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小众书体作品

毛笔楷、行、草、隶、篆、小众书体书法作品欣赏

宰丰骨匕刻辞 商代晚期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5-10-14  

名称:宰丰骨匕刻辞

书体:甲骨文

分类:甲骨文作品

年代:商代晚期

原作尺寸:长27.3厘米,宽3.8厘米

作品材质:犀牛肋骨/牛肩胛骨

收藏位置:中国国家博物馆

备注说明:河南安阳出土/28字

下图为商代一块牛骨,匕首形。镶嵌十四颗绿松石,相传也为安阳出土。殷商时期甲骨文,多为卜辞,记事者甚少,此骨匕记载了帝乙或辛帝时,宰丰受到商王赏赐之事。宰丰骨匕一面刻辞纹,另一面刻有文字,一端残,文字分两行,完整无损,罕见之极。其布局精妙奇美,疏密得当,笔力雄健浑圆,结体错落有致,显示出卜辞书法成熟之美。

宰丰骨匕刻辞

一、介绍

宰丰骨匕刻辞》是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4-11世纪)的一件极为特殊的甲骨文作品。与绝大多数用于占卜的龟甲兽骨不同,它是一件记事刻辞,刻于一只犀牛肋骨制成的骨匕上。

  • 文物现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独特价值

  • 内容特殊:它并非卜辞,而是记载了商王帝乙或辛(纣王)将猎获的犀牛赏赐给名叫“宰丰”的官员,宰丰因而制作此骨匕以作纪念。这反映了商代的赏赐制度和贵族生活。

  • 书法巅峰:此片甲骨文是商代晚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其文字镌刻精美,布局错落有致,笔道丰腴挺拔,被认为是“甲骨文中的书法作品”,在众多瘦硬方折的甲骨文中独树一帜。

  • 工艺精湛:刻辞后使用了镶嵌绿松石的工艺,可见其并非实用器,而是一件极具观赏性的纪念品,彰显了持有者的地位与荣耀。


二、原文与翻译

原文(甲骨文摹本)
由于其文字布局并非严格横竖成行,以下按文意顺序排列:

壬午,王田于麦彔(麓),隻(获)商戠兕。王易(赐)宰丰,寝小䝭(觞)贶。在五月,隹(唯)王六祀,肜日。

现代汉字转写与标点

壬午,王田于麦麓,获商戠兕。王赐宰丰,寝小觞贶。在五月,唯王六祀,肜日。

逐句翻译与解析

原文 字词解析 现代汉语翻译
壬午 干支纪日。 在壬午这一天。
王田于麦彔(麓) 田:田猎。麦麓:一个叫“麦”的山脚。 商王在麦山脚下进行田猎。
隻(获)商戠兕 获:猎获。商戠:一词意义待考,可能指地名、兽名或毛色,如“斑斓大”之意。兕:犀牛。 猎获了一头“商戠”犀牛。
王易(赐)宰丰 赐:赏赐。宰丰:一位名叫“丰”的宰官(王室事务官)。 商王将(这只犀牛或其中一部分)赏赐给了宰丰。
寝小䝭(觞)贶 寝:官名,掌管王室宫寝。小觞:人名。贶:赐予、赠予。 (并命)寝官小觞(将赏赐物)颁给(宰丰)。
在五月   时间是在五月。
隹(唯)王六祀 唯:句首语气词。祀:年。商代称年为“祀”。 正值王在位第六年。
肜日 一种祭祀名。 (这天)正举行肜祭。

整体意译

在壬午日,商王在麦山脚下狩猎,捕获了一头斑斓猛犀。王将这只犀牛赏赐给了宰丰,并命令寝官小觞负责办理赏赐事宜。这件事发生在五月,正值王在位第六年,举行肜祭的那一天。

三、临帖教学

《宰丰骨匕刻辞》是学习甲骨文书法的最佳范本之一,因其笔法丰富,艺术性强。

临帖要点

  • 工具与心态

    • 使用弹性好的狼毫笔,墨汁可稍浓,以表现线条的骨力。

    • 心态上要追求凝重而灵动,既要表现刀刻的力度,又要体现书写的笔意。

  • 笔法特征(与常见甲骨文对比)

    特征 《宰丰骨匕刻辞》 常见卜辞甲骨文
    线条 丰腴、圆润、饱满,有毛笔书写的肥笔和波磔感。 瘦硬、尖利、直线为主。
    起收笔 多有藏锋,显得含蓄厚重,收笔有出锋也有回锋。 多为露锋,如钉头鼠尾。
    转折 圆转与方折并用,圆转处尤见书写意味。 几乎全是方折,棱角分明。
    点画 常有明显的肥笔,如“王”、“兕”等字,模仿毛笔顿挫。 线条粗细相对均匀。
  • 结构与章法

    • 结构:严谨而活泼,字形大小因笔画多寡自然变化,但整体协调。

    • 章法:纵有行,横无列。字距、行距疏密得当,通篇气韵贯通,富有节奏感。临习时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避免呆板排列。

临习步骤建议

  • 精读细察:反复观察高清图片,感受其独特的笔法和布局。

  • 单字精临:挑选典型字(如“王”、“丰”、“兕”、“月”)反复练习,体会其肥笔、圆转的写法。

  • 对临通篇:对照全文进行临写,重点关注行气和章法。

  • 意临求神:在形似的基础上,尝试用毛笔表现出其金石味与书卷气相结合的独特神韵。


四、鉴赏

  • 整体风貌:一眼望去,刻辞布局疏朗大方,字迹清晰俊朗,充满了王者之气与庙堂之象,与记录琐碎占卜的卜辞风格迥异。

  • 代表性单字鉴赏

    • “王”字:最下面一横使用了典型的肥笔,厚重有力,象征着王权的威严。

    • “兕”字:象形字,突出了犀牛的巨大头部和尖角,造型生动,是全文最引人注目的字之一。

    • “丰”字:结构匀称,线条流畅,作为受赏者的名字,刻写得格外精心。

    • “月”字:像一弯新月,姿态优美,笔道圆润。

  • 装饰工艺:在拓片上可以看到,某些笔画的末端有明显的圆形装饰点,这就是当初镶嵌绿松石留下的痕迹。这种工艺使得这件作品在庄重之中又透出华贵绚丽的光彩,是其作为纪念品的重要佐证。

五、总结

《宰丰骨匕刻辞》在甲骨文世界中堪称“逸品”。它超越了占卜的实用功能,上升为一件集历史记事、书法艺术与工艺美术于一体的珍贵文物。

  • 从历史看,它为我们提供了商代赏赐礼制与田猎生活的生动切片。

  • 从文字看,它证明了商代人已有自觉的书法审美追求,展现了甲骨文书写中最华美、最精湛的一面。

  • 从艺术看,其雄浑圆润的笔法、错落自然的章法与华丽的镶嵌工艺相结合,创造了甲骨文乃至整个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不可复制的美学典范。

临习和鉴赏《宰丰骨匕刻辞》,不仅是在学习一种古老的字体,更是在感受三千年前一位商朝贵族的无上荣光与那个时代登峰造极的雕刻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