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隶书作品

毛笔楷、行、草、隶、篆、小众书体书法作品欣赏

孟孝琚碑 秦汉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3-02-09  

名称:孟孝琚碑

书体:隶书

分类:汉金石

年代:秦汉

备注说明:汉金石作品欣赏

昭通谢文冏《跋》曰:“是碑字体方整,浑茂古劲,在篆隶间,大有关于书学。”

石屏袁嘉谷《跋》曰:其字体“简朴古茂,与五凤地节石相类,非永平褒斜石刻、中岳泰室比也。”

梁启超于1925年《跋》曰:“碑中字体,有绝类今楷者,可见书之变迁,其积以渐,其来甚久,谓其某体起于某时,创自某人,皆目论也……滇南所出两碑,《爨龙颜》全用方笔,足破北方南圆之陋。见此碑可征汉隶、今隶递嬗痕迹,皆与书学有关系。”

姚安由云龙《跋》曰:“《孟孝琚碑》为滇石之最古者……至其字体,亦于《韩公铭》《尹宙碑》为近……结体方整,浑穆淳厚,尤与《樊敏碑》逼似,其中‘君’字‘石’字几如出一手”。

贵阳余达父为《孟碑》题诗云:“最晚乃出孟璇碑,文章渊雅八分好……舍此一片昆山玉,公之世界得彰表。”

总而言之,《孟孝琚碑》出土后的晚清民国时期,学界较多关注于其年代考证问题;涉及书艺书风,则停留于宏观描述,未暇细致展开。

《孟孝琚碑》碑文排列与铭文内容、体例相统一,书法整体笔画端正,顿挫分明,应规入矩。归纳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间架稳重,蹲踞其位,字字千斤磐石,仪态敦厚;二是以古拙之行笔造成部首方整的形象;三是收笔处运用重顿笔法配合淳朴造型,使人感受自然融合的精神意蕴和古拙的韵味。

碑文整体布局统一规整,既遵循汉碑排列整齐的布局,又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适当地改变部分结字的外形。同时,缩小碑面纵横的间距,使文字之间显得更为紧密。笔画间的呼应除了笔意的内在联系外,还注重笔画自身的向背问题,在竖行横列中生跌宕变化之奇趣。纵横各行虽然都在同一条轴线,却因字体变化而多姿。《孟孝琚碑》点画间的形势相互映带,血脉不断,如此笔笔相承,笔意连贯,神采奕奕,生动活泼,使得文字整体笔画相互贯通,融为一体,向不犯碍,背不脱离,偃仰、向背的结构得“离合之势”,各部分更紧密、生动,更具浑然天成之感。

孟孝琚碑秦汉墨迹作品欣赏,摘自秦汉孟孝琚碑

孟孝琚碑拓片(局部)

在碑文的纵横排列中,注重文字的大小错落,不失东汉碑刻的基本势态,务期跌宕变化,展示跳跃的节奏感。昭通谢崇崐先生分析:碑文中笔画少的独体字,如“丙”“申”“月”“之”“失”“十”“二”“少”“四”“回”“鱼”等,体态放大,呈破格之势,甚而满格书之。相反,笔画多者则结字紧密,占地偏小,如“渊”“报”“琚”“逢”“遭”“隆”“崇”“素”等字最为明显,深得欧阳询“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宽猛得宜”这一字体布局的原则。不过《孟孝琚碑》书者并没有机械地按“画少反大、画多反缩”常规去刻意为之。其中,笔画多而占地亦多者不乏其例,特别是第十二行的“澹”“台”二字,就几乎占了三格的空间,虽突破行款,但通体观之,却与左邻右舍极其谐调,宽不觉散,大而不虚。整篇铭文疏密有致,古朴中渗透灵妙之趣,“书者若是没有通篇布局的挈矩之道,是很难布阵的。”

清代翁方纲在其《两汉金石记》中评论《衡方碑》称:“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如果机械地将每个字写得“状如算子”,就不是书法了。可见在其实际创作中,书家正确理解了“促大展小”的法则,注意视觉效果,使得通篇看起来更加美观自然。

书法网,一个优质综合性书法艺术平台!
书法网»孟孝琚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