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宋徽宗池塘秋晚图卷
作品作者:赵佶(宋徽宗)
作品分类:国画
创作时间:北宋
原作尺寸:本幅33x237.8
原图像素:26926×2500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338.26 MB
文件格式:jpg/tif
作品材质:纸本(粉笺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备注说明:赵佶,花鸟画,宋代,鸟,动物,鸭,荷叶,莲蓬,秋景
作品全图预览
作品全图分割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宋徽宗池塘秋晚图卷
作品作者:赵佶(宋徽宗)
创作时间:北宋
原作尺寸:本幅33x237.8
原作材质:纸本(粉笺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池塘秋晚图,卷,本幅33x237.8、拖尾33x89.3厘米,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池塘秋晚图》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安排在画面上,布局古雅,背景空白,为唐代及其以前常见的构图方式。本幅为粉笺本,印有卷草纹图案,是宋代宫廷的特制纸,纸面经过上粉的处理,影响到笔墨的趣味,呈现斑剥古拙趣味。 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能诗、善书画。此件以水墨为之,笔法写意,造形写实,符合所谓粗笔的徽宗风格,为徽宗粗笔画风之代表,更是宋代花鸟画重要的代表钜制。
作者款识
宋徽宗本幅:天下一人,印记: 御书、宣和。
题跋
▼范逾拖尾题跋:
▼邓易从拖尾题跋:
▼清高宗本幅题跋:
印记
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继鉴、御书房鉴藏宝、古希天子、八征耄念之宝、笔花春雨、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主题
山水、江河、湖、水、花草、莲荷、红蓼、水蜡蠋、鸭.凫、翎毛、鹭鸶、水中动植物、荇藻。
技法
写意。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958。
故宫书画录(卷四),第二册,页27。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五册,页365-368。
赏析
该幅之构图,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逐次安排在画面上,此种布局为唐代以前所习见的构图形式。此幅卷首画红蓼与水蜡烛,暗示水岸。接著白鹭一只,分开双足,立于水中,作奋力迎风之姿,而荷叶欹倾,水草顺成一向,用以衬托白鹭充满张力的姿态。荷叶呈现不同程度的枯萎情态,有的绿意未退,有的则已枯萎残破,墨荷与白鹭之间的颜色对比,增强水墨色调的变化关系。后有鸳鸯,一翔一游,水面落花片片,加上红蓼、水蜡烛及枯荷装点出萧束的秋色,白鹭的眼神、鸳鸯的动向还有往后延伸之势,令观者有意犹未尽之感。
《池塘秋晚图》材质为粉笺本,在宋法帖中偶见粉笺本,然用于画作甚为少见,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则仅有此幅,元以后几无其例。此粉笺新纸时,光洁亮丽,其上另印有卷草纹图案,是当时极为珍贵之材料,由于纸面经过上粉之处理,具有不吸水性,因而会影响到笔墨的趣味。乍看之下,该幅之笔墨甚为质朴,而且有斑剥之古趣,这是粉笺年久水墨略有脱落所致。以画意来看,该幅和《宋人百花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颇有相关之处。《宋人百花图卷》亦属一花一草,逐次排列,而画笔亦属没骨表现法为主的水墨作品。但是描写花草的形态,《宋人百花图卷》已是很典型的宋人写生,技法熟巧,而〈池塘秋晚〉则较古朴,尚带有唐人装饰意味的遗意。
《清河书画舫》:“徽庙荷鹭惊鱼图,有邓杞跋,全仿江南落墨写生遗法。”而该幅之内容以荷鹭为主体,画法亦有落墨写生笔意,与记载有相符之处,或可认为即是此幅,然跋全然不同。关于宋徽宗绘画争议甚多,徐邦达先生认为粗笔写意花鸟画,如〈池塘秋晚〉较符合徽宗的笔情墨意,为徽宗真迹,反倒是如《蜡梅山禽》一类之工笔花鸟画,非徽宗之笔,而是由画院画家之代笔。故不能因卷末有徽宗的伪印伪押,即否定该幅与徽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