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知识

毛笔书法学习资料精选

《淳化阁帖》回归记书法文摘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2-05-09  

名称:淳化阁帖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以红木盒套封的《阁帖》,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打开封套,是线装刻帖。真丝装裱的封面上,蝇头小楷“淳化阁帖”字样赫然入目。安思远先生小心翼翼地揭开封面,里面的字帖,神采飞扬,满纸灵动。王立梅女士知道,这是上好的纸墨,才使得《淳化阁帖》历经千年而容颜不改。

据史料记载,宋太宗在王著摹刻此帖后,明确要求内府匠人以“澄心堂纸、李廷王圭墨拓印。”澄心堂纸,李廷王圭墨即是北宋年间的纸墨上品。

经过一轮一轮反复交谈,讨价还价,安思远先生最终答应以450万美元成交。

国宝到手,王立梅女士也不敢大意。她马上订好了回程机票,通过有关部门办理好出关手续,将《淳化阁帖》密封后,随身携带登机。这一切,王立梅女士均做得十分隐秘,就连她在美国的朋友也丝毫不知其此行的真正使命。

2003年4月14日晚,王立梅女士将国宝送至上海。至此,几代学人也梦想成真,安然释怀。

《阁帖》回归,帖学盛事国宝返归的当天晚上,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即刻组织有关专家对4卷《淳化阁帖》逐页鉴定。夜深人静,可专家们鉴定时不敢有一丝懈怠。纸墨无疑与史书记载一致,纸张柔韧,墨色深厚,幽香扑鼻。再看藏家也是流传有序,多家藏印也赫然其上。专家们一致断定,此《阁帖》确系原件,即行入藏。

至此,国之瑰宝顺利回归,永久入藏,夙愿已还,盛事已定。

自此以后的3个多月,陈燮君、汪庆正等专家学者解读《阁帖》,也是势在必然。

其一,《淳化阁帖》是不是汇刻法帖之祖?传说南唐刻有《升元帖》、《保大帖》和《澄心堂帖》。宋元间周密《志雅堂杂钞》及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均有提及。但就流传古法帖中,也没有一处可信为南唐刻的。总之,在没有一部真实可靠、有事实根据的南唐汇帖出现之前,《淳化阁帖》为汇刻法帖之祖,已经趋于共识。

其二,《淳化阁帖》是刻板拓墨还是刻石拓墨?由于《淳化阁帖》每卷后有“淳化三年壬辰年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的纂书题记,因此历来有刻板拓墨与刻石拓墨之争。持刻石拓墨说的论述有陈简斋题云:“太守皇帝刻石”,但宋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录》中早已指出镂板而藏之”,元赵孟兆页在《阁帖跋》中则称“摹刻秘阁,题曰上石,其实木也”。

随着《阁帖》研究的深化,刻板拓墨还是刻石拓墨问题的探索还将深入。

其三,《淳化阁帖》是王著摹书还是仿书?《阁帖》系宋太宗命侍书王著所编纂,对此没有异议,但是王著是摹书还是仿书,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几个月,因为陈燮君馆长本身也酷爱书法,他坦言,初见《淳化阁帖》,就令他感到,其气息非同一般,力透纸背间具有勾魂的文化震撼力。解读《淳化阁帖》更使他精神为之一振,颇为兴奋。在他的办公室里,桌上是书,地上是书,柜顶上是书,花盆边是书,电脑上是书,陈燮君清瘦的身子几乎埋在堆积如山的书籍里。面对记者的提问,陈燮君肯定地回答:“我可以负责地说,从安思远先生手里购回的《淳化阁帖》现有4卷,是海内外孤品,它为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刻本源流,提供了罕有的珍贵实物。”

最善本国宝,不久将与市民见面在采访中记者获悉,8月底,上海博物馆将原汁原味地印出1000本《淳化阁帖》的精美收藏本,每本价格在6000元,据悉还未预发售,已有不少人天天在询问预定一事。

在8月底,此收藏本将要举行一个首发式。

9月底,上海博物馆还将举办“北宋祖刻《淳化阁帖》最善本特展”与“《淳化阁帖》和二王艺术学术研讨会。”

流失千年之久的《淳化阁帖》,终于将要与市民见面,市民也可尽情一睹中国孤本书法艺术的迷人风采!

它是中国最早的系列(书)法帖,被誉为“丛刊帖始祖”。

一千多年前,它辗转流离,上世纪80年代散失海外。今天,这件让世人垂涎的国宝终于叶落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