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祁寯藻无愧为一代楹联宗师
书法家:祁寯藻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作为主流文学楹联的清代,出现了一批楹联大家。他们是清代能代表楹联文学的代表人物。三代帝师祁寯藻就是其中之一。
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号春圃,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有《 亭集》、《马首农言》、《勤学斋笔记》等著作存世。
作为“三代帝师”的祁寯藻,不仅官居高位,政绩显著,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建树颇丰,有“诗坛领袖”、“楷书称首”的美誉。对联存世300副之多,不少为传世之作。
联墨双馨 诗坛领袖
《中国对联大辞典》所集清对联书目达百十种,所载清对联人物百十位以上,其中不乏如李渔、纪昀、曹雪芹、梁章钜、曾国藩、何绍基、俞樾、郑板桥、孙髯、钟云舫等对联艺术大家。分析研究这些大家,发现有个共同特点:几乎每个人既是著名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还是对联艺术家。这是因为诗歌、对联、书法艺术都是在中国语言文字自身特性上发展的传统艺术,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相互间有着与生俱来的依存作用。诗歌、对联始终要以书法来表现、装饰、传播,而作为传统汉学基础,对句和书法早已是古代学人士子的日课,而“诗联书俱精”,正是这些清对联代表人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独步晚清书坛的“祁体”行楷,确是“出颜柳,追二王,兼松雪之圆、山谷之韵”显示宏厚遒健、庄重平实、旷世练达的潇洒风度,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难怪当时有“清楷之首”、“祁相国书法冠当代”之誉,被称为晚清著名书法家之一。
楹联大家 当之无愧
现收集到祁寯藻对联条幅超过三百副,其中四十多副辑自各种对联书籍,有将近二百副刊载于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的《寿阳祁氏遗稿》、《思复斋随笔》等祁寯藻著作中。和前面提到的清对联代表人物相比,存联达二百副以上是难得的。像很出名的以《笠翁对韵》名冠联界的李渔,在其《一家言》中,也仅存联一百九十八副。传说何绍基书写过几千副对联,存世者恐难达数百。
祁寯藻的对联不仅数量多,品类也较繁。初步将三百副对联按类别分了一下:名胜联七副(包括北京慈云寺、本省晋祠、本县方山等),祠庙联七副(包括王船山祠、张石洲祠、先大夫祠、文昌祠、土地庙等),自家联二副(包括家屋、息园),题赠联九十五副(包括题赠孟瞻先生、众星大兄、冠山六兄、春衢学长、首仁二兄、驾航世兄等等),格言联四十七副,集句联七十一副,寿挽联九副(包括仁寿堂联、挽林则徐、王茂荫、陈伟堂、张芸阁及妻子等),庄号联一副(祁县长裕川茶庄),界牌联一副(要罗山界牌),甚至还有嵌字联、谜联等。
清对联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还在于它对散文形式特征的吸收,而出现长联的兴盛。祁寯藻的对联中五、七言式虽然仍占大多数,但已经出现不少十字以上的长联。特别是祁寯藻撰书的挽联,所收集的九副作品几乎都在十字以上,如挽禁烟民族英雄林则徐联:
帝鉴臣忠,历艰危不敢爱身,一字定千秋史论;
公为民望,想魂魄忧堪破贼,八闽系四海讴思。
像挽他的老师平定张芸阁先生联,长达二十字:
德望重乡闾,家称孝弟,史颂循良,接武有人传世业:
渊源思教泽,昔甫童蒙,今成衰老,感恩何日辑遗书。
从这副长挽联上看,祁寯藻对当时的长联“每边三句的格式”有所突破,以其深刻之造诣,从长度上扩大着读者对长联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一点表明他在长联创作上虽非开先河者,但有着启后昆之处。
这里造诣非指祁寯藻对联的写作技巧,也非说祁寯藻的对联无可挑剔之处,“古人也非圣人”。但是作为帝师,对诗联的平仄、对仗以及遣词造句,那是绝对运用自如、娴熟过硬的。造诣深浅,更要看其联作的内涵所在,这是衡量一位对联艺术大家的重要标志。我们在欣赏祁寯藻的对联后,觉得和他的诗词、书法作品一样,有九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意境美,哲理富,情趣浓。
祁寯藻乃通经史、重致用的饱学之士。加之工诗词、善书法,联外功夫十分深厚,所制对联切事切景,毫入意出,神妙自然。如题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前廊联:
悬瓮山高,碧玉一湾分晋水;
剪桐泽远,慈云千古荫唐封。
巧妙运用“剪桐封唐”典故和李白“晋祠流水如碧玉”词意,对晋祠山水的历史和景致进行了概括描写,宛如身临其境。
又如题湖南衡阳船山祠联:
气凌衡岳三千丈;
心托离骚廿五篇。
运用南岳衡山的雄壮气概和屈原二十五章《离骚》的要旨,把王夫子当年坚持民族气节,隐居深山著书立说的事迹描写得至为深刻,也是祁寯藻爱国情怀的抒发。
祁寯藻给朋友的题赠联,如“闲对古经搜旧疏;细研流水写新诗”、“清昼检书,古香溢座;端居省理,众论含虚”、“循吏总留经术气;诗人宜住水云乡”、“波涛良史笔;讽兴诗家流”、“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巅”等等,把读书、伦理、著书、作诗、书字的意境,描写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些描写自然景色联,祁寯藻也撰书得如诗如画,如:
月过初三半梳玉;
菊迎重九满篱金。
春风无意管杨柳;
晴日有心烘杏花。
荷风惊浴鸟;
桥影聚行鱼。
风逆花迎面;
山深云湔衣。
等等,颇能感染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世运的兴衰、仕途的艰难、社会的变迁、人生的波折等等,在祁寯藻思想上形成的丰富哲理,不仅运用在奏疏、诗词以及做人处世、为官之道上,也通过对联写作体现出来。如题家乡寿阳平舒村仁寿堂联:
学能通达知真趣;
心以和平得坦途。
短短七字联,将人生敬业、修养之道悟透无遗。类似者如给耀生外甥的题联:
居身不使白玉玷;
洁志直与青云齐。
如自题:
养成心性方能静;
实用人才即至公。
如祁氏写的勖勉励志联:
理但能悦诸心,少得亦可喜;
事苟有益于世,力行而不疑。
意为要将道理,发行的号令给民众讲清楚,使人明白,高兴接受便十分可喜,同时给大众做一些实实在在有益的事情,并努力去做,不尚空谈,当会得到民众的拥护同心去做。
更多富有哲理的联句,则是祁寯藻创作和辑撰的格言联、集句联。诸如:
气得神仙迥;
情依节制尊。
君子比德于玉;
圣人之心为珠。
恭敬撙节退让;
刚健笃实辉光。
自红无假染;
真白不须妆。
刚柔攸得功加于民;
廉孝相承世载其德。
祁寯藻生活在清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外敌不断侵入,民众困苦。因而他主张政治清明,推崇仁爱。祁氏身为高官,但他清正廉明,高风亮节,关怀朝政,体恤民情,写过许多这方面的联作。如:
静雨觉凉梦;
清风闻妙香。
作者写的“静雨”,显然是以自然界的静雨比喻社会,有了这样的静雨,自然可以圆人圆国好梦。正说明我们今天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千秋大梦,非起今日,而是炎黄子孙代代期盼的传承。下联之“清风”喻时政清明之意,有此清风,自然可闻妙香。
作者的另一五言联:
倚石得奇想;
看云多远怀。
另一六言联:
虚其心实其腹;
慎乃德敬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