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知识

毛笔书法学习资料精选

岭南书法丛谭书法文摘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5-09-09  

名称:岭南书法丛谭

书法家:麦华三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番禺吴玉臣,为顺德李若农高弟。书法初期学柳,所书景酒家榜书,最为脍炙人口。而行书陈龙友行,亦潇洒有致。晚年书风丕变,改习隋碑,盖受其师之影响,屈翁山墓碑,用笔结字,几与隋萧饬性夫人墓志无巽,其得力处欤。其榜书保滋堂三字尤佳。反虚入浑,积健为雄,从容暇豫,有君子之风。盖其运用臻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故能容与徘徊,意先笔后也。

黄 节

顺德黄晦闻之蒹葭楼诗,传诵一时,然其自述云:“我诗未足传,我书闲淡颇自喜,”则其对于书法之成就可知。晦闻之书,大部分见于追思录。其书境界清高,如寒蝉饮露,轻盈欲仙。又如悬崖古树,蟠根倒生。卓然成家,可无巽议。予又在邓尔雅家,见其五言联,健毫书,用笔套研,极为爽快,不类平时之作,颇有唐人写经笔意。陆丹林所藏“白鹤在天青松存性,秋花爱雨晚竹知凉”八言楹帖,为晚年所书,功力益深。

梁启超

新会梁任公,人徒知其著述之宏富,而不知其书法亦卓然成家也。简又文藏有其楹联“清水出芙蓉,天然赤彤饰。白鸥没洗荡,万里谁能驯”。书法小欧阳参以隋碑,于峭劲之中,有灵活之气,代表作也。

陈少白

新会陈少白,为初期革命四大寇之一。致力排满,功在党国,其书法用笔爽朗,如其为人。尝在友人处,见其中堂,叹为观止。及观其送高剑父西行诗,尤为两绝。其襟怀洒落,功成不居,书品与人品并高,诚不可及也。

朱大符

番禺朱执信以不世之才,致力革命,勋留党国,其书法尤超。尝见陆丹林所藏其赠伯隗诗册,大似薛绍彭,笔致翩翩,几欲仙去。盖其父棣宅,传其丈人汪笔法,执信渊源家学,又天资聪敏,故书法更为飞舞。

胡汉民

番禺胡展堂,一生寝馈曹全,凡请书者,多集曹全碑字与之。其读史集曹全碑二十章,尤为绝唱。曹全本以超逸胜,展堂加以瘦硬,劲而有骨,遂自成风格。所书行草,亦常以隶法为之。其境界奇峭如孤峰,清高似寒梅,有似其清癯之面貌,耿介之丰标。书迹传世至多,当为有目共赏。

林直勉

东莞林直勉,精于隶书,魄力沉雄,规模宏远,谕其造诣,直逼汉人矣。尝自书所学云:“初兴李烈士文甫,同习永兴大令,喜擘窠大字,及参与革命,更习汉隶。尤喜石门礼器张遥校官邮阁诸刻,盖南帖北碑,无不揣摩,以生硬瘦劲为主”。其自道如此,可以知其用功之所在,会观杨素影陆丹林等所藏其临石门颂张遥诸碑屏幅,枯老古拙,吾粤百年来无此手笔,为之赞叹久之。闻丹林言,林氏有临石门颂丈匹大堂幅,气魄雄伟,为其生平杰作,惜末之见耳。

张锡麟

番禺张务洪,沙湾乡人,尝掌教广雅书院,后为李福林将军参谋。书法北碑,予从弟少麟,藏有其范临张猛龙堂幅,字大寸许,形神毕肖,盖其寝馈有素矣。晚年行草书札,多颤笔,程祖藏有手札,老态龙钟,而笔势飞舞,颇有牛鬼蛇神之妙。

六、广东书学之成就

从第二章观之,吾粤书学,由汉至元,虽未有达者,然其书法之成就,已可表现书体嬗之进程。明以来,学者诗人辈出,对于各体书之成就,咸有可观。总其大势,可归纳为五点叙述:

1.篆隶。佗宫瓦当之缪篆,黄杨木刻之作分,羊城专之草隶,三者实为吾粤篆隶之前奏。宽博高雅,纯乎时代作品。至明代白岳先朱完,始以隶笔作篆,鉴开混沌,番禺黄子高,妙得其法,所作小篆,雄强茂密,迫真斯相,动破李阳冰瘦硬匀称索然无味之范围,而开创一新局面。其所著学篆绩三十五举,度世之金针也。传至弟子陈澧,有出蓝之举。其道大光。篆书中坚,首推兰甫,而李文田、史溶、叶佩蔓、康有为等,足称后劲焉。隶书中坚,首推独漉。以夏承之飞舞,写曹全之神韵。洗尽唐隶面目,力追汉人。而张锦芳、黎简、陈澧、彭泰来、胡汉民、林直勉等,为之后劲焉。

2.章草。章草为隶书之草体。永初专之草隶,吾粤章草之始著者也。香山黄佐虽不专以章草名,然其作品之章草成分甚多,堪称先进。至马元震、欧必元,纯乎章草,力迈索靖,可谓中坚。余志贞大刀阔斧,一往无前,允称后劲也。

3.榜书。康氏书镜,列榜书为一门,良以擘窠大字,与小字不同,其难点有五:执笔不同,一也。连管不习,二也。立身骤变,三也。临仿难周,四也。笔毫难精,五也。有是五者难能书之人,熟精笔法,骤作榜书,多失故步。所以榜书非另习不可。吾粤榜书先进,首推陈白沙先生。笔走茅龙,气雄力厚。而黎民表之华表石,字径逾丈,尤为脍炙人口。暨乎清初,梁佩兰之榜仙湖。雄浑高古,涵融万有,堪称中坚。厥后谢兰生以遒劲胜,宋芷湾以雄强胜,吴荷屋之神采雍容,朱九江之雄深绝伦,康有为之天马行空,足称后劲也。

4.碑派。北派种子之在粤者,隋有甯翔威碑,北宋有杨二娘造像,南宋有白玉蟾,飘然高举,上追石门铭,皆为吾番碑派之先进。清冯敏昌,能赏识魏司马景和志于碑学无人理会之际,其眼光可谓远大。迨至李文田邓承修更进一步,实行写碑,文田又发兰亭是否为写晋人书之疑问,于是蛰伏千余年之碑派,得此数子,为发其蒙。且以北碑书法金针度世,其提倡实行之功,更与阮元邓石如包世臣相颉颃,自后苏若瑚、冯龙官、张荫垣、梁启超、张锡麟,继续有作,皆受文田之影响者也。邓承惰之变化六朝,专尚瘦硬,又与文田分道扬镳者也。迨乎康有为,以天纵之才,作广艺舟双楫。宣扬北碑,于是碑学如日中天,照耀于全国。至今凡言碑学者,仰之若泰山北斗。誉遍中外,古今无双,蔚为中国近代书法之宗师,开吾粤书家最光荣之一页,漪欤盛矣。

5.帖派。自唐太宗推重二王,立帖派之基,宋太宗刻淳化阁帖,张帖派之军。宋元以后书家,几于无一不出身于帖派者。不特广东为然也。广东帖学先进,首推黄佐。而陈子壮、梁元术、全瑞隆、张穆、梁佩兰、王隼、张锦芳、黄丹书、黎简、冯敏昌、谢兰生、宋湘、吴荣光、朱次琦、罗惇曧、梁鼎芬、黄节,皆其后劲也。其中尤以吴荣光能集帖学之成焉。

七、广东书家之特色

从书家之修养观之,则吾粤书家之特色,有如下述:

1.重气节。吾粤书家,自曲江以来,率重气节。其在承平,则直言敢谏,秉正不阿。若李昴英之劾贾似道;海瑞之谏齐醮;陈子壮之忤魏阉;梁元术之劾魏当;邓承修梁鼎芬之劾李鸿章,其最著也。其在乱世,则见危授命,杀身成仁。若马南宝之毁家纾难,血溅榴花。

2.重学问。自白沙以来,吾粤书家,尊重学问,凡言书法,以有书卷气者为依归,若陈献章、湛若水、黄佐、苏珥、陈澧、朱次琦、简朝亮、康有为、梁启超,皆以学问名者也。黎民表、陈恭尹、屈大均、梁佩兰、张锦芳、黄丹书、黎简、冯敏昌、谢兰生、宋湘、吴荣光,皆以诗名者也。

3.不求闻达。吾粤书家,对于书法修养,其动机纯出于爱好艺术,陶冶性灵。非以干禄,非以要誉。更不以造成书家自希。其挥洒也,为知己而作,为兴趣而作,不计工拙,不作流传计,甚且随作随撕,不欲留传片纸只字者,亦所在多有。此逐世不见知而精神,乃成为吾粤书家之特性。若朱完之篆隶,敬非康有为之表扬,谁人知之。朱九江先生,年疾作,尽焚其稿,余师李泽南,永不为人作字,以余亲炙之久,所得亦只花盘宜春帖耳。

4.富创作性。吾粤书家,向重发展个性,初与古人合,次与古人离,成为—般论调。与中原之恪守师法者,迥然不同。若陈献章之矫然独出,自成一格;邝露之博取诸家,不名一体。陈恭尹神似曹全,彭睿瓘派创竹本。以及梁佩兰、苏珥、黎简、冯敏昌、谢兰生、吴荣光、李文田、朱次琦、邓承修、简朝亮、梁鼎芬、康有为等作品,无不自鸣天籁,富有创作之精神焉。

八、广东书家对于全国之贡献

吾粤书家,始盛于明,而极盛于清。此四百年中,大家迭出,抗衡中原者,大不乏人,而最有贡献于全国者,明中叶有陈白沙。清末有康有为。

陈白沙书法之最大贡献者,为补偏救弊扶弱起衰。元明之世,吴兴书法,盛极一时,举世尽为靡靡之音,而莫之救也。以文徵明之天才功,不能脱赵派之窠臼,只从消极方面,矫之以有气而已。董其昌初年,鄙视吴兴,思别树一帜,以匡赵派之弱,诚有志之士也,然至晚年,又佩服吴兴至五体投地。文董为当时大家,皆深知赵派之缺点者,然终为赵派势力所支配如此,其他尚有何说。陈白沙崛起岭表,以其创制之茅龙笔,写苍劲之字。一新世人之耳目,如鹤立鸡群,翘然独出。又如群雌鬻鬻之中,忽见须眉男子。使人气为之舒,神为之壮。顽夫变廉,懦夫有立志也。孔子云“野人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白沙之书,倔强如野人,正甜熟之赵书之对症药也。昔人谓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功不在禹下。吾谓白沙之书,起元明之衰,功不在韩愈下。

康有为提倡北碑,对于全国书法,贡献尤大。自唐以来,千有余载,书风日卑,书法日弱,加以清代帖括取士,对于书法,但求圆滑,泯威性灵,莫此为甚。每况愈下,全国皆然,帖学之衰,成为不可掩之事实。康氏外收阮元包世臣张裕钊伊秉绶之说,内集冯敏昌李文田邓承修等之谕,以其卓越之天才与淹博之学问,著成书镜,集碑学之大成突过古人。吾尝纵观书史,每一代之书风,其始,必承袭前代,而后逐渐演变,始成为本代之书风,此历史之常例。惟唐太宗与康有为,则以一人之力,转变书风,迥异前代,成书史之变例。唐太宗尊帖,康有为尊碑。时隔古今,派分碑帖,然太宗贵为天子,上行下效,较易为力。有为以学感动天下,其事倍难。然自广艺舟(即书镜)印行以来,流遍全国,普及东瀛,不特我国书风,为之丕变,且扶桑国,亦奉为圭臬。康氏常有诗云:一散人间十万篇,洛阳纸贵过云烟。”又云:“传与鸡林译本成,已翻六版遍东瀛”,书缘黄结,自古至今,固鲜俦匹,而其贡献之伟大,实开吾国书史最光荣之一页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