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侯小子残碑》是中国东汉时期的墓碑残石,因其首行有 “朝侯之小子也” 几字而得名。以下是具体介绍:文件名称:朝侯小子残碑
资源编号:mbsh7000047
分类:毛笔书法资料
书体:隶书
创作时间:东汉
文件大小:10.6 MB
文件格式:pdf/rar
作品材质:纸本
下载地址:网盘
备注说明:PDF版软笔书法资源
- 基本信息:清宣统三年(1911 年)出土于陕西西安,曾归周进收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残石高约 86.5 厘米,宽约 81.6 厘米。碑阳隶书存 14 行,共 198 字,碑阴漫漶,仅存 “种树” 等字数行。
- 碑文内容:碑文主要记述了碑主人的生平事迹、仕宦经历及家族哀悼之情。碑主出身于 “朝侯” 家族,少年时学识闻名,成年后步入仕途,历任主簿、督邮、五官掾等职,后因政绩显著被举荐为郎中、谒者等。他以清廉著称,拒绝接受厚赠,最终因 “脉并气结” 去世,家属悲痛至极,碑文强调其功绩应被后世祭祀纪念。
- 书法风格:其书法点画规范工整,体势端庄和谐。用笔以圆笔为主,粗细变化含蓄,篆籀遗意浓厚,转折处方圆兼用,刚柔相济。字形结构方中趋扁,横向取势明确,笔势开张却不松散。捺脚出锋劲健,较之《曹全碑》的秀润,更具力量变化。整体布局趋于均衡,行距与字距差异较小,呈现出含蓄内敛的气质。
- 艺术价值:此碑虽出土较晚,名气不如传世诸碑显赫,但在近代书坛仍受到很高赞誉。其清晰度高,碑石风化较轻,点画起止、转折提按清晰可辨,便于学习者观察用笔技巧。且风格包容性强,介于《史晨碑》的端严与《曹全碑》的秀润之间,同时还保留了篆书结构,是研究篆隶嬗变的重要标本,为汉隶书风研究提供了非典型样本,堪称汉隶 “隐逸之珍”。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