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因明入正理论略抄/后疏
书体:小草
分类:敦煌书法
年代:东晋至北宋
文件格式:jpg/tif/webp
作品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备注说明:敦煌书法作品
故是法差别相违因收。其所作因望法自相。具足三相与
法差别相违非一尘无常为因。于异品一尘无常电等上
有故非法差别相违因也。应反与作不定过云。为如电等所
作性故是一尘无常耶。为如瓶等所作性故非一尘无耶常。
又。疏中。问曰。无积聚他所受用宗。数论自许通卧具上是法
差别。其佛弟子对数论师。立声灭坏。亦自许灭坏通灯焰
上。何故即非法自相耶。若是法自相者能别应成。广答此
问如疏中解。今更助一解云。言显名自相。能别法极成。能别不
极成。所以非自相意许名差别。能别不须成纵彼他不许不废
成差别。两义既且不同。故不得作例也。有法自相相违文云。有
性非实非德非业。有一实故。有德业故。如同异性。问。此有一
异等因为以三法别成三法。为用三因共(?)亦三宗耶。答。以三法
别成三法。如有一实因成非实法有德业因别成。非法非业
法。何以得立。且如宗云。非实非德非业三法既异。故知因言
有一实等各成一法也。若言三因共成三法者。一一皆有一分重
成己立过。何者。且如有一实因。弟子亦信非德非业。若亦)能
成非德非业。弟子既信。何须重成。有德之因。弟子亦信非实
非业。若亦能成非实非业。弟子既信。何须重成。有业之
因弟子亦信。非实非业。若亦能成。非实非德。弟子既信。何须
重成。故以三因浑成三法。一一皆有一分。重成己立过也。知故
三因各立一法也。问。数论一解不许眼等为反他用。由因喻力
成立眼等。为反他用。虽违真他用。以反他替真他故。因名违
差别不名违自相。亦可五顶许有。唯离实。弟子难有非离
实。以彼即替离有。应违有法差别收。答。数论虽违真他
用自有反他替真他因违差别非自相。五顶违彼离实
有。自无即替体。离为因违自相非差别。何者。且如卧具(共
许。为反他用因喻力故成立眼等反他用为自有反他替

《因明入正理论略抄》残本之十四
释文:
真他故因名违差别。同异共许非离实有。亦非即实有。
由因喻力故。成立有性。非离实有既自无即实有替离
实有。故因名违自相也。问。有性有一实有性。非同异不
得难。彼同异有一实同异。非同异何得同异有一实同
异非大有。例彼有性有一实有性非大有耶。答。若以有性难
同异违共许故。不成难以彼同异难大有违他后成能破
也。问。同异有一实德业同异。非是离实有。例破有性有一实
德业。有性不是离实有难破师主之有。亦可同异不是
即实有。例彼有性有一实德业。有性不是即实有难破弟
子有耶。答。共相违因者。以立论之因违立者之义故。唯难师
回之有。不明立者之因违教者之义故不得破弟子之有
也。问。如声论师破佛法。所作比量云。声应是无常。声所作
性故。犹如瓶等。此既唯违立论有法自相相违。若言是者。一切
法因皆斯过。如何会释。若言非者。此既唯违立论有法有
何所以得知非耶。答。应立作不定过云。为如瓶等所作性故
非无常。声证声所作性故。非无常声耶。为如他方佛声所
作性故是无常。声证声所作性故是无常声耶。问。若声
论对胜论。所作因作此过失。既除余极成有法外更无不
共许。声如何与他作不定过耶。答。若有斯过。应更解云。共
有法自相相违因。不得翻法作。若翻法作者。即有难一切(因
过。如言声应非无常是也。若不翻法。不违共许。破有法者
是有法自相相违因收。即如有性应非有是也。若依此解。但
可言有性应非大有等。即违他许之有不得言有性应非
离实离德离业有。即是以法翻有法作便成难一切因过
也。又。更解云。若成立法方便显有法者。即须与作有法自相相
违因过。如言有性非实等难。虽成立非实等法定异显
离实等别有大有之法故。得与彼作彼作有法自相相违因过。若但成
法不异方便成有法者不合作者法自相相违因。即如声
是无常等。但异成立无常之法。不是方便成立有法故。

《因明入正理论略抄》残本之十五 释文:
不得作有法自相相违因。若强作者。即是方便破一切因。何名
能破。又。疏中云。问。夫同异品。望宗法立。其有一实等因。既
于同品同异性有。于其异品龟毛遍无。何故此中乃约有
法作相违过。此中既以龟毛为异品。或是抄人错写。或是
疏主心回何者。且如非实等宗宜以即实德业为其异品。
其龟毛等非实非德非业。云何乃取为异品耶。故知此言
必定错也。又。以此方难势(?)显曰相违。法自相相违难云。所作若
于同品有可许能证声常住所作唯于异品转。云何能显
是其常法差别相违难云。卧具积聚性卧具为他用例
眼积聚性。眼亦为他用。显彼真他用亦可卧具积聚性唯
为反他用。例彼眼等积聚性。眼等唯为反他用。违彼真他
用。有法自相相违因难云。同异有一实德业同异非异等。
例彼有性有实德业有性非实等。亦可同异有一实德
业同异非大有。例彼有性有一实德业。有性非大有。有法
差别相违难云。同异有一实等因。同异非实等。例彼有性
有一实等。因有性非实等。亦可同异有一实等因同异不作
有缘性。例彼有性有一实等因有性不作有缘性。问。复三相
违既约有同喻中为难应是喻过。何故乃说相违因
耶。答。约义为过。是相违因。不约言为难故非喻过也。
又。疏中解无俱不成中云。若声论救云。声上无??取遮及
表虚空喻上唯取其遮。或空与声唯遮非表。作此救
者不阙能立有余大德不许此。故立破云。如疏中述。此两宗义。
何者正耶。答。余师义正。顺理教故。依疏主解。有违理教
失。言违理者。有义宗因同法喻体具取遮表遮余表。
此显有义故。无义宗因同法喻体。唯取其遮。不取表者。
是无义故。若虚空喻是无义喻。可许唯遮不阙能立。既
取虚空。为有义喻故。空无碍。何得唯遮。又。声瓶上所作
能立是有义法。不可唯遮。声空之上无质碍法既证有
义。如何非表故。不取表违理失也。言违教者。理门论云。前
取遮表。后唯取遮。解云。有义比量喻中前同法喻。有

《因明入正理论略抄》残本之十六
释文: 义故具取遮表。后异法喻异二立故。许取遮故依彼论。
此论亦云。此中常言表非无常非所作言表无所作。既有
义喻论取遮表故取遮。违教失也。问。萨婆多对无
空论者。立空是常。非所作故。敌论非作不许有表。此因应
有随一不成耶。答。既用非作为有义因故。对无空是
随一不过也。
因明入正理论略抄。

《因明入正理论后疏》纸本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