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文徵明年谱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一岁,宪宗成化六年十一月初六日(1470年11月28日),出生于世居苏州府长洲县德庆桥西北曹家巷。
七岁,生而外椎,时方能立。
八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父林独器之,以为当晚成。
十一岁,始能言语,就外塾。
十六岁,返吴后,徵明与唐寅、都穆订交。寅亦时来徵明家,向文林请益。
十九岁,岁试时,宗师批其字不佳,置三等。由是精研书法,刻意临学。
二十岁,初识沈周,观沈周画《长江万里图》于双娥精舍,意颇歆会,因从周学画。周初不欲徵明以艺事妨举业,终乃倾以相授;且极爱重之。
二十二岁,从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书。应祯书迹清古,以书诀授徵明。
二十三岁,娶昆山吴愈第三女。徵明内行淳古,与夫人白首相庄,生平无二色。
二十五岁,时唐寅放诞不羁。徵明虽与风尚各别,而欢然过从无间。
二十六岁,秋,始赴应天乡试,不售。
二十八岁,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号称为“吴中四才子”。
二十九岁,秋,二试应天不利,唐寅领解。
三十岁,唐寅因徐经科场案牵累下狱,罢黜为吏,不就归。唐寅既被黜,撰长书致徵明,以述所志。又将远游闽、浙、湘、赣,以弟托之。六月七日,父林卒,年五十五岁。
三十二岁,除丧服,读书奋励,丙夜不休。
三十四岁,时唐寅任达自放,落魄逾甚。徵明每规劝之,几致失和。
四十岁,沈周卒。
四十二岁,以字行,更字徵仲。
四十六岁,唐寅致书徵明,从颜路年长而为孔子弟子之例,愿以徵明为师。且云:“非词服,乃心服也。”
四十九岁,二月十九日清明,雨中至无锡,霁。与蔡羽、汤珍、王守、王宠、潘鋹及汤子朋茶会于惠山。羽撰《惠山茶会序》,徵明作图。
五十三岁,八月,九应天试,不售。自弘治乙卯至是,凡九试矣。
五十四岁,春,工部尚书李充嗣以岁贡荐于朝。命下,授徵明翰林院待诏,与翰林杨慎、黄佐、陈沂及吏部薛蕙爱敬甚至。寻与修《武宗实录》。是年,唐寅卒。
五十六岁,时专尚科目。又同馆北人漫索徵明画,往往见却。流言曰:“文某当从西殿供事,奈何辱我翰林?”徵明意不自得,上疏乞归。疏下吏部,寝不报。
五十七岁,居官三年,考满,当赴吏部,而逡巡不往。徵明三上疏乞归,始得致仕。十月十日出京,阻冰潞河。是年,妻父吴愈、祝允明卒。
五十八岁,春,冰解,与黄佐联舟南归。抵家后,筑玉磬山房,手植两桐于庭。家居以翰墨自娱,不与世事。四方求请者纷至。
五十九岁,冬,与王宠寓居楞伽寺,值飞雪几尺,乘兴作《关山积雪图》,凡五年始成。
六十六岁,为沈天民作《浒溪草堂图》。
六十七岁,是年,兄徵静卒。
七十二岁,居节从文嘉学画。徵明见而爱之,收为弟子。
七十三岁,妻吴氏卒,年七十三岁。徵明性鄙尘事。家务悉以委之;故得专意文学,而遂其高尚之志。
七十七岁,除夕,有诗曰:“坐上渐看同辈少,眼中殊觉后生贤”句。
七十九岁,秋,为华夏作《真赏斋图》。
八十二岁,除夕,守岁有作。有“不愁老大无同辈,只觉聪明愧后生”之句。盖徵明好奖许后进,随所长称之。
八十六岁,有《闲兴》诗七首。中有“帘卷不知西日下,自持闲客了残棋”;“长日南窗无客至,乌丝小茧写《离骚》”;“催诗逋似催租欠,胥吏在门何可逃”等句,盖自写其老年生活。五月既望,仿赵孟《鹊华秋色图卷》。
九十岁,二月二十日,为御史严杰母书墓志,执笔而逝,翛然若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