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小众书体作品

毛笔楷、行、草、隶、篆、小众书体书法作品欣赏

散氏盘 西周晚期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2-06-05  

名称:散氏盘

书体:金文

分类:金文作品

年代:西周晚期

原作尺寸:盘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

作品材质:青铜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备注说明:清乾隆年间陕西宝鸡出土

散氏盘(San Family Plate),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盘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

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间以兽首三,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散国位于陕西宝鸡凤翔一带,西北方与夨国为邻。青铜器断代上一般将散氏盘定为周厉王时期器物。

散氏盘金文作品欣赏,摘自先秦散氏盘

散氏盘金文作品欣赏,摘自先秦散氏盘

《散氏盘》全拓


一、介绍

《散氏盘》,又称《夨人盘》,是西周晚期(约历王时期)铸造的一件青铜器,因铭文记载了“散氏”而得名。它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于康熙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器物形制:高圈足,双耳,典型的水器盘。其造型浑朴,纹饰简洁,价值主要在于盘内底所铸的铭文。

  • 核心价值

  • 最早的“土地契约”:铭文详细记录了一场因土地纠纷而引起的勘界、盟誓事件,是研究西周晚期土地制度、法律关系和地理的极其珍贵的实物文献

  • 金文书法的革命:《散氏盘》的书法风格在金文中独树一帜,打破了西周金文典型的端庄整饬,开启了草篆(草率篆书) 的先河,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二、原文与翻译

《散氏盘》铭文共19行,357字。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节选、转写与翻译。

原文(金文拓片摹本节选)

用夨践散邑,乃即散用田。履:自瀗涉以南,至于大沽,一奉。以陟,二奉,至于边柳。复涉瀗,陟雩虁徂西,奉于敝城楮木,奉于刍逨,奉于刍道内。陟刍,登于厂湶,奉诸陵、刚陵。奉于单道,奉于原道,奉于周道。以东奉于棹东疆。右还,奉于履道。以南奉于䜌逨道。以西至于雎莫。履井邑田。自桹木道左至于井邑,奉道以东一奉,还,以西一奉,陟刚三奉。降以南,奉于同道。陟州刚,登枼,降棫,二奉。…
厥受图夨王于豆新宫东廷。厥左执绥史正中农。

现代汉字转写与标点(节选)

用夨践散邑,乃即散用田。履:自瀗涉以南,至于大沽,一奉。以陟,二奉,至于边柳。复涉瀗,陟雩虁徂西,奉于敝城楮木,奉于刍逨,奉于刍道内。陟刍,登于厂湶,奉诸陵、刚陵…厥受图夨王于豆新宫东廷。厥左执绥史正中农。

逐句翻译与解析(节选)

原文 字词解析 现代汉语翻译
用夨践散邑 用:因为。夨:夨国。践:侵犯。散:散国。邑:城邑。 因为夨国侵犯了散国的城邑,
乃即散用田 即:靠近,引申为付与。用田:用以赔偿的田地。 (夨国)于是割让田地给散国作为赔偿。
履:自瀗涉以南 履:勘察、划定边界。瀗:河流名。涉:渡口。 (双方共同)勘定边界:从瀗水渡口以南开始,
至于大沽,一奉 大沽:地名。奉:通“封”,指堆土为界。 到达大沽,在此设立第一处封土界标。
以陟,二奉 陟:登高,上山。 由此上山,设立第二处界标。
至于边柳 边柳:地名。 到达边柳。
…厥受图夨王于豆新宫东廷 厥:代词,指散氏。图:地图、疆域图。王:指夨国国君。豆:地名。 …(散氏)在豆地的新宫东廷,从夨王那里接收了所赔土地的疆域图。
厥左执绥史正中农 左执绥:古代契约一式两份,左半部分由债权人持有。史正:官名。中农:人名。 (这份契约)的左券由散氏执有,主持盟誓的官员是史正,名叫中农。

整体意译(核心内容)

夨国侵扰了散国,于是通过割让土地来和解。双方官员共同勘定边界,从河流、渡口到山陵、道路,沿途堆筑了数十处封土作为界标,详细记录了每一段边界的地貌和地标。最终,在豆地的新宫东廷,夨王正式将绘有疆域的地图交给散氏,并举行了盟誓。散氏则持有了这份土地契约的左券作为凭证。

三、临帖教学

《散氏盘》是学习大篆,尤其是追求“拙”、“厚”、“朴”审美意趣的最佳范本。


临帖要点

  • 工具与心态

    • :宜用羊毫或兼毫,取其柔软蓄墨的特性,以表现线条的浑厚感。

    • :用吸水性强的宣纸或毛边纸。

    • 心态:要放松、自然,追求“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切忌刻意求工。

  • 笔法特征(与典型金文对比)

    特征 《散氏盘》 典型金文(如《毛公鼎》)
    线条 粗放、浑圆、毛涩,如“屋漏痕”,有强烈的涩势和张力。 匀称、精致、光洁。
    起收笔 多为藏锋逆入,但动作随意,形态圆浑,不露锋芒。 藏锋,但动作讲究,形态规整。
    转折 圆转为主,化方为圆,自然过渡,没有明显的提按切换。 方折与圆转并用,转折处清晰。
    结体 欹侧生动,字形多呈扁方,重心忽左忽右,充满动感。 结构严谨,字形偏长,重心平稳。
  • 结构与章法

    • 结构“拙中见巧”。初看歪歪扭扭,细察则疏密得当,呼应紧密。每个字都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姿态各异。

    • 章法:纵有行,横无列。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穿插错落,浑然一体,如满天星斗,自然璀璨。


  • 临习步骤建议

  • 感受气息:长时间读帖,体会其浑穆古朴、天真烂漫的气息。

  • 练习线条:重点练习浑圆、涩行的中锋线条,感受毛笔与纸的摩擦感。

  • 对临单字:挑选代表性字(如“散”、“夨”、“用”、“道”等),模仿其独特的体势和用笔。

  • 通临全篇:着眼于整体气韵和章法,大胆下笔,不计较一点一画的得失。


  • 四、鉴赏

    《散氏盘》的艺术魅力,在于其“丑”到极处便是“美”的崇高境界。

  • “草篆”之祖的美学:它打破了篆书对称、匀整的常规,以率意、朴拙、奇崛的面貌出现。这种“不完美”恰恰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 浑朴苍茫的线条:其线条不像玉箸篆那样光滑,而是斑驳陆离,充满了金石锈蚀的质感,如同千年古藤,苍劲有力。

  • 奇趣横生的结字:每个字都仿佛在“舞蹈”,或蹲或跳,或正或斜,充满了动态的平衡。这种“似欹反正”的结构,需要极高的艺术造诣才能驾驭。

  • 浑然天成的章法:全篇布局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字与字之间大小错落,相互揖让,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气韵生动。


  • 浏览大图


    散氏盘金文作品欣赏,摘自先秦散氏盘

    散氏盘金文作品欣赏,摘自先秦散氏盘

    散氏盘金文作品欣赏,摘自先秦散氏盘

    散氏盘金文作品欣赏,摘自先秦散氏盘

    散氏盘金文作品欣赏,摘自先秦散氏盘

    散氏盘金文作品欣赏,摘自先秦散氏盘

    散氏盘金文作品欣赏,摘自先秦散氏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