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隶书作品

毛笔楷、行、草、隶、篆、小众书体书法作品欣赏

孟孝琚碑 秦汉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3-02-09  

名称:孟孝琚碑

书体:隶书

分类:汉金石

年代:秦汉

备注说明:汉金石作品欣赏

孟孝琚碑秦汉墨迹作品欣赏,摘自秦汉孟孝琚碑

《孟孝琚碑》原石局部图片

孟孝琚碑秦汉墨迹作品欣赏,摘自秦汉孟孝琚碑

孟孝琚碑秦汉墨迹作品欣赏,摘自秦汉孟孝琚碑

《孟孝琚碑》原石局部图片

《中国书法》杂志2018年第7期曾推出《汉·孟孝琚碑》专题(作者 唐靖),现将部分资料附录于后,供大家学习参考。

《孟孝琚碑》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云南昭通东郊白泥井出土,因为在出土时就断失碑首,因而又被称为《孟琁残碑》,原碑风貌今已无缘得见,现存残碑高1.33米,宽0.96米,文行十五行,每行顶格二十一字(其中第五行存三字,第十三行因上截已失而空无一字,第十四行存十六字,第十五行存十字),共存二百六十字。惜乎孟碑因缺失碑首,立碑年代付之阙如,包括罗振玉、梁启超在内的学界大家,多苦苦细究其立碑年代,以期能揭示滇碑发轫之时间上限,以及云南边疆与中原的关系,反因此造成对《孟孝琚碑》书法价值与书法风格微观分析的长期忽略。到目前为止,仅有地方学界谢崇崐、陈孝宁等曾撰文涉及,与《孟孝琚碑》应有的书史地位颇不相称。

《孟孝琚碑》立碑刻石的背景

据统计,在有明确纪年的东汉碑刻中,刻制于桓帝年间的五十九件,刻制于灵帝年间的七十六件。立碑在当时成为一种风尚,那么昭通《孟孝琚碑》立于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就并非偶然了。

存世汉碑留下书写者姓氏的极少,而《孟孝琚碑》则留下“武阳主簿李桥”“书佐黄羊”“(主)记李昺”“铃下任骡”等姓氏,颇为不易。实际上,由门生故吏出资为师长树碑立传,正是东汉中后期特有的墓葬风俗。据专家们考证,存世汉碑中三分之二,均为此类门生、故吏所立。《孟孝琚碑》的刻立者,正是孟孝琚之父武阳令的“故吏”。东汉选官取士实行“察举制”,门生故吏与其恩师、故主之间,具有一种“终身”性的附属关系。对于这些门生、故吏来说,师尊、座主于己在文化上有教导之义、政治上有擢用之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故师尊之丧,乃至师尊家属之丧,有如天崩地陷,为其勒碑颂德,自然就成为应尽的义务,所谓“下有述上之功,臣有叙君之德”。门生故吏热衷于为师尊、故主颂德刻碑,除了寄哀思、申情谊之外,还有附骥致远的用意,正如宋代赵明诚所言:自东汉以降,名卿士大夫死而立碑,“门生故吏往往寓名其阴,盖欲附托以传不朽尔。”孟孝琚生于东汉时代朱提的“南中大姓”,其父祖世代仕宦于西南各地,曾祖为严道君,父亲是武阳令,虽不如《衡方碑》中衡方唐尧后代、位列九卿、“百寮临会”那般显赫的家族世系,但在南中地方,还是有着一定政治影响力的。李桥等门生故吏为孟孝琚树碑,在顺应东汉流行风尚的同时,也是为自己了却道义上的职责。

孟孝琚碑秦汉墨迹作品欣赏,摘自秦汉孟孝琚碑

孟孝琚碑整拓

书法网,一个优质综合性书法艺术平台!
书法网»孟孝琚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