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侯小子碑》是东汉时期的隶书碑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文件名称:汉朝侯小子碑
资源编号:mbsh7000145
分类:毛笔书法资料
文件大小:11.0 MB
文件格式:pdf/rar
作品材质:纸本
下载地址:网盘
备注说明:PDF版软笔书法资源
- 基本概况
- 出土时间与地点:1911 年出土于陕西西安。
- 尺寸规格:存高 86.5 厘米,宽 81.6 厘米,厚 17.3 厘米。
- 命名由来:因首行残存 “朝侯之小子也” 字样,故被称为 “朝侯小子碑” 或 “小子碑”。
- 收藏情况:初归长安阎甘园,后为周季木所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碑文内容
- 身份事迹:碑主身份难以确考,据推测当为某位朝侯之子。碑文主要记述了逝者生前的身份、品行、从宦政绩等,如 “学兼游夏” 体现其学识渊博,“讨奸雄,除其蟊贼” 则表明其为官时打击奸佞、为民除害的事迹。
- 德行操守:通过 “赠送礼赙五百万以上,君皆不受”“每休归,在家匿廉” 等描述,展现了碑主廉洁自律、不贪图钱财的高尚品德。
- 丧葬细节:“□卜葬含忧,憔顇精伤,神越终殁之日声,形销气尽,遂以毁灭” 等语句,体现了家属在其丧葬过程中的哀伤之情。
- 书法艺术
- 笔法:起笔多藏锋圆转,线条粗细变化和缓,保留了篆书的中锋运笔习惯,与西汉简牍隶书存在渊源。波磔舒展而不突兀,“鹅头” 状波画起笔较为典型,需轻按缓提,避免顿挫过度。横画收笔处波磔分明,部分横画可见两笔燕尾,突破了东汉成熟隶书 “燕不双飞” 的规范。
- 结体:方中趋扁,横向取势明显,横向笔画舒展,纵向收束,符合隶书 “八分” 的典型特征。字中多点画,但点画之间以方向、大小、轻重、圆扁等势排布,变化精微,且竖画相对,或 “背” 或 “向”,如 “百”“顽” 为背势,“署”“中” 为向势。
- 章法:行距略小于字距,疏密布局均衡,整体呈现出肃穆庄重的碑刻气象,虽无《曹全碑》的飘逸灵动,却以端严整饬见长。
- 历史价值
- 艺术价值:《朝侯小子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期的典范之作,书风端庄严谨、秀丽多姿,与《史晨碑》《孔宙碑》同属精工整饬一路,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世学习隶书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 史料价值:碑文内容反映了东汉中后期地方官吏的治理理念、官僚体系以及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如 “曜德戢兵”“讨奸除蟊” 等表述,与史籍中 “循吏” 形象相印证,“虽二连居丧,孟献加等,无以逾焉” 则体现了当时的伦理观念和 “举孝廉” 制度对士人品行的要求,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