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作品作者:黄公望
作品分类:国画
创作时间:元代 / 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
原作尺寸:本幅33x636.9厘米、拖尾32.5x324.8厘米
原图像素:73685×2600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879.34 MB
文件格式:jpg/tif
作品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备注说明:黄公望,长卷,山水画,水墨,群山,山石,江河,房屋,树丛,元代,富春山居图
作品全图预览
作品全图分割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作品作者:黄公望
创作时间:元代 / 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
原作尺寸:本幅33x636.9厘米、拖尾32.5x324.8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元代,黄公望,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本幅33x636.9厘米、拖尾32.5x324.8厘米,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为僧无用所作,于至正七年(一三四七)起草,其年正八十岁。得暇即画数笔,其中因曾外出旅行,至至正十年(一三五0),尚未完成。本卷笔端变化鼓舞,圣而神矣。
黄公望(西元一二六九-一三五四年),富阳人。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晚号井西道人。山水以董源为宗,为元四大家之冠。
蒙元时道教颇盛,读书人常受庇护。黄公望在仕途发展希望破灭,结束牢狱之灾后便入全真教为道士,在江南地区传道,与曹知白、倪瓒都有交情。他也教人绘画,其《写山水诀》可能即为讲义。他的山水画深受赵孟頫影响,但加上他对山水内在生气的独到领悟。本卷即为其中的巅峰之作,费时四年而成,其间修改痕迹仍存,更添其变化生发之趣。画为郑无用作,他也是道士,此可视为两人论道的媒介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由六纸接成,长逾六公尺,第一纸前有残补痕迹。明末曾经火厄,裁裂前段部份现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黄公望在至正七年(1347)偕道友郑无用回到富春,历三、四年作成此卷。画卷笔墨堆叠层出,山石钩勒皴染变化多样。全卷山体从浑圆迫近、层叠后偃,平缓坡岸乃至耸峙山峰,具丰富的山水型态。此画卷不仅是富春的隐居景致,更是黄公望探索自然造化后的理想山水形象。
作者款识
黄公望本幅行书: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札。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著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敚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一三五0年),青龙在庚寅,歜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印记: 黄氏子久、一峯道人
题跋
▼董其昌隔水一行书
大痴画卷,予所见若檇李项氏家藏砂碛图,长不及三尺。娄江王氏江山万里图,可盈丈,笔意颓然,不似真迹。唯此卷规摹董巨,天真烂熳,复极精能。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是子久生平最得意笔。忆在长安,每朝参之隙。征逐周台幕。请此卷一观,如诣宝所,虚往实归。自谓一日清福,心脾俱畅。顷奉使三湘,取道泾里,友人华中翰,为予和会,获购此图,藏之画禅室中,与摩诘雪江共相映发。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丙申十月七日,书于龙华浦舟中。董其昌。印记: 董玄宰、太史氏。
▼梁诗正本幅
世传富春山居图,为黄子久画卷之冠。昨年得其所为山居图者,有董香光鉴跋。时方谓富春图别为一卷,屡题寄意。后于沈德潜文中,知其流落人间,庶几一遇为快。丙寅冬,或以书画求售,多名贤真迹,则此卷在焉。上有沈文王邹董五跋,德潜所见者是也。因以二卷并观,始悟旧藏,即富春山居真迹。其题签偶遗富春二字,向之疑为两图者,实悮。甚矣,鉴别之难也。至董跋两卷一字不易,而此卷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