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知识

毛笔书法学习资料精选

陈坚盈:先祖唯留残屋在 常将笤帚拂尘埃书法文摘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4-06-17  

名称:陈坚盈:先祖唯留残屋在 常将笤帚拂尘埃

书法家:陈坚盈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记者:你是李文田另一个孙子李浀斋的关门弟子,对他你应该了解比较多。

梁基永:李浀斋的启蒙老师是蒋朝亮,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苏宝盉,苏宝盉跟他父亲都是李文田的弟子,后来他留在李家当李棪斋、李浀斋两兄弟的家庭教师。与哥哥在文史以及甲骨文方面的成绩有所不同,李浀斋小时候,在篆刻和书法上就已小有名气了。

记者:抗战时期,李浀斋也跟李孔曼去了顺德吗?

梁基永:女儿李妍跟父亲去了。他没跟父亲李孔曼去顺德,因为他在广州读大学,他当时就读的学校叫勷勤大学,现在已经被合并到华南师范大学。学校的地址刚好也在多宝坊,离他住的泰华楼旧屋很近。

记者:当时他在广州文化界名气很大?

梁基永:是的。五十年代,广州市长朱光还亲自给李浀斋安排工作,广州文化公园刚成立,他就被调过去任职。当时,能去文化公园任职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因为当时的广州没有任何艺术展览的场所,文化公园是当时唯一的文化艺术场所。

记者:有人说,他的性格很像其祖父李文田。

梁基永:有点接近。李浀斋比较清高,有点像巍晋名士,衣着干净朴素。他也是当时广州文化界不能得罪的老前辈之一,因为性子比较直,经常不留情面,开口就骂人。

□家族逸事

名在孙山外

清咸丰九年(1859年),李文田上京赴试,在北京关帝庙拜神求签,签语云"名在孙山外",李以为兆头不好,终日无精打采。同行另一个广东人得问其故哈哈大笑:"名在孙山外,说不定姓孙的中在你前面,你又何必发愁呢?"

殿试结果,状元为孙家鼐,榜眼为孙念祖,而李文田是探花,恰巧是"名在孙山外"。

李文田爱惜梁启超才华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当时主考官是大学士徐桐,副主考则为启秀、李文田、唐景崇。阅世甚深的康有为应试时一改平日文风,中规中矩写了篇八股文,因而高中进士。而梁启超年少气盛,下笔肆意汪洋,满纸秋霜,自然落榜。

事后,李文田找出梁启超的卷子,与唐景崇一起找到徐桐。当时还有一些机动名额由徐桐掌握,李请徐拨一个名额以成全梁启超。但徐桐是个老顽固,不喜欢梁启超的卷稿牵引古义,越出绳尺,硬是不肯。他还对李文田袒庇粤省同乡颇有微词。李文田无奈,只好在梁的卷末批曰:"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表明其惜才又无奈的心情。

商人怕请李浀斋写招牌

李浀斋为人平和,好交友、喜言谈,但如果要向他求就很难了。据称这与他性格有关。

李浀斋不轻易挥书相送,他不为钱而书,一般又不接写招牌,即便写了也不签名盖章,因而收益不多,甚至李的某些言行被别人视为"倒米",如李浀斋在上世纪50年代为六二三路某号写完招牌,三天后,该店便关门结业,这使一些求写招牌的商人望而却步。

□族谱词典

李文田像。翻拍图片

李文田死后葬于白云山象牙峰,光绪御赐祭葬碑。翻拍图片

李氏宗祠门额由李文田的孙子李浀斋集李文田字补书。

泰华楼外墙。

泰华楼内部摆设。

李孔曼  翻拍图片

李 妍  翻拍图片

李棪斋  翻拍图片

李浀斋  翻拍图片

李文田

李文田(1834-1895),清代著名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字畲光,号若农,广东顺德人。咸丰九年高中探花。曾多次外放任乡试考官、学政,最后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少年得志,却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学问淹博,著有《和林金石录》、《元史地名考》、《元秘史注》等。1895年因忧劳过度感染寒疾,在京城官舍逝世。灵柩运回广州葬于白云山上象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