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知识

毛笔书法学习资料精选

关于傅山书法中的伪作问题书法文摘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4-10-11  

名称:关于傅山书法中的伪作问题

书法家:傅山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三、抄录

傅山传世书法作品中的许多文稿除有子弟誊录外,更多出于后人的抄录。因为抄录者对傅山的敬仰和对傅山书法的喜爱,所以尽量地模仿傅山的书写风格。有天赋、有功力者或许相似,更甚者不了解傅山的书法风格,任笔为题,聚墨成形,相差甚远,只因落款有“傅山”二字,便被当做傅山的作品流传。对于抄录一事,戴枫仲《晋四人诗凡例》云:

四人虽共事吟咏,而皆不自重其篇章,随得随弃,家无藏稿。且会心有地,造适无时,或书之于崖石木叶之间,人既难见,见亦不辨。间有好事者录而藏之,复多贤形进尽之伪,是以搜集甚难。

戴枫仲与傅山为挚友。康熙元年,傅山五十六岁,戴枫仲即刻《晋四人诗》,而冠傅山为四人之首。晋四人者,傅青主山、白居实孕彩、胡季子庭、傅寿毛眉。平定白居实是傅山在“三立书院”时同学,一并参与营救乃师山西提学使袁继咸的“伏阙讼怨”,为一生知己。并为侄子傅仁娶居实女,成为儿女亲家。汾阳胡季子是傅山的学生,傅眉是傅山之子。四人都是清初不仕的遗民。所以《晋四人诗》可以说是遗民诗。傅山五十六岁时,诗稿即有“好事者录而藏之,复多贤形进尽之伪”,何况于后世。刘雪崖刊本瞿源洙《霜红龛集原序》中就记载:

霜红龛者,阳曲傅青主先生居也。先生著诗、古文辞不下数千首。兵燹之余,多散轶,十无一存。闻喜张直甫搜罗汇集几于大备,贮之一囊,携以自随,将付梓而未逮。一日,客游江右,卒于旅邸。或探其囊,先生诗文遂复散失。张君思孝,其肆业弟也,每言及之,辄深致叹惜,因复勤为搜访,亦以一囊自随,凡山龛、石室、药囊、梵箧、黄冠之庐,见其残编剩幅,即手录之不遗。十数年,略得其十之六七。

由此说明,傅山诗文的流传不乏后世之抄录者,若研究傅山的墨迹手本,须作深入研究,以免讹误后人。《书法杂志》2005年第5期刊登的慕湘楼所藏《傅青主手书墨迹》即为是一例。此墨迹传为傅山手录之药方,因为其中夹杂其他文辞,经高翔先生辩证,非傅山所书,似为傅山友人代州冯云骧之子冯璧所书,书写时间大约在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余所撰《关于陕师大图书馆藏〈傅山杂诗稿册〉的真伪问题》也与其真伪稍作辨析,实际上这个稿册也是一个抄本。2007年6月山西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傅山书法全集》第2册一四八所收录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图5)、一五三《画树石法》(图6),第5册二二七《行草录古人论诗画册页》,第7册二六三《太原段帖》(图7)、二七五《心王铭》等都属于抄录问题,尤其《画树石法》与傅山各个时期的书法风格都相距甚远。

四、作伪

这里的作伪,是指一些人不择手段制造假的书法作品来冒充书家的原作,借以牟取不法的高额利润。关于傅山的书法,其在世即有人作伪。《傅山全书》卷四十二记录了傅山对此的感受:

人心不实,无事不诈。即如写字,必欲老夫手书,便有许多机械。使拙书不足观,即真者安足贵邪!近来索鹜者谓有假而访之,而索书之人即假而活之,傍人以假索假,彼心已假,因疑真者亦假,鹜书又何足观而假之哉!

傅山在世时,人们以其作品为假而访,其中不乏有子侄代笔的缘故,但也难免慕傅山之名而造其假。所以,傅山有“索书之人即假而活之,傍人以假索假,彼心已假,因疑真者亦假,鹜书又何足观而假之哉!”之语。

傅山离世后,书名愈高,而仿冒者亦越多。鱼龙混杂,以致真假难辨。然细究傅山之言,分析其书法之传承,爬梳傅山不同时期书法之风格所在,假作逐渐会显现出来。傅山《作字示儿孙》有跋云:

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香山诗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弧稜难近,降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始复宗先人四五世所学之鲁公而苦为之,然腕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傅山在此处所说的晋唐楷法,就是钟、王、褚、颜。因为傅山曾说:

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处,全得此阿堵。

又云:

吾家现今三世习书,真、行外,吾之《急就》,眉之小篆,皆成绝艺。莲和尚能世其业矣,其秀韵有偏擅于天赋,临王更早于吾父子也。至于汉隶一法,三世皆能造奥,没秘而不肯见于人,妙在人不知此法之丑拙古朴也。吾幼习唐隶,稍变其肥扁,又似非蔡、李之类。既一宗汉法,回视昔书,真足唾弃。眉得荡阴令、梁鹄方劲玺法,莲和尚则独得淳于长碑之妙,而参之百石卒史、孔宙,虽带森秀,其实无一笔唐气杂之于中,信足自娱,难于人言也。吾尝戒之,不许乱为作书,辱此法也。

从中可以看到傅山对书法的初习,由钟、王、褚、颜之楷法而赵孟頫。明清鼎革之后复习颜鲁公,并涉略篆、隶、《急就》。晚岁因补刻《宝贤堂法帖》,则将所染习之明末之连绵大草回归《阁帖》二王一脉。纵观傅山学书之经历、创作之状况,除中年习颜楷偶尔意曲“拙陋”外,多以圆转、清健为主,形成了真率豪迈、洒脱自然的风格。以此绳之,傅山作品中的作伪会显现出来。

《傅山书法全集》第1册二一浙江省博物馆藏《聪明睿智轴》(图8)与同册五五晋祠博物馆藏《聪明睿智轴》(图9),尺寸相近,几乎重叠,皆为伪作。落款“傅山书”之“书”字,为临习傅眉而来,皆生硬草率。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传是·明清墨迹》第250作品亦为傅山《聪明睿智轴》(图10),只是尺寸和每行字数发生了一些变化。“聪明睿智”一段节录《韩非子·解老》,傅山晚年屡屡抄录为大幅草书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傅山曾说:

老人右胁滞气,实因少年抄书而得,至今握笔即动,放笔半日,徐徐乃安。大字便得三五日将息,所以不作大字,避苦耳,人不知也。

《傅山书法全集》第1册一一0朵云轩藏《草书陆机饮酒乐诗轴》(图11),不仅整篇气息距傅山书法风格相距甚远,且首行“钟旧宾”连续三字,为清中晚期阁僚书法的样式,疑为雍乾时期太原人杨二酉所书。杨二酉(1 705年~1780年),字学山,号又顿,又号西园、柳南、一梅居士、悔翁,清太原晋祠南堡人。雍正十一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年间,曾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工部、兵部给事中,台湾学政。善书画。乾隆十六年退仕后,以书翰自娱,晋祠留有许多其所书牌匾与书作(见图12)。他敬仰傅山,多有临习,但不管怎么临习,脱胎不了馆阁书风的影响。

清末至民初,晋中一带多有仿造傅山书法者,以牟其利。作伪者以大字条幅、条屏为主。好之者赖以充起门面,故伪者日增,至今不绝。当然,也有本是傅山原迹的,因为无落款而冒填“傅山”二字的(见图13),可谓弄巧成拙。

五,结语

以上所说,仅就傅山书法作品中所出现的伪作现象作一粗浅的陈述,实际情况可能还要复杂。但我们若以傅山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去分析衡量,就会找见判定作品真伪的一个尺度。辅之以文献考证,离作品的真实性就会越来越近。如若不做一番彻底的清理,各种出版物中所收录的傅山书法就会给人们一个错误的印象,这不仅是对先贤书法的一种不敬,而且会混淆和模糊书法史上时代风格的判断。

关于傅山书法中的伪作问题(作者:姚国瑾)

傅山真迹落款

关于傅山书法中的伪作问题(作者:姚国瑾)

傅山真迹落款

关于傅山书法中的伪作问题(作者:姚国瑾)

浙江博物馆藏(伪)

关于傅山书法中的伪作问题(作者:姚国瑾)

晋祠博物馆藏(伪)

关于傅山书法中的伪作问题(作者:姚国瑾)

拍卖会图录(伪)

关于傅山书法中的伪作问题(作者:姚国瑾)

关于傅山书法中的伪作问题(作者:姚国瑾)

以上两图(伪)

关于傅山书法中的伪作问题(作者:姚国瑾)

傅山二字及印章为后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