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资料专题

毛笔、硬笔、篆刻、美术绘画资料专题

中国历代传世人物名画550幅全集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5-07-11  

分类:人物画集

备注说明:中国传世人物画550幅

  1. 《陶渊明像》——王仲玉(明初画家) (描绘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肖像,着重刻画其淡泊隐逸的气质,线条简练,神态肃穆,体现文人风骨。)
  2. 《友松图》——沈周(吴门画派创始人) (以 "松" 象征君子之交,绘文人与松树相伴,暗含 "友松如友贤" 的寓意,山水与人物结合,风格清雅。)
  3. 《杏园雅集图》——谢环(明代宫廷画家) (记录正统年间杨荣、杨士奇等大臣在杏园聚会的场景,人物众多,姿态各异,背景园林精致,具有史料价值。)
  4. 《琴高乘鲤图》——吴伟(浙派代表画家) (取材神话传说 "琴高乘鲤",绘仙人琴高骑鲤鱼破浪而去的奇幻场景,笔势奔放,充满动感。)
  5. 《归去来兮图》——李在(浙派画家) (依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绘制,展现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历程,画面充满田园气息与文人逸趣。)
  6. 《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马轼(明代画家) (《归去来兮图》系列之一,聚焦 "问征夫前路" 的细节,刻画陶渊明归心似箭的心情,场景写实。)
  7. 《关羽擒将图》——商喜(明代宫廷画家) (描绘三国时期关羽擒获庞德的历史场景,人物造型夸张,色彩浓艳,气势雄浑,具有强烈的戏剧张力。)
  8. 《明宣宗行乐图》——商喜 (记录明宣宗朱瞻基在宫中行乐的场景,包括射箭、赏景等活动,画面繁复华丽,展现宫廷生活。)
  9. 《四仙拱寿图》——戴进(浙派创始人) (绘八仙中的四位仙人(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共贺寿辰,构图紧凑,线条劲健。)
  10. 《达摩六代祖师像》——戴进 (描绘达摩至慧能六代禅宗祖师的形象,人物神态庄重,衣纹线条流畅,体现宗教庄严感。)
  11. 《钟馗夜游图》——戴进 (绘钟馗夜间出行驱邪的场景,钟馗形象威严,鬼怪造型奇幻,氛围神秘。)
  12. 《砺剑图》——杜堇(明代画家) (以 "砺剑" 比喻磨砺心志,绘文人或武士磨剑场景,线条细腻,寓意深刻。)
  13. 《聘庞图》——倪端(明代宫廷画家) (取材三国时期 "刘备聘庞德公" 的典故,展现求贤若渴的主题,人物互动生动。)
  14. 《武侯高卧图》——朱瞻基(明宣宗) (绘诸葛亮(武侯)隐居南阳时高卧的情景,线条简练,体现其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 的从容。)
  15. 《月下吹箫图》——杜堇 (绘仕女在月下吹箫,意境空灵悠远,仕女姿态柔美,线条飘逸。)
  16. 《起蛟图》——汪肇(浙派画家) (描绘蛟龙从水中腾起的壮观景象,笔墨豪放,充满力量感,展现自然的奇幻。)
  17. 《一团和气图》——朱见深(明宪宗) (以圆形构图绘三人相拥,象征 "三教合一"(儒、释、道),寓意和谐,构思巧妙。)
  18. 《雪夜访普图》——刘俊(明代宫廷画家) (绘宋太祖赵匡胤雪夜拜访赵普商议国事的典故,场景温馨,体现君臣同心。)
  19. 《刘海戏蟾图》——刘俊 (绘民间传说中刘海蟾戏金蟾的场景,刘海形象诙谐,金蟾灵动,寓意招财纳福。)
  20. 《汉殿论功图》——刘俊 (描绘汉高祖刘邦在宫殿中与群臣论功行赏的场景,人物等级分明,氛围庄重。)
  21. 《云中送别图》——王谔(明代画家) (绘友人在云雾缭绕的山间送别,意境苍茫,寄托离别之情。)
  22. 《杂画册》——沈周 (包含人物、山水、花鸟等多幅小品,风格多样,体现吴门画派的雅趣。)
  23. 《琵琶行图》——郭诩(明代画家) (依据白居易《琵琶行》诗意绘制,聚焦琵琶女弹奏与白居易聆听的场景,情感细腻。)
  24. 《东山携妓图》——郭诩 (绘东晋谢安(隐居东山)携歌妓游乐的场景,体现文人放达的生活态度。)
  25. 《古贤诗意图》——周臣(吴门画派画家,唐寅、仇英老师) (选取历代贤士诗句入画,如陶渊明、李白等,图文结合,意境悠远。)
  26. 《题竹图》——唐寅(吴门四家之一) (以竹子为背景,绘文人题诗场景,竹影婆娑,人物专注,体现 "诗书画" 结合的文人趣味。)
  27. 《宫中图》——仇英(吴门四家之一) (描绘宫廷女性的日常生活,如梳妆、刺绣、游乐等,线条细腻,设色艳丽,细节繁复。)
  28. 《伏生授经图》——仇英 (绘汉初伏生向晁错传授《尚书》的场景,伏生年老仍坚持授经,体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9. 《山水图》(人物题材):文徵明(吴门四家之一) (以山水为背景,点缀文人雅士活动,如泛舟、垂钓,体现 "天人合一" 的境界。)
  30. 《梅下横琴图》——杜堇 (绘文人在梅花树下弹横琴,梅香与琴声相融,意境清雅,体现文人雅趣。)
  31. 《武陵春图》——吴伟 (取材 "武陵春" 词意,绘女子在春日思念远方亲人,情感凄婉,笔势奔放。)
  32. 《歌舞图》——仇英 (描绘宫廷或贵族宴会上的歌舞场景,舞女姿态优美,乐师专注,场面热闹。)
  33. 《女仙图》——仇英 (绘多位女仙在仙境活动,如奏乐、赏花,线条流畅,设色明快,充满仙气。)
  34. 《东方朔偷桃图》——吴伟 (绘东方朔为汉武帝偷取西王母仙桃的典故,东方朔神态狡黠,场景奇幻。)
  35. 《琵琶美人图》——唐寅 (绘仕女怀抱琵琶,眼神忧郁,背景简洁,突出人物情感,体现 "红颜薄命" 的感慨。)
  36. 《马球图》——佚名(明代宫廷画家) (描绘唐代马球运动(明代仿唐题材),骑手英姿飒爽,马匹矫健,场面激烈。)
  37. 《吹箫女仙图》——唐寅 (绘女仙在云端吹箫,衣袂飘飘,意境空灵,体现道教神仙思想。)
  38. 《溪山放艇图》——文徵明 (绘文人乘艇游于溪山之间,山水清幽,人物闲适,体现 "放浪形骸" 的文人情怀。)
  39. 《苏轼回翰林院图》——仇英 (绘苏轼被贬后重回翰林院的场景,苏轼神态坦然,体现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40. 《骑驴图》——沈周 (绘文人骑驴出行,或访友或游历,毛驴缓步,人物悠然,充满生活气息。)
  41. 《听琴图》——仇英 (绘多人聆听琴声的场景,弹琴者专注,听者入神,琴声仿佛可闻,意境宁静。)
  42. 《老子骑牛图》——张路(浙派画家) (绘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老子神态安详,牛儿温顺,体现道家 "顺其自然" 的思想。)
  43. 《寒山拾得图》——郭诩 (绘唐代两位高僧寒山、拾得(象征 "和合二仙"),两人相视而笑,寓意和睦相处。)
  44. 《胡人出猎图》——倪端 (描绘少数民族(胡人)出猎的场景,人物装束独特,马匹矫健,具有异域风情。)
  45. 《醉饮图》——周臣 (绘文人醉饮的豪放场景,人物姿态各异,或吟或笑,体现 "酒逢知己千杯少" 的氛围。)
  46. 《秋林觅句图》——唐寅 (绘文人在秋日林中寻觅诗句,秋风萧瑟,人物沉思,意境孤寂而富有诗意。)
  47. 《汉钟离像》——刘俊 (绘八仙中的汉钟离,袒胸露腹,手持蒲扇,神态洒脱,体现仙人的自在。)
  48. 《流民图》——周臣 (描绘灾荒中流民的苦难生活,人物衣衫褴褛,神态悲戚,具有社会批判意义。)
  49. 《春泉小隐图》(局部):周臣 (局部展现文人在春日泉边隐居的场景,山水秀丽,人物闲适,体现隐逸之乐。)
  50. 《货郎图・春景》——仇英 ("货郎图" 四季系列之一,绘春日货郎担着杂货走街串巷,儿童围观,充满生活情趣。)
  51. 《货郎图・夏景》——仇英 (夏日货郎图,货郎担中多清凉物品,场景热闹,体现市井生活的活力。)
  52. 《货郎图・秋景》——仇英 (秋日货郎担中多丰收物品,如水果、玩具,画面洋溢丰收喜悦。)
  53. 《货郎图・冬景》——仇英 (冬日货郎冒雪前行,担中多取暖用品,展现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与坚韧。)
  54. 《临戴进谢安东山图》——仇英 (临摹戴进的《谢安东山图》,再现谢安隐居东山的场景,保留原作风格,线条更细腻。)
  55. 《湘君湘夫人图》——文徵明 (取材《楚辞・九歌》,绘湘君与湘夫人两位女神,衣纹线条简洁,意境空灵,充满诗意。)
  56. 《惠山茶会图》——文徵明 (记录文徵明与友人在无锡惠山品茶聚会的场景,人物互动自然,环境清雅,是吴门雅集的真实写照。)
  57. 《泉石高闲图》——仇英 (绘文人在泉石边闲适生活,或读书或赏景,山水清幽,体现 "高闲" 的生活态度。)
  58. 《兰亭修禊图》——仇英 (再现东晋王羲之等文人在兰亭修禊(祈福消灾)的雅集,曲水流觞,赋诗饮酒,场景庄重而雅致。)
  59. 《孟蜀宫妓图》——唐寅 (绘五代后蜀宫中妓女神态,人物妆容艳丽,却暗含对红颜薄命的感慨,线条细劲,设色明丽。)
  60. 《秋风纨扇图》——唐寅 (绘仕女手持纨扇在秋风中伫立,以 "秋扇见弃" 比喻女子命运,题诗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意境悲凉,是其代表作。)
  61. 《杏花仕女图》——唐寅 (仕女在杏花树下漫步,杏花烂漫,仕女娇羞,体现春日的美好与女性的柔美。)
  62. 《东篱赏菊图》——仇英 (绘陶渊明在东篱下赏菊,菊花盛开,人物悠然,体现 "采菊东篱下" 的隐逸情怀。)
  63. 《牡丹仕女图》——唐寅 (仕女与牡丹相伴,牡丹象征富贵,仕女姿态优雅,却暗含 "富贵无常" 的隐喻。)
  64. 《嫦娥执桂图》——唐寅 (绘嫦娥手持桂花,身处月宫,背景清冷,体现其孤独与高洁,线条流畅,设色淡雅。)
  65. 《临韩熙载夜宴图》——仇英 (临摹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再现韩熙载夜宴场景,人物、器物细节精致,保留原作神韵。)
  66. 《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仇英 (临摹李公麟的《饮中八仙图》,绘贺知章、李白等八位文人饮酒的豪放姿态,线条简练,神态生动。)
  67. 《吹箫图》——唐寅 (绘仕女在窗前吹箫,箫声悠扬,窗外竹影摇曳,意境清幽,情感细腻。)
  68. 《李端端像》——唐寅 (绘唐代名妓李端端,相传她以诗才打动白居易,图中李端端手持书卷,体现才女气质。)
  69. 《招仙图》——仇英 (绘文人或道士招引仙人的场景,云雾缭绕,仙人隐约,充满神秘色彩。)
  70. 《玉洞仙缘图》——仇英 (描绘神仙洞府中的奇缘,人物与仙境融合,构图繁复,设色艳丽,富有浪漫想象。)
  71. 《人物故事图》——仇英 (册页形式,包含多个历史或神话故事,如 "子路问津""苏武牧羊" 等,每幅独立成篇,风格统一。)
  72. 《桃村草堂图》——仇英 (绘文人在桃村草堂的生活,桃花盛开,草堂雅致,体现 "世外桃源" 的理想生活。)
  73. 《桃源仙境图》——仇英 (取材陶渊明《桃花源记》,绘理想中的桃源仙境,山水秀美,人物闲适,是其工笔重彩代表作。)
  74. 《修竹仕女图》——仇英 (仕女在竹林中活动,修竹象征气节,仕女姿态端庄,体现文人对品德的追求。)
  75. 《捣衣图》——仇英 (绘女子在月夜捣衣的场景,捣衣声中暗含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生活气息浓厚,情感真挚。)
  76. 《临肖照中兴瑞应图》——仇英 (临摹宋代肖照的《中兴瑞应图》,记录宋高宗赵构登基的 "祥瑞" 场景,具有历史纪实性。)
  77. 《清明上河图》(明代仿本):仇英 (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明代苏州为背景,描绘市井生活,人物、建筑更精致,充满江南特色。)
  78. 《幽居乐事图》——文徵明 (系列画作,展现文人幽居的日常乐事,如读书、浇花、赏雨等,平淡中见真趣。)
  79. 《南极老人图》——仇英 (绘南极仙翁(象征长寿),仙翁神态慈祥,背景衬以仙鹤、灵芝,寓意福寿绵长。)
  80. 《谪仙玩月图》——唐寅 (绘李白(谪仙)在月下饮酒赋诗,豪放不羁,体现其 "天子呼来不上船" 的洒脱。)
  81. 《竹亭对棋图》——沈周 (绘两人在竹亭中对弈,竹影婆娑,环境清幽,体现 "闲敲棋子落灯花" 的雅趣。)
  82. 《春庭行乐图》——仇英 (绘贵族家庭在春日庭院中行乐,儿童嬉戏,成人闲谈,充满天伦之乐。)
  83. 《红拂图》——尤求(明代画家) (取材 "红拂夜奔" 的典故,绘红拂女与李靖相遇的场景,红拂女果敢,李靖英武,情节生动。)
  84. 《人物山水图》——陈洪绶(明末画家) (山水与人物结合,人物造型夸张,线条高古,体现其独特的 "变形" 风格。)
  85. 《罗汉图》——吴彬(明末画家) (绘罗汉形象,造型奇特,神态各异,线条流畅,富有宗教神秘感。)
  86. 《佛像轴》——吴彬 (画一古佛高坐,下边有佛弟子二人。此幅作品细密和粗劲厚重兼有,佛像仪态娴静,趺跏而坐,两手相叠,上手拈佛珠,眼神内敛,面部表情沉静似水。在艺术表现上,此图构图奇特,古佛高坐,占有画面的上半部,古佛的形象巍峨高大,程度夸张,和右下角两个形象偏小的佛弟子形成对比。)
  87. 《涅磐图》——吴彬 (表现佛祖圆寂涅磐的场景。佛祖衣纹用线粗重,穿插自然有势,粗重的衣纹之间饰以数种细纹,衣服的整体描写尚属工细。弟子及其他人物,则用粗线处理。弟子的面部表情虔诚,表达出作者对佛的虔诚和敬意。整幅作品用笔拙厚而不板滞,有一定的装饰趣味。众多佛门弟子、道家神仙、精怪鬼异及凡界男女,纷纷前来吊唁,神情或悲恸,或穆然,或惊诧,与佛祖平和安详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
  88. 《明宣宗坐像》——宫廷画师(佚名) (以娴熟细秀的笔法描绘,造型精巧细致,人物性格鲜明,能恰当而充分地表现出明宣宗朱瞻基的身份和心理特征,威严庄重而不怒自威。)
  89. 《达摩面壁图》——宋旭 (描绘菩提达摩面壁打坐,苦行修炼的情形,达摩面部的刻划坚韧虔诚。画中自题七绝诗一首,年款为庚子,署有 "超泉精舍",笔墨简练沉着,应当是晚年八十六时所作。)
  90. 《漉酒图》——丁云鹏 (通常描绘与酒文化相关的场景,可能展现古人漉酒的过程以及周围的环境、人物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表现出一种闲适、悠然的生活氛围和文化情趣。)
  91. 《三教图》——丁云鹏 (描绘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共坐树下相谈的场景。释迦牟尼置于中心,端坐于绿柏与菩提树下,颗睛、凸鼻、虬须、红袍,法相庄严慈祥。释迦两侧的岩石上,分画孔子与老子侧坐。孔子束峨冠蓄长须,着蓝色暗花长袍。老子骨骼权奇,长眉疏发,着褐色布袍、云头红履。)
  92. 《达摩图》——吴彬 (吴彬所画的达摩形象,通常笔法严谨,有细密和粗劲厚重两种面貌,风格新奇。可能着重刻画达摩的神态、气质以及其所处的环境等,展现出达摩祖师的精神特质和传奇色彩。)
  93. 《六祖像》——丁云鹏 (以白描手法画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诵经于菩提树下,前有三僧或坐或立,似在辩论经义。)
  94. 《观音图》——丁云鹏 (天地开阔,中以浅色工笔画白衣大士端坐岩石之上,双目下垂,身旁净瓶插花青新竹数枝。人物面相与手指以工笔重彩,平涂淡色,粗细、浓淡间对比强烈,转换自如,设色古朴,秀雅不俗。)
  95. 《山水花卉人物图》——徐渭 (全册用水墨写意法画人物、山水、花卉,笔法纵逸,泼墨淋漓,形象简练生动,每开均有自题。技法全面,风格粗简恣肆,痛快淋漓,用笔枯淡浓湿、疏密虚实,俱在法度之中,显示出作者的才华与性格。)
  96. 《千秋绝艳图》——佚名(明代晚期画师) (是一幅以历史上众多著名女性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画面中可能描绘了从古代到明代的各种女性形象,如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出不同女性的美貌、气质和风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
  97. 《瑶池仙剧图》——仇英 (通常以神话传说中瑶池仙境为背景,描绘众仙聚会、歌舞升平或进行各种仙剧表演等场景,画面往往色彩艳丽,人物形象生动,场景宏大,展现出仙境的奇幻和神秘以及仙人的超凡脱俗,体现了仇英精湛的绘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98. 《渊明醉归图》——张风 (描绘了东晋诗人陶渊明醉酒后归家的情景,可能通过对陶渊明神态、动作的刻画,以及周围环境如田园风光、小径等的描绘,展现出陶渊明的洒脱不羁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意境。)
  99. 《三驼图》——李士达 (画面描绘了三个驼背老人,其中前两个老人相互作揖问好,后面一个老人手持拐杖跟随其后。人物形态逼真,神情生动,通过对三位驼背老人的形象塑造和他们之间的互动,讽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和社会批判精神。)
  100. 《杏园宴集图》——陆治 (描绘了文人雅士在杏园聚会宴饮的场景,画面中可能有盛开的杏花、雅致的亭台楼阁、曲水流觞等元素,以及众多文人墨客饮酒赋诗、挥毫泼墨、谈笑风生的情景,展现出当时文人的风雅生活和文化氛围,体现了陆治细腻的绘画风格和对人物、场景的出色描绘能力。)
  101. 《藏云图》——董其昌 (以山水为主题,画面中云雾缭绕,山峦起伏,可能有溪流、树木、亭台等点缀其中,通过独特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方式,营造出一种云雾藏于山中,山水若隐若现的神秘氛围,体现了董其昌的山水绘画风格和对意境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宁静、悠远的审美情趣。)
  102. 《云中玉女图》——崔子忠 (画面以云中玉女为主体,描绘了玉女在云雾中翩翩起舞或轻盈飞翔的姿态,周围云雾缥缈,可能伴有仙禽、瑞兽等元素。人物形象优美,线条流畅,设色淡雅,营造出一种空灵、奇幻的仙境氛围,体现了崔子忠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对神话传说题材的独特诠释。)
  103. 《吹箫仕女图》——吴伟 (刻画了一位身姿婀娜的仕女在庭院或自然环境中吹箫的情景,仕女形象秀丽,神情专注,通过对其姿态、服饰、面部表情等细节的描绘,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和优雅。周围环境可能有花草树木、假山怪石等,与仕女的形象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体现了吴伟的人物画创作风格和艺术水准。)
  104. 《顾梦游像》——曾鲸 (以顾梦游为描绘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肖像画技法,生动地展现了顾梦游的外貌特征、神态气质以及个性风采。可能着重刻画其面部表情、眼神等细节,同时也会对其服饰、发型等进行精心描绘,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体现了曾鲸在肖像画方面的高超技艺。)
  105. 《张卿子像》——曾鲸 (描绘了张卿子的形象,画面中的张卿子身着长袍,头戴儒巾,神态安详,气质儒雅。曾鲸运用了他擅长的墨骨法,先以淡墨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和五官,再用色彩层层渲染,使人物形象立体感强,肌肤质感逼真,生动地展现出张卿子的学者风范和内在气质。)
  106. 《葛一龙像》——曾鲸 (着重表现葛一龙的个人形象与气质,通过精准的造型和细腻的笔墨,将葛一龙的外貌、神情以及姿态等细节生动地呈现出来。可能会根据葛一龙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在画面中搭配相应的道具或背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个性,展现出曾鲸对人物精神内涵的深刻把握和精湛的肖像画技艺。)
  107. 《徐光启像》——佚名(明代宫廷画师) (以徐光启为描绘对象,展现了徐光启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作为明代宫廷画师的作品,可能在人物造型上精准严谨,注重对人物身份和地位的体现,通过服饰、配饰等细节展现出徐光启的官职和学识,同时也会刻画其面部表情,传达出徐光启的智慧和沉稳。)
  108. 《簪花图》——陈洪绶 (通常描绘了一位或多位仕女簪花的情景,仕女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姿态优美,手持鲜花或正在将花插入发髻,画面色彩鲜艳,人物形象夸张变形,具有独特的装饰性和艺术风格,体现了陈洪绶对人物画的创新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109. 《麻姑献寿图》——陈洪绶 (以神话传说中的麻姑为主题,描绘麻姑手捧寿礼,前往为仙人或寿星祝寿的场景。画面中的麻姑形象通常美丽动人,身着飘逸的仙衣,周围可能有瑞云、仙禽、仙草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吉祥、喜庆的仙境氛围,表达了对长寿、幸福的美好祝愿,是陈洪绶人物画中的经典题材之一。)
  110. 《戏佛图》——陈洪绶 (画面可能描绘了一些人物与佛像之间的互动场景,人物的形态、动作夸张有趣,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人与佛之间的微妙关系,既带有一定的诙谐幽默,又蕴含着对佛教文化的思考和诠释,体现了陈洪绶绘画作品中常常具有的奇谲风格和深刻内涵。)
  111. 《升庵簪花图》——陈洪绶 (描绘了明代文学家杨慎(号升庵)头戴鲜花,身着奇装异服的形象,杨慎在画面中神态洒脱,举止不羁,周围可能有一些侍从或文人相伴,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描绘,展现出杨慎在经历人生起伏后的豁达心境和独特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陈洪绶对历史人物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表达。)
  112. 《对镜仕女图》——陈洪绶 (刻画了一位仕女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的情景,仕女坐在镜台前,镜子中映出她的面容和身姿,周围摆放着各种梳妆用品。陈洪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造型,展现出仕女的美貌和优雅姿态,同时也通过对人物神态和动作的描绘,传达出仕女内心的情感和思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13. 《授徒图》——陈洪绶 (描绘了一位学者或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景,画面中老师可能手持书本或教具,正在认真地讲解,学生们则围坐在周围,专注地听讲或提问。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出当时的教育场景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体现了陈洪绶对人物群像的出色描绘能力和对文化教育主题的关注。)
  114. 《南生鲁四乐图》——陈洪绶 (此图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绘了南生鲁生活中的四种乐趣,即 "解酲""童冠""讲音""逃禅"。画面中人物形象生动,神态各异,通过对不同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南生鲁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陈洪绶的人生态度和艺术理念,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15. 《陶渊明故事图》——陈洪绶 (以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为题材,可能包含了多个场景,如陶渊明饮酒、采菊、归隐田园、与友人相聚等。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陶渊明的高尚品格、田园生活情趣以及他对自由、自然的追求,体现了陈洪绶对陶渊明这一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其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是一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116. 《仕女图》——陈洪绶 (一般描绘了多位仕女在庭院或室内的生活场景,仕女们或坐或立,或弹琴下棋,或读书作画,或相互交谈,姿态优美,神情各异。陈洪绶运用他独特的线条和色彩技法,将仕女们的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服饰和发型也描绘得十分精致,同时通过对环境的渲染,营造出一种优雅、闲适的氛围,展现出明代仕女的生活风貌和审美情趣。)
  117. 《芭蕉美人图》——陈洪绶 (画面以芭蕉树为背景,描绘了一位美丽的仕女站在芭蕉树下或坐在芭蕉叶旁的情景。仕女身着华丽的服饰,身姿婀娜,手持团扇或书卷,面容姣好,神情略带忧郁。芭蕉叶的宽大与仕女的娇美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体现了陈洪绶对女性形象的独特塑造和对诗意氛围的营造能力。)
内容加载中..
更多专题
分类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