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西晋国宝天价之谜拍卖行不保证拍品真假!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一件来历不明的古字,被誉为西晋索靖惟一真迹,成为媒体大力宣扬的“中国现存最早书法”作品,权威专家也誉之为“中国书法第二件作品”。而这一切竟被一个书画爱好者点破……
敲锣打鼓上场
嘉德拍卖行宣布将在7月13日拍卖西晋大书法家索靖惟一的真迹《出师颂》。国内一些媒体纷纷以“中国现存最早书法”,“晋代真迹”等词来形容这现身的国宝。
如果属实,这将是一件改变中国书法史与文物史的国宝,而且最终的拍卖价格还可能再创新高———此前媒体援引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国内有买家欲以3000万元的天价竞购此作品。
去年在嘉德的春季拍卖会上,一幅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曾以2530万元的价格成交,同年秋季米芾《研山铭》更是以令人咋舌的2999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迄今为止国内古代书画作品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但两幅拍品的真伪至今在学术界仍有较大争议。
索靖是西晋书法大家,他比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宝墨迹《平复帖》的书写者陆机年长近22岁。目前并没有索靖其他作品存世,所以此帖可能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墨迹。索靖的书法是中国书法从章草向行草过渡的关键时期的代表,王羲之正是在索靖、陆机、钟繇的章草基础上吸收民间的书风,创造了流行至今的行草。史载索靖的书法“如风乎举,鸷鸟乍飞,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当时人称其名与王羲之王献之“前后”,后索靖真迹不存才渐渐掩去盛名。古代权威书法史籍《宣和书谱》曾写道: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路过碑林,看见索靖的书碑,先是驻足细观,累了,便卧倒在地观看,久久不肯离去。索靖在东晋时已有大名,王羲之的书法老师之一也是叔叔王(外广+内冀),晋元帝姨弟,一位侯爷,在随王室南渡之际,随身只在怀里揣了叠成四折的索靖墨宝,并密密缝在内衣里。宋人看此帖时,四叠印仍在。
索靖真迹再现,将使中国书法界再次看到这位深深影响中国书法的大师的笔触。
在嘉德的宣传品上,显然将此物作为自己10周年庆典的压轴戏。他们是这样介绍这一宝物的:“上面有宋高宗篆书大字晋墨,乾隆御笔题跋。索靖书《出师颂》,米友仁题记。……谓之书林至宝,毫无溢誉之嫌。”
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宋高宗的“晋墨”两字,因为在宋朝还有索靖其他真迹存在皇宫,皇上对照题签是文物界的铁证。
这一件宝物身上有难以想象的众多传奇,它被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收藏,盖上了太平公主标新立异的胡文印。它在1922年被溥仪用赐赏溥杰的方式带出宫,1945年失踪,从此消失在人海中60年。1997年此帖后半段被一年轻人带到嘉德拍卖行在H城的征集办公室,说是在北方一城一神秘老头处购得。嘉德书画部负责人拓晓堂极力推荐,却连25万都拍不出。据说拓晓堂咽不下这口气,用了6年与那小伙在那北方城市寻找老人,30次失望而归,6年后竟从其他渠道获得了前半段。
至于如何得来,嘉德认为是客户隐私不便透露。
让人们更加确信此则新闻的是一位大师的出场。
这位92岁高龄的国宝级书画鉴定大师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连称“国宝,国宝”。其夫人称他看到此帖,兴奋得几天没睡好。这位大师又说:“宋代就有人认为它是隋代作品,也有人认为是晋代的,但是无论如何不会晚于隋代,无论从年代还是从艺术价值来看,《出师颂》都是件了不起的作品。它的墨色像漆一样,真是国宝,国宝!”他甚至称其是“仅次于陆机《平复帖》的中国书法第二件作品”。(详见北青报)
嘉德拍卖行将这一《出师颂》底价定为2000万,并向本报记者透露:“徐邦达、启功、傅熹年都说好,是国宝,徐邦达与傅熹年都建议国家买。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文物局都开了研讨会要买这件好东西。”
徐邦达、启功与傅熹年都是国家文物六人小组的成员,国宝级鉴定家。
大师出场,文物界自然再无异议,一切就等7月13日开场拍卖。为了国宝不流失海外,嘉德是定向拍卖,只准国内博物馆、国有企业等举拍。
偶然飘来一封信
突然有一个叫张继刚的人写了一封致北京市文物局梅宁华的署名公开信,同时抄送国家文物局、文化部。
张继刚何许人也,一个业余的书画爱好者,某投资公司业务主管。
“笔者认为此件作品并非索靖所书,而是一件较为一般的佚名所临之本。理由如下……
“笔者所知史孝山《出师颂》当时有无数本,系当时人当作帖来临写,好比后人临写千字文……《出师颂》在明著录就有四五本之多,嘉德这一本,明清有人把其定为隋人,但这样仍争议很大,……书界人士都认为嘉德这件《出师颂》从书风看没有隋唐法度,更不要奢谈什么西晋索靖了。”
他还指出:“嘉德公司利用人们希望有一个真索靖出现的憧憬,指鹿为马将一件佚名的书法作品冠之以索靖大名,然后利用各种媒体以‘西晋国宝’,‘索靖惟一真迹惊现于世’为名大肆宣传。”
“目前从未在媒体上听到有否定索靖真迹的不同声音,学界也令人可怕地保持沉默,说明利益驱动的力量多么强大!一旦这旷世骗局阴谋得逞,那将给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害,这将是中国文人,中国书学界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