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小众书体作品

毛笔楷、行、草、隶、篆、小众书体书法作品欣赏

因明入正理论略抄/后疏 东晋至北宋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3-11-13  

名称:因明入正理论略抄/后疏

书体:小草

分类:敦煌书法

年代:东晋至北宋

文件格式:jpg/tif/webp

作品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备注说明:敦煌书法作品

应是无常住。准此难故。知共过约同有异有为同法故。顺成

不定。不共过约同无异无为异故。反显成犹予也。又。疏中

问答云。问。如立宗云。一切声是常。因云。以是声故。常无常品

皆离此因。常无常外余复非有。亦应唯是不共过耶。答声

是有法。常是法。立因乃云。以是声故。此因是所立有法

除有法外更无别义。非宗法故。非不定摄。但是俱不成过。

此解与理门论同。即是有法不得成有法。又。疏中解。所闻性

因是他不共。以声论师对佛弟子立此因。故望自既是三相

具足。望他即是除声以外无所闻因。故唯他不共过者。理

亦不然。且如他方佛声等既是异品。其所闻性因于彼既有。

因明入正理论略抄

《因明入正理论略抄》 残本之十一 释文: 何得名为他不共也。若尔云何名为不共。今解云。望共同品 异品中无名为不共。虽此佛法对声论师立所闻性因。既 于他方佛声上有。故知亦共同异品无名为不共。疏制为

自不共者非也。解相违决定文中。论云。此二皆是犹豫因。

故俱名不定。疏解云。此结过也。问。声胜二论比量皆成何

故复云。皆是犹予。答。此二比量。虽无余过。然其证人结众即(?)

理之是非。谓彼疑云。一有法声其宗互反因喻各立。何正何

邪。故俱犹予。名为不定者。如真能立无有过。先敌不疑。亦

应邪众证人疑故。是犹予因。故知不得以众疑。判为不定也。

今解云。声胜二论。虽各立义。然彼此因。立敌皆信。各具三相。言

中虽复确立自宗。然心皆为彼此因惑故。言此二皆犹予因。非

约邪众。证义人心解不定也。何者。且如胜论心犹予云。为如我

所作性因立敌皆许具三相故。能证声无常耶。为如他所闻性

因。立敌皆许是三相故。能证声常耶。又。声论师心犹予云。为

如我所闻性因。立敌皆许。具三相能证声常耶。为如他所作之

因。立敌皆许具三相。故能证声无常耶。故知但约立敌之心。

自犹予故。名不定也。又。论文中先举胜论宗因喻。后举声

论宗因喻者。且依因明法。作相违决定难也。若依此因。难势

用相违决定有二。一总约三相难。应云所作之因具三相。声

即是无常。亦可所闻之因具三相。声应是常住。二别约二喻

难。难同喻云。瓶有所作故无常。显声所作亦无常亦可声性

所闻是常住。显声所闻即是常。难异喻云。虚空是

常无所作。声有所作即无常。亦可电等无常。非所闻声既

所闻。应是常。若顺此方应用斯难。又。疏中问答云。问。声论定

堕负。应是宗过收。如其离九失何成违现教。答。声论

说声常住。耳等曾不恒闻。胜义虽简宗非。约情终违

现教。此即由言故无宗过。谓就胜义。声是常。据情故理

不真。谓违世间现教二量。此中不应作问答。且如宗过

中现教相违者。举违自违共。现教者说违他现教非是宗

因明入正理论略抄

《因明入正理论略抄》 残本之十二

释文:

过。此中现教即是胜论所用唯违于他。正顺宗义故知不

合作此问答。若尔。何故理门言。今于此中现教力胜故。应依此

思求决定耶。答。此文意说相违决定。既不知谁是谁非。但

观自家义与诸家现教相用胜者思求决定。故作是说。非

是宗中现教相违也。又。疏中问答云。问。具足三相。应是正

因。何故此中而言不定。答。(此疑未决不敢解之,有通难者随宜为注也)。今解云。若具三

相非三相违。又不为彼敌因所可是正因。虽具三相。仍为

敌量乖反回。今彼此心惑。不知谁是谁非故。虽具三相而

名不定也。解相违过中。论云。谓法自相相违因。法差别相违

因。有法自相相违因。有法差别相违因等。疏解云。此列名也。宗

有二种。一言显宗。有二。一法自相。如无常等。二有法自相。如声

等。二意许宗亦二。一法差别。谓于前法自相言宗之上有自

意许。如大乘唯识所变无常等。二有法差别谓于前有法

自相言宗之上有自意许大乘无漏声等。问。如大乘识变声

等应是差别。何故不说。答。识变声等是有法自相。以大乘

声唯从识变无非变无非变者故也。其识变无常该电等故是法

差别。此中。解识变无常为法差别。理亦不然。何者且如因违

识变声等共言显有法。即识变声是有法自相。立因违

识变无常。亦共言显法。何故识变无常非法自相耶。若疏

该色等。故是法差别者言显。无常亦该色等应非法自相。故

知共言显者。虽该色上亦法自相。唯先意许者纵不该余。亦

法差别。故知不得作此解也。今。更助解云。若识变无常。是法

自相。以更无非识变无常故。若耳识所变声上无常及赖(?)

耶。意识等所变声上无常随回一者即所违无常是法

差别。以唯违意许。不共言显故。解法差别相违因中。问。

□积聚性因违无积聚他用。即是法差别因。亦应所作性因

违一尘无常义。应是法差别相违因。何者。且如佛法对

声论师立声无常。所作性故。譬如瓶等。声论师与佛法。作

法差别相违因过云。声应非一尘无常。所作性故。譬如瓶

因明入正理论略抄

《因明入正理论略抄》 残本之十三

释文:

等。以瓶是四尘无常故也。若立有此难。如何会释。答积

聚性因望法自相。具足三相与法差别相违为因。亦具三相

书法网,一个优质综合性书法艺术平台!
书法网»因明入正理论略抄 因明入正理论后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