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郭尚先其人其事
书法家:郭尚先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郭尚先(1785-1832)字元开,号兰石,又号伯抑。莆田城关书仓巷(现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街书仓巷5号)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登进士第,改庶吉士,奏习满文,散馆、授翰林编修。十八年(1813),充贵州乡试正考官。二十年(1815),升国史馆纂修、文颖阁总撰,参与修撰《治河方略》、《大清一统志》等。后又任云南乡试正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回京后,充《明鉴》纂修、文渊阁校理,兼教习庶吉士。道光八年(1828),任四川学政。道光十年(1830)回京,翌年,尚先历司经局洗马,翰林院侍读,授左春坊庶子,升侍读学士,同年十二月,再升光禄寺卿。道光十二年(1832),升大理寺卿(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升官,正三品),秋季又升礼部右侍郎(从二品)。同年十二月病重,除夕日卒,年仅四十八。讣闻,宣宗痛语工部尚书白治源曰:“郭尚先学问好,人品更好,不意如此短寿!”子篯龄扶柩归莆阳,筑葬墓于西天尾镇后卓村上郭山。郭尚先以书法名世,并有著作多种行于世。
一、郭尚先故居
郭尚先故居于1993年6月3日被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莆田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荔城区凤山街书仓巷5号的郭氏故居,系明代土木结构,原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书法家、史学家柯维骐居宅。后为林姓所有,又易翁姓所有,在清乾隆年间(1760-1790)由郭尚先祖父占选从翁姓家族购得。故居于清代有修缮。
1949年前,故居大门的檐前悬挂着一对书写“郭”字的灯笼,大门的门框两旁,髹漆着“汾阳世胄”、“魏阙名家”的对联,门槛两旁放置一对石鼓。此宅号称五进,其实前二进并无居室。从大门进入有照墙的砖埕,为一进;左转,又为一大砖埕,为二进。进入所谓“麒麟门”,次第为三进、四进、五进,才开始有居室、厅、天井;此宅自第三进至第五进,每进宽七间,有三个厅堂,三个天井;第三进的“麒麟门”上,悬挂郭尚先于嘉庆十二年(180)中举人第一名时,邑人所送的“解元”的匾额。三进、四进的大厅堂上悬挂着上书“文魁”、“进士”等匾额(嘉庆十四年尚先中进士)。第四进的大厅堂是全宅最庄严的所在。大厅堂后面有“福堂”。平日,它的六扇门扇均关闭着。在“福堂”之前,置着香案、供桌等,香案上置着安放历代先祖的“木主”(它代表祖先的灵位)的神龛。喜丧以及民间重要节日的庆典、祭典和其它有关活动,往往在此举行。第五进,则称“里堂”。而“里堂”的建筑结构稍为不同,虽亦宽七间,则只有一个厅堂,两旁各有三个居室,且屋前有一长方形的大砖埕,设两座花坛。
郭尚先六世孙郭风(著名作家、文学家、散文家)的家在第五进,里堂西侧的三间居室。其中右边室作为餐室兼厨房之用,中间一室为郭风祖母所居,最左的一室原为郭风父母所居。郭风便出生于其父母所居的这间居室里,后来它便是郭风的居室,也是他儿童、少年以至一九四五年秋间移居福州前的“书房”,而且是他结婚时的新房。这间居室的外面,便是长方形的庭院似的砖埕,临窗的花坛上有一棵老龙眼树。
紧靠郭风居室的右侧,为“芳坚馆”。这是一座私家园林,为郭尚先所手创。尚先号兰石,芳坚馆之命名当由兰石两字而来。这里有一厅、有两室,有一池、一阁、余为回廊、栏杆、假山、花坛以及以溪卵石铺成的小径和花墙等。花木众多,有松、竹、梅三友,有木笔树、山茶树;有柽柳和棕榈;有古荔,有许多盆兰花;在盆景中,有椿、松、桧、柏以及石榴,灯笼花等。芳坚馆的假山石有如“浸月”、“云屋”、“仙掌”等的篆体或行书的刻字。芳坚馆内的回廊的柱上,大厅和室内悬挂一些楹联和轴,如黄慎、何绍基、王文治、林则徐、郑板桥乃至明代王迥等的字画,也有郭尚先、郭篯龄、郭慎行的作品。馆内池畔小阁的柱上,有郭慎行书联:“有时风向池边过,坐久月从花上来。”在大厅内,悬挂郭篯龄的油画肖像,两旁是他亲自撰写的行书楹联:“砚滴金茎露,灯分太乙辉。”大厅内还悬挂郭尚先所作的墨兰;也悬挂一幅他画的白菜、茄子、大萝卜的中国画,画上题字为:“士大夫何可不知此味”。
1949年8月21日莆田解放,据郭氏后人介绍,当时解放军进城后初期暂住尚先故居。至今三进东侧一间居室木门上还能清晰地看到当时解放军在此留下的墨书:“胜利依靠解放军!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消灭蒋介石。”历史痕迹犹存。“文革”期间,故居的匾额、楹联、画像,芳坚馆皆被拆毁。原芳坚馆属地后来改建为镇海派出所办公楼。
二、郭尚先文学艺术成就
郭尚先一生博学多艺,工诗词、擅书、善篆刻、善画、精鉴定。著述甚丰。其工书法,楷书学欧阳询、砖塔铭,行书法颜真卿、褚遂良、董其昌,并对王献之、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王铎等诸家有研究,以骨力胜,其书于气魄深厚中不失清丽。间作小楷,颇深别趣,临摹诸家,悉可乱真。其人品书品甚得嘉庆皇帝赏识。以致当时朝鲜、日本诸国人争相以重金求购其墨宝。“尤以高丽(今朝鲜)士宦争购之”、“高丽贩参者,辄以人参易尺幅。”在四川督学时,每逢给赏日,属僚各备纸求书,尚先大笑,悉书与之。“求书者履满户外,一时碑板、文字非尚先书写不乐。”
同治十三年(1874)六月,郭尚先女婿许祖淳(后改名祖淓)(1825-1866)之弟子龚显曾(1841-1885)在编订《芳坚馆题跋》卷首识语中云:“先生以八法名嘉道间,作字甫脱手,辄为人持去,片缣寸楮咸拱璧珍之。书法娟秀逸宕,直入敬客砖铭之室,行书嗣体平原(颜真卿)《论座帖》,中年以后几与董思翁方驾齐驱。”
清人李放在《皇清书史》卷二十四引用诸家之语于郭尚先书法之评价甚多,如:先生以书名于时,嘉庆馆阁书多宗赵承旨,先生独宗率更,后进争相仿效,京师书法为之一变,晚喜作篆隶。许彭寿跋兰石小楷册云:“此乃兰石中年书,馆阁得此无不决胜。”予藏大理小真书《阙里孔孺人墓志》册大如指顶,精妙绝伦,孺人系绣山舍人宪彝之母,龚定庵撰文梅伯言书后,可谓三绝。又有所临砖塔铭亦佳。书法尤著,道光壬辰主试山左,乞书方繁,将四都,求者长跑皆书而后行。惜不永年,故片楮皆贵。
《清史·本传》也云:“兰石工书法,尝为仁宗(嘉庆)所赏识。”
清末康有为撰《广艺舟双楫·干禄二十六》云:“盖以书取士,启于乾隆之世,当斯时也,盛于吴兴,间及清臣,未有多观。嘉道之间,以赵吴兴较弱,兼重信本,故道光季世,郭兰石、张翰凤二家,大盛于时,名流书体相似。其实郭、张二家,方板缓弱,绝无剑戟森森之气,彼于书道,未窥堂户,然而风流扇荡,名重一时,盖便于摺策之体也。”
郭尚先的书法墨迹流传于世颇多。部分作品至今仍藏日本、朝鲜。国内博物馆、文物商店、美术馆、民间还藏有数以百计的作品。例举如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尚先墨宝四幅,一幅是尚先于道光四年(1824)为魏笛生同年书录《黄庭内景经》,时年41岁所作。郭尚先楷书《黄庭内景经》卷,纸本,楷书,纵36厘米,横268.5厘米,款署:“道光四年六月十四录奉,笛生四兄同年省览,莆田郭尚先。”下钤“兰石”印。另藏有《温公墓志铭册》,《楷书·毛圣思墓志册》(是尚先44岁时所作)等。
上海市博物馆藏《山色只宜远处看,竹香时向静中开》行书七言联,纸本,纵123.2厘米,横28.2厘米,款署:“兰石郭尚先”,钤印两方。
中国文物商店总店藏《楷书·佛道教经册》为郭尚先43岁时所作。
武汉文物商店藏郭尚先《楷书·册页》。
石家庄市文物管理所藏《楷书·乐毅论颜氏字训》为郭尚先42岁时所作。
福建省博物馆藏郭尚书《楷书·扇面》、《行书·扇面》。
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藏郭尚先《行书·横披》,纸本,纵45厘米,横97厘米,上书《画史会要》中的一段文。款署:“符庵大兄属,郭尚先。”下钤“郭尚先印”、“兰石”朱文印。和《行书·折扇》,洒金蜡笺,纵20厘米,横54厘米,上书明代龙遵《食色中言》中的一段文。款署:“久不作字,煏如吾兄以扇属书,兰石郭尚先。”下钤:“臣尚先”白文印。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郭尚先书《许老伯母林太夫人寿文》册页,清内阁侍读李彦章撰,寿文体裁为四六骈文。郭尚先书。共11帧,每帧5行,每行22格,格22厘米,字径1.5厘米。1988年经专家鉴定后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这《寿文册页》是道光四年(1824),郭尚先为亲家泉州许邦光母亲林太夫人70大寿所书。郭尚先时年40,字体用正楷,寿文用金粉所书,显然是精心之作。注:许邦光子许祖淳是郭尚先女婿。
昆仑堂美术馆藏郭尚先行书《论学》作品,蜡笺纸,尺寸:44×44厘米。款署:“郭尚先”,钤印:“兰石”(朱文)。
田家英(毛泽东秘书)的“小莽苍苍斋”(书斋)藏郭尚先手札一件。见《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手札》557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莆田市博物馆、厦门市博物馆等也都藏有郭尚先书法作品。
尚先所撰碑文如《水关记》、秀屿区东庄镇嵩山上的《莆田醴泉象山书院碑记》等,以及刻本《孝经》多种传于世。
1912年1月由上海三马路中艺苑真赏社印《郭尚先书砖塔铭》1册(6页),线装,纵26.5厘米,宽16厘米。这是郭尚先于道光乙酉即道光五年(1825)六月二十一日临写的《大唐王居士砖塔铭》。
莆阳许多寺庙古刹,楹联多存有郭尚先墨迹。如涵江区江口东岳观中殿楹联:“风雨八纮来日观;壶华双笏觐天齐”。涵江区江口镇厚峰村的佛日山南麓的圣寿寺有尚先书楹联:“金狮后踞沙门岭,锦鲤前浮天地春。”荔城区北高镇五侯山之通明殿,为尚先主持修建,并自撰《侯山玉皇庙碑》,至今尚存。建于明代的仙游爱晓宫,清嘉庆五年(1800)扩建,由林楫撰文,尚先书碑《爱晓协忠庙碑记》。仙游县度尾镇砺山村南湖宫内存有尚先手迹。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浦口宫内悬挂有郭尚先手书“泽润生民”匾额。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戴氏宗祠内有郭尚先题联。
郭尚先善篆刻,是印派“莆田派”的一位重要人物。其篆刻功力极其深厚,布白疏密得体,朴茂浑古,法度精严,被誉为“深入汉人之室”。其篆刻不拘一格,结构生动有趣,线条多姿古朴,大有残简断碑的古雅韵致。尚先的用刀圆熟,借形传神,绰约灵秀,虚和简穆,古意斑驳,具有了强烈的个人艺术风貌。有朱文、白文印。著有《芳坚馆印存》二册行于世。有近百方印章传于世。
郭尚先又善绘画,山水之外 ,尤擅兰石竹草。墨菊亦可观。昆仑堂美术馆藏有尚先山水扇面《江舟图》,《莆田历代书画选集》第76页刊登有尚先画作《墨兰》和《黄花晚节香》2幅。民间还藏有尚先之画作。
郭尚先精鉴别,举凡古代名家字画或瓷器之类,一经过目,真伪立辨。尤精于鉴赏书法。家有“芳坚馆”,收藏图书万余卷,书画上千轴,拓片、拓本上百,及金石碑刻等物。凡遇有旧拓,辄重价购之。其藏有拓本《唐怀仁集王羲之三藏圣教序》、《王居士砖塔铭》、《子游残碑》、《礼器碑》、唐高宗《景龙观钟铭》、《吴文碑》、张从申《改修季子庙碑》、《冯宿碑》、《汉少室神道石阙》、《汉裴岑纪功碑》等等。尚先曾于道光年间(1822-1832)赠送闽人吕世宜(祖籍台湾金门西村)拓本《秦琅琊刻石》和《杨孟文碑》。吕世宜在其著《爱吾庐题跋》有记载。注:吕世宜是将金石学及清代碑学潮流引导入台的第一人,被誉为台湾 金石学导师。对台湾近代金石书法的影响很大。
郭尚先不仅书法精妙,书评理论也很有深度。在书论上,尚先给后代人留有一部极有价值的《芳坚馆题跋》4卷。这部书评多采用点评的方式,针对某家或作品给予品藻,阐述自己的品评观点。有的仅用二三句就品活了要点。如认为《礼器碑》为“汉隶第一,超迈雍雅,若卿云在空,在《史晨》、《乙瑛》、《孔庙》之 上”。点评《汉少室神道石阙》、《汉裴岑纪功碑》等论书137条。是一位书论家。
郭尚先工诗词,其诗不少是题画诗。如《题黄石斋先生画松》诗曰:“贞直翻疑佞,孤根独郁幡,飘摇大厦失,搘柱小朝难。柯叶终无改,冰霜任自寒。披阅风飒飒,莫共偃松看。”以松之孤根贞直,喻南明忠臣之节。《题邓过庭画竹》诗曰:“未须雨意泼淋浪,亦不风枝总短才。分布疏疏神韵足,知君近写十三行。”捕捉了竹画的神韵。其著有《增默庵诗集》2卷行于世。郭尚先莫逆之交林则徐对他的文学成就大加褒扬:“吾闽文学侍从之臣,以嘉庆朝为盛。其声誉烜赫,为中外倾慕者,兰石郭先生其尤也。”尚先还著有《增默庵文集》8卷,《进奉文》1卷、《经筵讲义》8卷、《使蜀日记》1卷,并辑有《宋元明诗三百首》存世。另有其友魏茂林(笛生)整理结集《郭大理遗稿》8卷(今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郭尚先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书评家、诗人。2010年6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书画作品限制出境标准及其画家名单,1795年至1949年间著名书画家的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名单中有郭尚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