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祁寯藻无愧为一代楹联宗师
书法家:祁寯藻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这些楹联应当看作是上联的延伸。雅石的品质,坚强、务实、谦诚、人倚石,当如石。看云自然是政治风云,人生风雨。作者主张放眼未来,开创未来。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将国家前途放在心上,将人民大众的温饱放在心上,将精神道德、社会之风置于要处。
其实,意境美,哲理富,皆在浓浓的“情趣”之中。情趣浓的对联才能达到意更高、理更富。如祁寯藻挽王茂荫(子怀)侍郎联:
谏草逾万言,每读焚余心事,光明照青史;
交情获三益,最伤别后手书,感恻系苍生。
王是祁寯藻执掌户部时的“畏友”,曾因上书改官票而触怒咸丰皇帝,被迫告老还乡。祁寄匾曰“圣朝遗直”。逝世后,祁寯藻撰书上述挽联。一个“焚”字,一个“伤”字,将两人深情厚谊表露无遗。
再如祁寯藻挽妻子陈夫人联:
共艰苦廿七年,竭力事亲能助我;
婴疾病才十日,伤心教子更何时?
陈夫人是祁寯藻第二个妻子,也是祁寯藻唯一儿子祁世长的生母,操持家务,培育后代,十分辛劳,逝世时还不到五十岁。很明显,这是祁寯藻带着深情、含着泪水写的挽联,岂能不令人动情。
祁寯藻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忧国爱民,体恤民情。他创作的不少对联雅俗共赏,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如他为故乡要罗山界牌石柱题联:
五六月间无暑气;
二三更里有钟声。
明白如话,看似浅显,实际却是“冷寿阳”的写照和方便过路行人的宣示。
祁寯藻一生学粹品端,忠清亮直,见贤若渴,逝世前在病中还作联:
病久岂忘忧世念;
梦中还有荐贤心。
这是他爱国爱民的内心表露,也是他痴迷对联的最后表现。真是联为心声,联如其人。
好评如潮 父艺子承
祁寯藻不只是官居高位,颇有建树而受人尊崇,且因其为饱学之士书诗联俱精而名声远播。祁氏逝世后,一些名人学士饱含挚情写了不少赞颂怀念的挽联。
徐继畬,晚清名臣,山西五台人,《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的“伽利略”。道光进士,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所著《瀛环志略》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放眼看世界的先驱人物。
徐继畬挽祁寯藻联:
温潞共乡闾,重事平章耆旧在;
广受非伦比,抱经请业上仪修。
不仅因为是同乡,而且因为对祁氏之大建树而由衷赞赏,树之为楷模。
兵部主事、山西洪洞王霞举挽祁寯藻联:
河山壮三晋,兼汉儒名物,宋儒名理,而为名臣,中外咸知,名世乡邦并司马;
冠冕奠四朝,统侨古遗爱,肸古遗直,而兴遗慕,亲贤共举,遗闻家法继黄羊。
工部主事张翰槎挽祁寯藻联:
帝嘉忠清亮直,枢机密赞,启沃深资,平生不存温饱志;
公学郑许程朱,集著谷曼谷九,扎兼禇柳,宰相信是读书人。
户部郎中李东樵挽祁寯藻联:
毕生学问,从战竞惕而来,间关侍父,冰糵奉母,戎马悲昆,俛仰七十年,道以艰贞开宰辅;
一代功名,继县晋潞而起,忠孝致身,经术济时,沈瘁报国,枌榆五百载,天将全福付先生。
这些楹联从祁寯藻的执政、笃学、修德、处世、待友、孝老诸多方面给予了恰当评价,言词中肯,情切意真。
有其父方有其子。祁寯藻不仅治政清明,而且治家有道。其子祁世长,字子和,清咸丰十年(1860)进士,内阁学士,迁安徽、直隶、浙江学政,吏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著《翰林书法要诀》等,同样是一位难得的楹联名家。有《祁文恪公手集楹联》存世,逾千副之多。如:
题浙江山陕甘会馆联:
西北云山,望乡国迢遥,直至太行接秦陇;
东南都会,有吴山结构,好从飞阁俯江湖。
题>京都
一代楹联宗师" TITLE="祁寯藻 一代楹联宗师" />
懒眠巷湖南会馆祠堂联:
钟毓数衡湘,内调鼎鼐,外历封疆,策群才武略文韬,忠荩能回天地运;
徽猷照京国,昔懔朝趋,今崇庙祀,愿千古云车风马,英灵长巩帝王都。
(祠祀曾文正、左文襄、胡文忠诸功臣)
贺天津试场联:
庐郡山川,笃生伟器;
蓟门锁钥,眷倚长城。
寿丹崖贤宗四十初度联:
强仕年华,日升月益;
承家簪绂,椒衍瓜绵。
挽左文襄公联:
功业著旂常,如公当代雄名,那愧褒忠传信史;
文章拿盾鼻,念我先人清德,不堪挥泪读遗编。
挽王莲舫兄联:
数十年世好无多,久别经时,正盼鱼书来日下;
两千石杂猷未展,遽惊噩耗,那堪鹤吊问河滨。
这些楹联写得格调严谨,文词精彩,情感真挚,蕴涵深邃。
祁寯藻一生建树颇多。仅对中国楹联文化的贡献亦堪称大也。然而,存世资料本已有限,仍有许多散失在各地和民间,有待我们继续花大力气去搜集,挖掘,整理,研究,定能获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