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知识

毛笔书法学习资料精选

梁启超生平年表书法文摘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4-06-17  

名称:梁启超生平年表

书法家:梁启超

分类:书法文摘

文件格式:图片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光绪十五年 (1889年)十七岁

八月,参加广东乡试,考中举人第八名。

光绪十六年 (1890年)十八岁

春,入京会试落第,归途经上海,见了世面。

光绪十七年 (1891年)十九岁。

入读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

十月,入京与李蕙仙结婚。

是年,认识康广仁、曹泰和夏曾佑。

光绪十八年 (1892年)二十岁

二月,入京会试,落第。

是年夏,与妻李蕙仙南归,居家乡读书一年有余,专心研究新学,阅读江南制造局所译之西书,并学习英国人傅兰雅所辑之《格致汇编》。

光绪十九年 (1893年)二十一岁

是年秋,康有为迁学堂至府学宫仰高祠,学生来者日众,以梁启超、陈千秋为学长,白天讲学,晚上编书。

冬,讲学于东莞。

光绪二十年 (1894年)二十二岁

二月,偕夫人李氏入京,住在粉坊琉璃街新会邑馆,与汪康年来往密切。

是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梁忧愤时局,更努力学习算学、地理、历史等。

十月,复回广东。

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二十三岁

二月,与康有为入京会试。

三月,梁启超即参与康有为发动的 “公车上书”,并成为康的得力助手。

五月,与麦孟华等人一起上书都察院,力言台湾不可割让。

六月,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创办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的刊物《万国公报》,又名《中外公报》 (十一月改名为《中外纪闻》),附《京报》发行。

七月,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创办 “强学会”(又名译书局)。

十一月,《中外纪闻》被封建顽固派勒令停刊。

十二月,北京、上海强学会先后被封建顽固派封禁,清廷将强学书局改为官书局,隶于总理衙门,专门翻译书报,梁被排斥于局外。

是年,结识谭嗣同、沈曾植等人。

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二十四岁

三月,离京抵沪,与黄遵宪、汪康年筹办《时务报》。

七月,《时务报》 (旬刊)创刊。

十月,回粤省亲,曾赴澳门协助徐勤办《知新报》,年底北归。

是年,结识黄遵宪、马良 (相伯)、严复、容闳、章太炎(炳麟)等人。

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二十五岁

春,南归探亲,经武昌时,拜晤张之洞。

五月,所辑《西政丛书》三十二册出版。

六月,与汪康年、麦孟华等在上海创立不缠足会。

九月,与维新人士在上海集股创办大同译书局。

十月,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聘,前往长沙担任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宣传开民智、伸民权,被湖南守旧仕绅王先谦等诬为 “离经叛道,惑世诬民”。

是月,协助经元善、陈敬如等在上海创办女学堂。

十二月,致函陈宝箴,劝其据湘自立。

是年, 与黄遵宪一起, 提倡 “诗界革命”。

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 二十六岁

正月,在长沙得大病,返沪就医。

二月,病愈后入京,正逢沙俄强索旅顺大连事件发生。

三月初六日,与麦孟华联合两广、云、贵、山、陕、浙各省举人百余名,上书都察院,请求拒俄变法,坚决反对割让旅顺、大连湾给沙俄。

三月二十二日,康有为所发起的保国会在北京成立,以 “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四月初,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制度。

四月二十三日 (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的上谕,决定变法。

五月十五日,光绪皇帝召见梁启超,命呈《变法通议》,并授以六品卿衔,令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六月二十九日,译书局成立。

七月初十日,光绪帝准梁启超奏,在上海设立编译学堂。

七月二十三日,湖南顽固派举人曾廉指责康梁鼓吹民权自由,大逆不道,上书要求将康、梁处死。

八月初六日 (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再出“训政”,幽禁光绪皇帝于瀛台,“百日维新”结束。

是日,梁启超往访谭嗣同,忽闻政变和查抄南海会馆的消息,梁当晚即往日本公使馆避难。

八月初七日,梁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到达天津,并乘日本军舰逃往日本。

八月十三日,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于北京菜市口。

八月十四日,清政府发布缉拿康有为、梁启超的上谕。

九月初二日 (10月16日),梁氏抵日本东京。

九月初五日,康有为在宫崎寅藏的陪同下,从香港到达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