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 敦煌图卷 三种
资源编号:mbsh7000120
分类:毛笔书法资料
文件大小:21.3 MB
文件格式:pdf/rar
作品材质:纸本
下载地址:网盘
备注说明:PDF版软笔书法资源
《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简称《阎罗王授记经》或《十王经》)是一部融合佛教地狱思想与中国传统鬼神观念的伪经,约成书于晚唐五代时期,由沙门藏川编纂。该经以 “十王信仰” 为核心,详述人死后七七日内及百日、一年、三年依次经过秦广王、阎罗王等十王审判的过程,强调通过预修七斋(生前设斋修福)可助亡者或生者往生净土。敦煌出土的三种彩绘图卷(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编号 P.2003、P.2870、P.4523)是现存最早的十王信仰图像资料,具有极高的宗教、艺术与文献价值。
一、敦煌图卷的基本特征
- 形式与内容
三种图卷均为晚唐五代时期的彩绘卷轴,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 经文与赞词:以楷书抄录经文,每段后附七言四句偈赞,韵文与散文相间,便于诵持。
- 彩绘插图:每卷包含 14 幅插图,依次为释迦说法图、六菩萨图、持幡使者图、十王审判图及赦免解脱图。画面以墨线勾勒,敷以淡彩,人物形象生动,如阎罗王身着冕旒、端居殿堂,鬼卒持棒驱鬼等场景,展现了唐代民间对冥界的想象。
- 供养人题记:部分图卷卷末题有供养人信息,如董文员绘卷(日本和泉市久保惣纪念美术馆藏)末署 “辛未年十二月十日书画毕年六十八写弟子董文员供养”,并绘有董氏跪像,反映了敦煌地区的宗教实践与社会风貌。
- 艺术价值
图卷画风古朴,线条流畅,色彩沉着,是早期佛教题材连环画的典范。例如,P.4523 号图卷虽仅有图像无文字,但通过业镜显现罪业、牛头马面催行等画面,已完整传达经义,印证了十王信仰在唐代的普及。这些图卷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珍贵遗存,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