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致陶涣悦手札册
书法家:袁枚
书体:行书
分类:毛笔书法作品
年代:清代
文件格式:图片
作品材质:纸本
备注说明:袁枚书法欣赏
袁枚《致陶涣悦手札册》纸本 尺寸不一 中国嘉德2025年春季拍卖会
此札集袁子才致陶涣悦信札十四通,计十七页。上款人陶涣悦,字观文,号怡云,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袁枚同年陶绍景孙。清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官至户部郎中。《随园诗话》卷十四有载:“叶书山侍讲,常为余夸陶京山同年之孙、名涣悦者,英异不群,时才八九岁。稍长,好吟诗,尤好余诗,大半成诵。”后来陶涣悦拜入随园门下,得袁枚衣钵。《小仓山房文集》卷三十一亦记有袁枚为之作《陶怡云诗序》。陶涣悦,是一个与袁子才极为熟稔友好的晚辈,所以每一开都写得特别舒展放松,然笔力健举,气力淳厚,因此幅幅都十分精彩。且保存完美,纸墨如新,是其精作无疑。
这些手札以行楷书于十行或八行笺阑,内容所涉丰富,包括美食、鉴赏、作诗等趣事,字字新奇,语语警辟,无不体现袁枚率情洒然与雅意识见。
本册原为程琦收藏。程琦(1911-1988),字伯奋,号二石老人,又号可庵。斋号双宋楼、萱晖堂。安徽新安人。其父程秉泉是大古董商,与清末大藏家裴景福(1854-1924)相交,两家的儿辈亦频繁往来。伯奋自幼接触骨董器物,加上父亲的悉心栽培,令他拥有鉴别古书画的眼力。他收藏的历代书画至为丰富,由董源、巨然、燕文贵、宋徽宗、苏东坡、赵孟頫一直下来,到明四家、清四僧。又费时多年,编成《萱晖堂书画录》。本册即著录其中,名为《袁枚致怡云书》,第一、第九、第十三通刊载。
中国嘉德2025年春季拍卖会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 古代 LOT 3218
尺寸 尺寸不一, 约: ①23.3×18 cm. 9 1/8×7 1/8 in. 约0.4平尺((每幅)) ②24.6×16 cm. 9 5/8×6 1/4 in. 约0.4平尺((每幅)); ③24×13.3 cm. 9 1/2×5 1/4 in. 约0.3平尺(每幅)
钤印 竹邮居士、随园(1、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袁枚》38、49印,172页)
著录 程琦:《萱晖堂书画录》(书),第174-175页,香港萱晖堂,1972年。
拍卖日期 2025-05-26
估计:RMB 1,200,000-2,200,000
成交价: RMB 4,140,000
第一通释文:昨接三赋,都为校看矣。有应改处已标出之,书法比去年转嫌糙而不光,未知何故,须要再加意焉。一两日内,即要请汪翰林吃酒,其学生之本领,一问即知。屈驾来作陪,先替足下会同年何如?汪君作翰林三年,还与世兄仝作考伴,可以想见此科之华矣。闻安南国王进贡,皇上在金陵举筵宴之典,则赋题中,如《王会图》《万国来同》之类,俱宜预备数篇。至于性理论,腐气陈言,千篇一律。世兄所作,已中小状元而有余,故不加批也。随驾单送上一览,抄出后希即发来,以谈氏父子要看故耳。连日困于酒食,烧鸭可缓,惟助我买成罗梅仙画册,则胜于烧鸭数倍矣。怡园世兄足下。子才。
第二通释文:早间接尊札,知令弟果得张先生之益,甚为欣喜。但张先生因刘方伯荐往扬州,业已启行,为小妾辈合丸方之事,暂寓随园,今丸已成矣,随园未便久留。如令弟果服其药,则须移寓尊处才是,且渠言小愈不可恃,必需听渠朝夕调理,极少两个月,方可发心,乞致意尊公酌定示覆。名心肃。渠又云王日昭无功而善妬,仍使从旁掣肘,则亦不能医也。二人到底谁好,世兄酌之,不可听一面之词也。
第三通释文:付来时扇一柄,暂存。昨付来古扇,扇柄仍璧,尊齐待古人复生,然后赠之,何如?玉器此时难讲,来物二件,匪我思存,亦复送还。足下虽不必弃之于荒烟蔓草之中,亦只可供之为竹马儿童之用,磁器一件已召补锅匠巧为补之,尚未见覆,亦未知其能否也?将来小女嫁时,或有零星俗物奉托,亦未可知此时不必硁硁然作朋友之先施也,一笑。如不能补,亦要送还,所谓磁器,毛不值一毫也。
第四通释文:昨见惠烧鸭,其老与太年伯相仿,若(与)云雏鸭,则是少年过于老成之故也,一笑一笑。两玉器大者价值八钱,小者价值八分,恐世兄此后被古董人所欺,故忠告而善道之,缓日请子进、霞裳吃便饭,世兄高兴望来一谈。小女嫁物需出(当之)铜锡器(汤壶烛台之类),如大镜子及脚炉、手炉等物,将来尊典中必有出当物件,如此类者,希为留心,不妨开价示知。炤发店加贯之例,岂不彼此两便,此内人奉托之意也。总俟安庆归时,讨覆未迟,扇明后日写上。
第五通释文:明日请章、冯两观察与严公三客,屈世兄一陪,故不能践公请之约也,若早知令祖前来,则章、冯又可改日矣,其实梅花尚未开也,席费之金,留为他日赏梅何如?碑碣二字,容俟夜间想出对句面告,又及。香亭之画,容检出再送来。
第六通释文:明日之订已果矣,乞世兄禀知,令祖即告假早来。怡园世兄。子才便纸。
所许葛仙米务希带来,以诸公竟未知世间有此味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