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行书节临王羲之圣教序轴、诗品一则、节录新安谷记、王母宴记
书法家:纪昀
书体:行书
分类:毛笔书法作品
年代:清代
文件格式:图片
作品材质:纸本
备注说明:纪昀书法欣赏
字晓岚,谥文达公。清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纪晓岚为清乾隆朝进士出身,从编修、侍读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十余年。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文字质朴简约,有魏晋之风,是明清笔记小试中较著名的一部,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行享誉文坛。
作品欣赏
《友人挥笔 纪昀落款》
载于《艺术市场》2010年02期
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晚号石云、观奕道人等。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解元,十九年(1754年)成进士,历官贵州都匀府知府、《四库全书》总纂官、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尤以总纂《四库全书》和著《阅微草堂笔记》享誉当时,名于后世。
纪昀天资超迈,学问淹通,诗文雅正,为乾嘉时文坛之领袖。但纵观其传世书法作品,却书风各不相同,非出一手,但又非出于后来者伪造,扑朔迷离,其惑难解。《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1)即载有纪氏所书对联一幅,编者认为:“写得气韵生动,上下呼应,观之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件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佳作。”《纪晓岚文集》(2)亦刊有纪氏对联一幅,与前者相校,书风不一。不知此二书的编者均将其定为纪氏墨迹的依据是什么?或为其上有署款“河间纪昀”吧。今河北省博物馆藏有纪昀款的书法作品凡6件,它们流传有绪,与以往所发表的纪氏书法作品相比,堪称佳构,应是可信的“纪昀墨迹”。于此作一介绍,并据管见所及,略加论述,谬误之处,希读者指教。
1、行书《诗品一则》轴,绢本,纵192cm、横61cm。文曰:“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天风涌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署款“诗品一则,书为……,纪昀。”(图一)来源是1953年冀南行署拨交。
2、行书《节录新安谷记》横,纸本,纵61cm、横130cm。文曰:“春之日,百花流莺,笑语满谷,迭相为主,待人为宾。夏之日,清风入林,徘徊不散,流泉娱客,亦奏雅音。秋之日,霜清气肃,万象澄空,亭中一望,超忽天外。冬之日,木落天迥,遥山入户,可爱之景,照于阳坡。”署款:“节书新安谷记,河间纪昀。 ”。(图二)原为北京下斜街畿辅先哲祠所藏。此书法师二王,又得赵孟笔意,行笔娴熟,圆润流畅,气韵相贯,不失规度,颇具临池之功,但不免有“甜熟”之病。
3、行书《青翠叠石记》轴,绢本,纵184cm、横83cm。文曰:“米襄阳曾得一青翠叠石,旁有平嵌处可试墨。其上特出一峰,高尺余。峰顶复平嵌,如浓云四垂,下覆砚上。以水泽顶,宛如乳窦霏珠滴于砚心,津润若沃”。署款:“书奉信司农大人雅鉴,河间纪昀。”(图三)原为北京下斜街畿辅先哲祠所藏。此轴书法师米而融唐人笔意,用墨厚重,结体的长短大小、偃仰疏密,一任自然,颇有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