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摹本卷,是唐代双钩摹搨的硬黄纸本墨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下是对它的详细介绍:文件名称:东晋 王羲之 平安 何如 奉橘三帖摹本卷
资源编号:mbsh7000094.
书法家:王羲之
分类:毛笔书法资料
创作时间:东晋
文件大小:5.40 MB
文件格式:pdf/rar
作品材质:纸本
下载地址:网盘
备注说明:PDF版软笔书法资源
- 基本概况
- 创作背景:这三帖均为尺牍,是王羲之写给友人的书信,内容为慰问酬对之语。
- 形制尺寸:三帖纵 24.7 厘米,横 46.8 厘米。
- 装裱与题签:前隔水上有宋徽宗瘦金书题签 “晋王羲之奉橘帖”,下钤宣和朱文连珠玺。
- 押署与落款:《平安如何》二帖前有萧梁时代鉴书人徐僧权、唐怀充二人的 “僧权”“怀充” 押署,幅后有 “隋开皇十八年三月廿七日” 落款,再后有 “参军事学士诸葛颖”“谏议参军开府学士柳顾言”“释智果” 题名。
- 内容解析
- 《平安帖》:亦称《修载帖》,行书兼草书。信中提到 “修载”,是王羲之的堂兄弟,内容为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体现了晋人雅集过从之密的风气。
- 《何如帖》:为行书,内容主要是问候对方并告知自己的近况,如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 《奉橘帖》:同样是行书,内容是赠送友人橘子并附上此信,原文为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短短数字,既体现了生活情趣,又展现了书法之美。
- 《平安帖》:亦称《修载帖》,行书兼草书。信中提到 “修载”,是王羲之的堂兄弟,内容为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体现了晋人雅集过从之密的风气。
- 艺术特色
- 笔法丰富:《平安帖》运笔提按顿挫变化较多,钩挑转折间,锋颖秀发,牵丝引带的草书笔法生动灵巧;《何如帖》虽较端整,但字的偏旁、转折变化丰富,无一雷同;《奉橘帖》字形大小偃仰,饶富变化,如 “三”“百”“未” 等字,笔法各异。
- 结体精妙:《平安帖》体势丰满,骨体廉峻,筋肉附之;《何如帖》结构精密,端庄中见灵动;《奉橘帖》字形变化自然,笔画互有照应,从心所欲不逾矩。
- 气韵生动:三帖虽为不同内容的短札,但整体气韵连贯,体现了王羲之书法的独特韵味,静谧、和谐、清逸之气跃然纸上,每行中字群的经营、字形的大小起伏等,都展现出高超的章法布局技巧。
- 流传收藏:此三帖北宋初年藏驸马都尉李玮家,后入宣和内府、绍兴内府,明清时期为项元汴、京口张氏(张觐辰、张玉裁、张孝思)、笪重光等所藏,入清内府后,《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列次等,《三希堂法帖》未收入,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