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知识

毛笔书法学习资料精选

何绍基年表书法文摘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4-09-20  

名称:何绍基年表

书法家:何绍基

分类:书法文摘

备注说明:书法百科知识

春,有《柬魏默深》诗,秋与包世臣、龚定庵、黄修存、弟绍业尝聚陈秋舫处,有《陈秋舫属题秋斋饯别图》。秋杪,绍基与兄弟奉母出都至山东。

1823年 道光三年 癸未 25岁

随父于山东。

1824年 道光四年 甲申 26岁

随侍在山东。

1825年 道光五年 乙酉 27岁

是年春,于济南得孤本《张黑女墓志》及《石门颂》拓本。秋初,回湘参加乡试未中。

1826年 道光六年 丙戌 28岁

父任顺天府尹,举家移京。“回湘应试,补诸生”。(《墓表》)

1827年 道光七年 丁亥 29岁

第二次回故乡道州。是夏,于汴中获《宋拓薛少保书信行禅师碑》孤本,冬初获《天发神谶碑》拓本。

1828年 道光八年 戊子 30岁

与绍祺第三次回道州。回湘应乡试,“秋间,补廪膳生”。(《墓表》)

1829年 道光九年 己丑 3l岁

居北京,与林则徐、魏源等赴龚自珍家观龚重摹《宋刻王献之洛神赋九行》。

1830年 道光十年 庚寅 32岁

居北京。

1831年 道光十一年 辛卯 33岁

回湘应乡试,取优贡生,苗夔、张穆为同年优贡,时程恩泽、邵丹畦为正副考官,皆以国士目之。父典浙江乡试,留督学政。绍基随侍。

1832年 道光十二年 壬辰 34岁

春仲,随父按试宁波,登范氏天一阁欣赏《圉令赵君碑》及《刘熊碑》等。秋,回京应试,时十八省贡生以朝考咸集京师,一时交游极盛。试毕南行,至焦山,冒雪手拓《瘗鹤铭》。

1833年 道光十三年 癸巳 35岁

春仲,游杭州定香亭,旋过吴门,获睹《智永千字文》宋人初拓本。

1834年 道光十四年 甲午 36岁

回湘应乡试,秋居长沙,卧病逾十旬。冬至吴门,谒林则徐,相与论书。

1835年 道光十五年 乙未 37岁

夏,回湘应乡试。“乙未恩科主试吴晴舫、王春绶两先生以府君后场精博,拔置第一。”(《墓表》)谒吴荣光,得观其所藏金石书画,并为题跋数十件。纳妾王氏琼箫,原已纳妾陈氏东芝。(《何蝯叟乙未归湘日记》)

1836年 道光十六年 丙申 38岁

“丙申恩科成进士,廷对策为长文襄、阮文达两相国所激赏,已置大魁,因语疵抑落二甲第八名,改庶吉士。”(《墓表》)女(王氏所生)韶云出生。

1837年 道光十七年 丁酉 39岁

是年在翰林院庶常馆学习。

1838年 道光十八年 戊戌 40岁

初夏,散馆一等,授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协修。五月作序送

阮元予告归里。八月,长子何庆涵与湘阴李楣(月裳)完婚。

1839年 道光十九年 己亥 4l岁

上半年任职史馆,充武英殿总纂。五月奉命典福建乡试副考官。是年秋,父凌汉充顺天乡试副考官,父子同持文柄,时论荣之。孪弟绍业卒于十一月二十日,年仅40,绍基作《仲弟子毅哀辞》,撰《仲弟子毅哀辞》、《仲弟子毅墓志》。

1840年 道光二十年 庚子 42岁

父凌汉于二月五日病逝,特旨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文安。“其年八月,孤子绍基等奉柩由潞河舟行南归。十二月二十一日抵长沙,二十四日厝居于南门外洪恩寺。”(《梦地记》)

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 辛丑 43岁

四月,绍基等葬父于长沙河西谷山九子岭(今望城)。“闰三月得地,四月卜葬。余居墓侧,造坟垣,立亭堂。恭勒御祭文暨御赐碑文,立于享堂之前楹:仪征阮相国师所撰《神道碑铭》立于内楹,置墓田,种树,至岁暮而事毕。”(《望九子岭》)

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 壬寅 44岁

是年服阕,自长沙奉母至金陵。八月,入都供职国史馆。“服阕后直国史馆兼办传志,每三六九馆期风雨无间。”(《十九日到史馆作》)得长孙于金陵。“庆涵公长子讳维朴生道光壬寅四月二十八日辰时。”(《宗谱》)

1843年 道光二十三年 癸卯 45岁

供职国史馆。夏,集同人创建顾炎武先生祠“于城西慈仁寺之隙地,轩亭静奥”。(《重刊宋元学案书后》)

1844年 道光二十四年 甲辰 46岁

供职国史馆,顾亭林祠二月二十五日举行初祭礼。与祭者有何绍基、苗夔等14人,俱为当时名士。五月初一,奉命充贵州乡试副考官。九月榜发,得四十贤,黔中人士盛称得士之盛,前所未有。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 乙巳 47岁

供职国史馆。九月,《使黔草》刻毕,为诗集作序者有朱琦、梅曾亮、苗夔、张穆等七人。

1846年 道光二十六年 丙午 48岁

供职国史馆,充提调。“因馆中照例进书,皆一品二品大臣传,无三品以下传,虽经高宗屡次严旨申谕,史馆仍因循至今。因创拟条例,欲遍搜官书及前人文集,补办国初以来三品以下名臣各传,商之总裁穆师相,坚不见允,余即日辞提调矣。”(《十月十二日约黄海华等小集吾斋为消寒第一集》)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 丁未 49岁

供职国史馆,大考二等,赠文绮;绍基与吴式芬审定的《簠斋印集》出钤印本,是年冬,始临欧阳通《道因碑》。

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 戊申 50岁

供职国史馆,侄女越云年18、侄儿庆深年12。皆因时疫于四月去世:元配陶安人六月十二日卒,享年五十三。“生子一庆涵,女二殇。”(《元配陶安人传》)

1849午 道光二十九年 己酉 51岁

供职国史馆。夏,奉命典试广东:母廖夫人于十二月初五寅时去世,享年82岁,绍基等扶柩南归。

1850年 道光三十年 庚戌 52岁

三月,扶母柩南旋:六月,过杭州,与方丈僧六舟“晨夕谈艺者五六十余日’。(《僧六舟金石书画编年录序》)

1851年 咸丰元年 辛亥 53岁

正月十五日,葬母于长沙县北元丰坝之回龙坡,旋回道州。辑所用印及自刻印成《颐素斋印谱》二册。

1852年 咸丰二年 壬子 54岁

三月,母丧服阕后。七月入都,以侍郎张芾保举,咸丰帝召对圆明园。八月初六日简放四川学政,初九日,咸丰帝复于乾清官召见。十一月十日驰抵成都,作《恭报到任日期折》,发布《四川学政任通行告示》。

1853年 咸丰三年 癸丑 55岁

在四川学政任上力求整顿,四月十八日奏《恭报岁试成都省垣情形折》;七月二十四日上《捐输军饷奉旨从优议叙谢折》,十一月初七根据按试各州了解弊端,奏《请旨饬查川省捐输广额各数暨办理土匪事涉及两歧并参将擅造关防需索骚扰折》。

1854年 咸丰四年 甲寅 56岁

在四川学政任上。五月二十四日上《请旨交议整顿考试力除弊窦折》、《请旨更正灌县二郎神庙祀典折》,二十六日上《请旨饬裁陋规折》,二十五日上《恭报通省岁试及岁科并试等处完竣情形折》、《请旨饬行速办土司争袭案折》,十一月二十二日上《敬陈地方情形折》。是年作《猿臂翁》诗,从此自号“猿叟”(蝯叟)。

1855 咸丰五年 乙卯 57岁

春间,出省按试,五月二十四日回至成都,得知由于四月缕陈时务12事,咸丰帝责以肆意妄言,由部议以私罪免除了他 的学政职务,六月八日交印于四川总督黄寿臣。七月初一日, 出游峨眉瓦屋,纪游之作编为《峨眉瓦屋游草》。

1856年 咸丰六年 丙辰 58岁

六月,山东巡抚崇恩聘请主山东济南泺源书院,秋间至灵岩 访李北海所书灵岩寺碑未得。冬初再访,于鲁班洞中访得半 截残石。

1857年 咸丰七年 丁巳 59岁

三月由济南至北京,九月下旬回济南,移住泺源书院,秋第三次纳妾王氏(为诗龄少宰之赠婢);冬至杭州,看三弟绍祺,并在杭州度岁。

1858年 咸丰八年 戊午 60岁

主讲济南泺源书院。是年,始专习隶书,东汉诸碑,次第临写。

1859年 咸丰九年 己未 61岁

主讲济南泺源书院。陈弼夫重修古历下亭,六月十六日落成招饮,绍基遵嘱撰写“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楹联和《重修历下亭记碑》、《历下亭诗碑》。

1860年 咸丰十年 庚申 62岁

春夏间,仍主讲泺源书院。九月,思归心切,旋别济南返湘。

1861年 咸丰十一年 辛酉 63岁

二月抵湘,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僦居于长沙化龙池寓斋;秋间,修葺九子山墓庐,将移居焉。

1862年 同治元年 壬戌 64岁

主讲长沙城南书院。正月初九日起程游桂林途经祁阳、永州等,第六次回故乡道州,杨翰等陪游,三月中旬返回长沙。

1863年 同治二年 癸亥 65岁

主讲长沙城南书院。二月游岭南,三月乘火轮船游澳门、香港,旋又至南海神庙观韩碑,七月返回长沙。

1864年 同治三年 甲子 66岁

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十月收课后买舟东下,作金陵之游,得《金陵杂述四十绝句》,旋游扬州、镇江。

1865年 同治四年 乙丑 67岁

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初春至苏州,继而至上海、杭州,五月回长沙。十月十二日约胡恕堂、李次青、黄海华等作消寒第一集,李次青见示所辑《国朝先正事略》。

1866年 同治五年 丙寅 68岁

主讲长沙城南书院。秋病一场,“今年诗事苦萧寂,东洲居士养疴久”。(《九月廿六日即事柬杨性农》)

1867年 同治六年 丁卯 69岁

主讲长沙城南书院。春,病后体渐康复,十一月,《东洲草堂诗钞》28卷刻竟,亲撰序言。

1868年 同治七年 戊辰 70岁

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弟绍祺于二月病逝,绍基因过度忧伤,胃痛甚剧。

1869年 同治八年 己巳 71岁

因病辞去长沙城南书院讲席,冬薄游皖城。

1870年 同治九年 庚午 72岁

早春,应丁日昌中丞约,赴吴门,寓苏州金狮桥巷。“时适吴氏女(韶云)随婿{吴观礼)侍母在苏,相见欢甚。复经相国曾文正公、中丞丁雨生先生延主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大字十三经注疏》。浙江杨石泉中丞亦聘主孝廉堂讲席,府君往来吴、越,觞咏留连,意兴颇适。”(《墓表》)

1871年 同治十年 辛未 73岁

主苏州书局、扬州书局。夏,曾国藩以阅武至扬州,见绍基校刊大字《十三经注疏》已有端绪,为之甚喜。是年,大字《十三经注疏》校定完竣。

1872年 同治十一年 壬申 74岁

主苏州书局、扬州书局兼主孝廉堂讲席,身体状况不佳,“手颤腰疲百体慵,岂知心气更惺忪”。(《答恩竹樵中丞诗》)五月十一日,初尝荔枝18枚,竟夜不适。

1873年 同治十二年 癸酉 75岁

是年,在苏州病逝。“癸酉七月初旬,忽患痢下,昼夜数十起,元气骤亏,至二十日丑时,遽告终于苏州省寓。”(《墓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子庆涵扶柩葬于善化县南乡八都石人 冲内苦竹坡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