。笛咽水龍中夜冷。杯搖河影萬山秋。人間回首悲何事。欲覽青山最上頭。
第五則
西湖賞雪。初霽最宜。或登天竺高頂及南北兩峰。俯瞰城闉。遠眺海島。則大地山河。銀溶汞結。而予以藐然稊米。凌厲剛風。恍欲羽化。次則放舟湖中。周覽四山。若秋濤聳湧。璀璨乘飆。而玉樹琪花。麗然奪目。山逕晴光玉氣浮。我來乘興似王猷。橋迷螮蝀高高聳。船壓玻瓈細細流。雪後未回花外棹。雨中曾喚柳陰舟。遙思寂寞春寒夜。一舸歸來起白鷗。微之。
第六則
孤山。巋分湖中。碧波環繞。勝絕諸山。樓閣參差。布滿椒麓。樓臺聳碧岑。一徑入湖心。不雨山常潤。無雲水自陰。斷橋荒蘚合。空院落花深。猶憶西窗月。鐘聲出北林。張裕。
第七則
斷橋。去孤山最近。橋堤烟柳。露草芊緜。望如裙布。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紅袖織綾誇柿帶。青旗沽酒趁梨花。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帶斜。
第八則
南高峰。秋曉之際。氣爽景清。登高眺望。見遠樹平蕪。烟消日出。湖山之景。悉在目前。城南鐘鼓鬪清新。端為投荒洗瘴塵。總是鑑空堂上客。誰為寂照鏡中人。紅芳歸去風驚曉。綠葉成陰雨洗春。記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與此翁鄰。
第九則
北高峰。石磴數百級。曲折三十六灣。羣山屏列。湖水鏡淨。雲光倒垂。萬象在下。漁舟歌舫。若鷗鳧出沒烟波間。捫蘿百折上嶙峋。世界凡仙到此分。小朵岳蓮來異域。孤撐天柱入層雲。江湖俯瞰杯中瀉。鐘磬回從地底聞。借問須彌在何處。老僧留客且論文。太虛。
第十則
飛來峰。高不踰數十丈。而怪石森立。青蒼玉削。若駭豹蹲獅。筆立劍植。縱橫偃仰。愈玩愈奇。上多異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矯若龍蛇。丹葩翠蕤。蒙罩絲絡。烟雨雪月。四景尤佳。何年移竺國。秀色發稜層。清極不知夏。虛中欲悟僧。樹幽嵐氣重。泉落乳花凝。猶憶烹茶處。閒來託葛藤。
第十一則
雷峰。居眾山環抱處。每至夕照。掩映紫綠。變幻不可端倪。中峰一徑分。盤折上幽雲。夕照前村見。秋濤隔岸聞。長松標古岸。疎竹動微曛。自愛蘇門嘯。懷貞事不羣。
第十二則
南屏山。峰巒聳秀。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