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知识

毛笔书法学习资料精选

赵彦辉:赵宧光资料整理与考略书法文摘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3-10-22  

名称:赵彦辉:赵宧光资料整理与考略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魏氏尚有诗云:

凡夫创草篆,颇害斯籀法。修能入印刻,不使主臣压。43

即朱简治印篆法起讫时作牵丝,用切刀法以加强笔意,从而摆脱文何风格的樊笼。切刀法入印明显受到赵氏草篆法的启示,朱简已经认识到,失去笔意便无从谈印章之美,而笔意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印章的雅俗。朱简以赵凡夫草篆入印,以切刀表现这种具有写意风格的草篆笔意,“实开清代‘印从书出’‘印外求印’论之先河”44 后来的浙派鼻祖丁敬就是在朱氏基础上获得的启迪并有所发展。

稍后的傅山偶尔以此法写草篆一体,清人杨法、邓石如、吴昌硕等人写篆书,更从金石文字中吸取营养,从而使篆书呈现新的局面,我们也不排除是受赵氏草篆的影响的可能性。

然而,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赵氏草篆也受到很多非议。孙光祖《古今印制》说:

赵凡夫草篆,创古今未有之奇,正者偏、藏者露、静者躁、庄者佻、舒者促,敛者肆,文敏之道,于兹失守矣。朱修能好奇,乃以寒山法入印,愈工而愈魔矣。45

这种保守派“一本正经”,黑守成规,46 不允许艺术领域有新的创造,他们所批评的,我们以为正是赵宧光于艺术上的创新所在。

赵氏还善行草,笔酣墨畅,挥洒自如,出于帖学一路,继承多于创新。赵氏行草书多见于其题款作跋处。

赵氏传世书迹海外拍卖行常有出现,但笔者所见有限,为大陆和日本所发表的,现摘抄如次:

1、《杜牧诗轴》篆书,纸本,凡四行,行字数不一,共32字,纵104.6cm,横46.7cm,无年款。署赵宧光书。此作现藏南京博物院,见于《书法丛刊》1996年4期;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书法艺术明代卷》。

2、《超鸿侣山》六言联,篆书,见于《书法》1984年1期;黄山书社1990年版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

3、《竹开梅动》五言联,篆书。凡二行,共13字,纵135.2cm 横32.5cm,苏州文物商店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又见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

4、《鸟吟檐间树篆书五言诗轴》,纸本,凡二行,共15字,刊于日本《明清书道图说山》,又见于姚淦铭《趣谈中国摩崖石刻》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5、《篆书七言诗轴》见于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崔陟《中国书法艺术·明代卷》。

6、《篆书五言诗轴》见于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崔陟《中国书法艺术·明代卷》。

7、《篆书五言诗轴》见于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崔陟《中国书法艺术·明代卷》。

8、《致世遗札》,草书,见于荣宝斋1993年《故宫藏明清名人书札墨迹选》。

9、《滴沥珠玑诗轴》,草书,见于殷荪《中国书法史图录》,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

10、《毕熙志跋张即之金刚经》,1620年作,载傅申《海外书迹研究》,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版。等等。

赵氏不光精通文字学,善书法创作与理论总结,还是明季优秀文人篆刻家的代表人物,他躬行篆刻实践,用功颇多。又赵氏生逢其时,又与诸多印人友善,如朱简、金一甫等,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可以想见。

受明初集古印谱热潮的影响,赵宧光也投身其间,“前明亦尚印章,如赵凡夫、何雪渔、文休承、寿承、苏啸民,咸称作者。”47 赵氏曾手摹汉印达二千余方。清人吴翀在《赵凡夫印谱》序言中高度评价了他的摹古印:

其摹古印,直逼古人,鉴赏家摭取一二,把玩不能释手。48

该印谱六册十二卷,按官印、私印、吉语印、白方、单字、肖型为序。赵氏自己创作的印作零星少见,且真伪难断。罗振玉也曾评价过赵氏的篆刻实践:

洎金一甫,赵凡夫诸家,始反而求两京遗矩,于是制印之术一进。49 在明代众多的印人中,罗氏对赵凡夫推重有加,足见赵氏在篆刻史上地位之一斑。赵氏也偶论印学,其思想散见于为人所作印谱序言中,论书专著《寒山帚谈》中也多处提及。另赵氏曾删辑周应愿《印说》成《篆学指南》,是他最有影响的印学辑作。

(本文写作曾得到导师丛文俊教授的指导与修改,谨致谢忱)

注释

1 《明史·文征明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1977 年。

2 《中国书画全书》第4册,49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3 《吴县志》卷六十,清汤斌修,孙佩纂,江苏古籍刻印社据南京博物院藏康熙三十年刻本影印。

4 清龚立本,《烟艇永怀》虞山丛刻本。

5 该书由赵宧光《寒山志》、赵用贤《含玄先生墓志铭》、朱之蕃《含玄先生赵公像赞》、冯时可《赵凡夫先生传》、《赵凡夫自叙》、赵均《先考凡夫府君行实》、钱谦益《赵灵均墓志铭》、赵元复《寒山展墓记》组成。后引此书不再注出。

6 参明朱谋垔《书史会要续编》、清孙佩纂《吴县志》、清龚立本《烟艇永怀》、马宗霍《书林藻鉴·书林记事》、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杨仁恺《中国书画》、谢稚柳《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十三˙明》、崔尔平《明清书法论文选》、华人德《历代笔记书论汇编》、沙孟海《印学史》、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中国篆刻大辞典》、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潘运告《明代书论》、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中国古代印论史》、崔陟《中国书法艺术·明》、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等。

7 赵均《先考凡夫府君行实》,见《寒山誌传》载《乙亥丛编》清乾隆刊本。

8 载黄惇《明代印风》222页,重庆出版社,1999年

9 臧励和《中国古今地名词典》商务印书馆,1931年

10 《含玄先生墓志铭》

11 《赵凡夫先生传》

12 《赵凡夫先生传》

13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7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4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7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5 《赵灵均墓志铭》

16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7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7 王醇诗句,见《先考凡夫府君行实》

18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458页,西泠印社,1999年

19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461页,西泠印社,1999年

20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159页,西泠印社,1999年

21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453页,西泠印社,1999年

22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140页,西泠印社,1999年

23 《赵灵均墓志铭》

24 《赵凡夫自叙》

25 《赵凡夫先生传》

26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25 页,中华书局,1957年

27 参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265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28 顾炎武《日知录》二十一卷

29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7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0 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83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31 《寒山帚谈.权舆》。本文所引此书均出自崔尔平《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3年,后引此书不再注出。

32 《寒山帚谈.权舆》

33 《寒山帚谈.权舆》

34 《寒山帚谈.权舆》

35 《寒山帚谈.学力》

36 《寒山帚谈.评鉴》

37 《寒山帚谈.了义》

38 《寒山帚谈.学力》

39 《寒山帚谈.用材》

40 张金梁《明代书法史探微》397页,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

41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169页,西泠印社,1999年

42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525页,西泠印社,1999年

43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889页,西泠印社,1999年

44 黄惇《中国古代印论史》9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

45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282页,西泠印社,1999年

46 参钱泳《书学》,载《历代书法论文选》61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

47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549页,西泠印社,1999年

48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457页,西泠印社,1999年

49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703页,西泠印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