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知识

毛笔书法学习资料精选

阮元像书法年表书法文摘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5-09-01  

名称:阮元像书法年表

书法家:阮元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正月,兼兵部左侍郎。三月,调户部左侍郎。充经筵讲官。充己未科会试副总裁,总裁朱王圭属阮元一人批阅文策,论者谓得士如鸿博科,计209人,张惠言、陈寿祺、王引之、姚文田等均是此科所得。六月,《广陵诗事》撰成。七月,兼礼部左侍郎。九月,兼管国子监算学。十月,《畴人传》成。奉署浙江巡抚,成亲王永瑆、大学士刘墉等有诗文送行。十二月,《经籍纂诂》刻成,钱大昕、王引之作序。

△冬,为张叔未作《行书项圣谟题画诗轴》,洒金笺。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著录。

是年,罗聘卒(1733年生,66岁)。吴让之生。何绍基生。

是年,陈鸿寿在阮元幕府中处理海防事务。

嘉庆五年(庚申)1800年三十七岁

正月,奉谕实授浙江巡抚。

△四月,书《大禹陵庙碑》,隶书。《雷塘庵主弟子记》卷一著录、南京图书馆藏墨拓本。

六月,《定香亭笔谈》刻成。十一月,立阮氏宗祠于扬州公道桥旧里,亲书楹联三副,一为“鲁浙试文章,杜绝院棚关节;江湖种芦稻,筹开祭赡章程”,二为“文秉枢衡;武承嗣荫”,三为“恩传三锡;家衍千名”。

△是年,作《隶书屏》《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著录。

△是年,作《筹海诗册》。《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著录。

嘉庆六年(辛酉)1801年三十八岁

正月,立诂经精舍,延请王昶、孙星衍主讲。陈鸿寿、张鉴均为讲学之士。《两浙防护录》撰成。四月,《经籍纂诂补遗》撰成。五月初九日,夫人生子阮凯。十二月二十七日,妾谢氏生子阮福。是年,《广陵诗事》刻成。

夏六月,朱朗斋、陈鸿寿共同为阮元刊刻《两浙輶轩录》。

是年,段玉裁在阮元幕中,主定《十三经校勘记》。

嘉庆七年(壬戌)1802年三十九岁

正月,《浙江图考》撰成。刻《诂经精舍文集》。纳妾唐氏。

△三月,《宋王复斋钟鼎款识》摹刻成。隶书考释、题跋。

七月,夫人生女阮安。九月,置西汉定陶鼎于镇江焦山。十一月,撰集《皇清碑版录》。

黄易卒(1744年生,58岁)。

△凉秋月,书《砚铭》,隶书89字,首句为“自有天然砚,山林景可嘉。”广东省博物馆藏。

嘉庆八年(癸亥)1803年 四十岁

正月,立宁海安澜书院。二月,为朱珪刻《知足斋集》。(阮元曾先后为钱辛楣、谢东壁、张皋闻、汪容甫、钱溉亭、刘端临、凌仲子、焦里堂等学者刻书数十种。)

八月,子阮凯卒(1801年生,3岁)。

△是年,作《奚冈弢光庵设色花卉合卷题跋》。《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著录。

嘉庆九年(甲子)1804年四十一岁

正月,修《海塘志》成。

五月,在杭州“苏公祠”边建“白公祠”,屠倬即席赋诗呈阮元,阮元书“白苏二公祠”匾额,并书联“但有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

△春,为山民待诏翰林作《行书七言联》。联为“叙出玉台徐孝穆,吟成渔具陆天随。”《中国书法大成》第八册、台北大通书局《金石家珍藏书画集》影印。

五月,刘氏生子阮祜。八月,《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刻成。

△九月,在扬州旧城文选楼北兴仁街建阮氏家庙,书《扬州阮氏家庙碑》《雷塘庵主弟子记》卷二著录。

△九月,作《嘉禾图跋》。《揅经室集》、《雷塘庵主弟子记》卷二著录。

△初冬,为郑乡年兄作《王学浩滦水联吟图卷题跋》,行书,二十六行。日本兴文社《支那南画大成·题跋集》、《历代名画大观·题跋书法》影印。

△是年,为平原作《行书轴》,纸本。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著录。

刘墉卒(1719年生,85岁)。钱大昕卒(1728年生,77岁)

嘉庆十年(乙丑)1805年四十二岁

正月,嘱元和何元锡修《两浙金石志》成,此稿后在粤删刻。

闰六月二十五日,父阮承信卒于浙江官署(1734年生,72岁),阮元解职归扬州三年。(《阮公湘圃暨妻林太夫人合葬墓志铭》为孙星衍撰、梁山舟书。)

七月初二日,孔夫人生子阮祎,后改名孔厚。

十二月,隋文选楼在扬州落成,《揅经室集》有《扬州隋文选楼记》。两江总督铁保为书“隋文选楼”石额,今存扬州高旻寺中。伊秉绶为书漆联“七录旧家宗塾;六朝古巷选楼”。

是年,伊秉绶为扬州府知府,与阮元颇多交往。(《揅经室四集》诗卷十《伊墨卿太守由闽赴都过南昌赋别》诗中有句:“洪都三日住,淮海十年情。”有自注云:“嘉庆乙丑,余丁忧回扬州,时墨卿同年为扬州太守,旋以忧去官。”)

是年,《天发神谶碑》毁于火。

桂馥卒(1736年生,70岁)。邓石如卒(1743年生,62岁)。

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年四十三岁

因阮氏墓庐在“雷塘”,始署“雷塘庵主”,并自刻“雷塘庵主”小印。

四月,重修《皇清碑版录》。

六月,扬州太守伊秉绶嘱重刻石鼓十石于扬州府学。(伊秉绶《扬州府学重刻石鼓跋》云:“岐阳石鼓文,惟宁波天一阁所藏北宋拓较今本完好之字为多,阮中丞芸台先生视学浙江时曾刻置杭州府学,今重摹十石,置之扬州府学。大儒好古,嘉惠艺林,洵盛事也。”)

十月,撰《十三经校勘记》刻成。

是年,与伊秉绶议编《扬州图经》、《扬州文粹》。

是年,登甘泉山,于惠照寺台阶下得石,一石有“中殿第廿八”五字,一石有“第百册”三字,经与翁方纲、伊秉绶、江藩等人辩识,定为西汉厉王刘胥造宫殿用石,早于曲阜“五凤二年石”,伊秉绶将之运于扬州府学。

是年,途经扬州二郎庙菜园,发现古井栏,有“□熙十□三公石□”数字,考为南宋淳熙十年古井栏,后移至准提庵内。

王昶卒(1724年生,83岁)。朱王圭卒(1731年生,76岁)。

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年四十四岁

正月,编《瀛舟书记》成。在扬州雷塘寻出隋炀帝陵,亲为立石,并请扬州府知府伊秉绶书碑。

秋,伊秉绶父亲伊朝栋卒于扬州官邸,伊秉绶解职归故里治丧。

是年,拓《周散氏南宫大盘》数本赠伊秉绶等人,并模铸两盘,极肖,一藏扬州府学,一藏阮氏家庙。同年,又摹刻《石鼓》于扬州府学明伦堂。

是年,于扬州北郊古兴教寺南水塘中得八角石柱,考为唐杜佑题名故物,因原字泯灭,重书题名,移置寺前,以恢复旧观,并于石上题识。扬州唐城遗址研究所藏

十月,入京,进《四库未收书六十种》。

十一月,奉上谕补授兵部右侍郎。

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年四十五岁

三月二十八日,抵杭州接印,再任浙江巡抚。

是年,购得钱东壁所藏《西岳华山碑》四明本拓片。命阮亨、王豫编《续淮海英灵集》。

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年四十六岁

九月,受浙江学政刘凤诰科场舞弊案牵连,革职。上谕曰:“……明系袒庇同年,阮元止知友谊,罔顾君恩,轻重倒置,不可不严行惩处,即著照部议革职。”

长夏,命海盐吴厚生在杭州摹刻《兰亭》,归置扬州北门外古木兰院中,以还故迹。

是年,属长州吴雪锋摹刻《西岳华山碑》四明本、《泰山刻石》及《天发神谶碑》于扬州北湖祠塾。同时将欧阳修书《华山碑跋》补刻于四明本所缺百字空处。

淩廷堪卒(1755年生,55岁)。

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年四十七岁

正月,自编《十三经经郛》。四月,奉旨补授翰林院侍讲。九月,充署日讲起居注官。十月,兼国史馆总辑,辑《儒林传》。《畴人传》写定。

正月,金正喜造访阮元,阮元以为“非常英物”,延请他至泰华双碑之馆,以稀代名茶龙团胜雪款待,并观赏了《华山庙碑》及《唐贞观造像铜碑》等。四十年后,金正喜在给权彝斋的信中说:“茶品果是胜雪之余馥剩香,曾于双碑馆中见如此者,东来四十年,再未见之”《阮堂全集》卷三著录

二月一日,阮元、朱鹤年、李鼎元、翁树崑、刘华东、李林松等在法源寺为金正喜设宴饯行。

△是年,携《西岳华山碑》四明本至京师,装裱成轴,在桂香东少宰家借钩长垣本百字补于缺处并记以长诗,清明日,楷书作《西岳华山碑四明本跋》于衍圣公第中。《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卷三著录、施安昌《汉华山碑题跋年表》影印。

夏,阮元以四明本与长垣本相较。冬十月廿一日,又与关中本相较,此时又以三本聚于城南龙泉寺,较读竟日。

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年四十八岁

上巳日,应朱鹤年邀请,与翁方纲等游拈花寺,用《天发神谶碑》体重题“元万柳堂”匾额。

四月,《十三经经郛》编成,未刻。六月,撰《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四卷成。又编《四库未收百种书提要》成。七月,奉旨补授詹事府少詹事。撰《南北书派论》。十二月,奉旨补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谕云:“尔于刘凤诰事不过失察,尚非有心狥隐。”

△是年,作《西岳华山庙碑长垣本摹记跋》,跋云:“四明全碑搨本碑额题名如上式,苏斋所摹未全,大和三年、四年李德裕两至碑下,与新旧唐书《卫公年谱》、《卫公献替记》皆合。海内华山碑三本,商印本最前,故四明本次之,山史本又次之,皆缺百字矣,阮元摹记。(又记)华阴令裴骨直是骨字,并非偏旁半缺也,全碑共二十二行,篆额占地约五行,居中略偏于左,前空十行,后空七行。”(按:此跋未署纪年,据此跋后观款推算为嘉庆十六年,观款云:“道光八年(1828)除夕阮元再观于京师寓斋,距前题十七年矣,不胜旧感。”)日本三省堂《书菀》第五卷第三号影印。

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年四十九岁

五月,补授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八月,补授漕运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