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草书名帖

中国历代传世书法名帖欣赏

朱熹书翰文稿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2-10-25  

作品名称:朱熹书翰文稿

作品作者:辽宁省博物馆

书体分类:行草字帖

创作时间:南宋

原图像素:90415×5811像素(400 DPI)

文件大小:855.68 MB

文件格式:jpg/tif/webp

作品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辽宁省博物馆

备注说明:朱熹,行书,宋代,行草,草书

作品全图预览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全卷

作品全图分割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01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02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03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04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05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06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07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08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09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10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11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12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13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14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15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16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卷_17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朱熹书翰文稿

作品作者:辽宁省博物馆

创作时间:南宋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辽宁省博物馆

行草书《书翰文稿》卷,该卷由两件作品组成,前一件用笔以篆为主,圆钦于方,第二件作品则时见隶笔,以方见长,但两件作品都是字密集,行距宽松,强调书写之势的一泻而下。是南宋文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代表作之一。

朱熹行草《书翰文稿》卷,此卷分为前后两段,前段纵33.5厘米、横45.3厘米,后段纵28.2厘米、横113.6厘米。此卷中部分内容为:“老拙衰病,幸未即死;但脾胃终是怯弱,饮食小失节,便觉不快。兼作脾泄挠人,目疾则尤害事,更看文字不得也。”又:“我者是亦似矣。然反身而诚,乃物格知至以后之事,言其穷理之至,无所不尽。故凡天下之理,反求诸身,皆有以见其如目视、耳听、手持、足行之事,毕具于此。”这里所说主要是修身养性及日常之事,心态平和,徐徐道来。

该作品后有元、明两代共有十一位书画家的题识跋浯,内容包括朱熹画像。

朱熹书法追慕钟、王,注重法度。此卷看似信手而出,运笔迅疾,实则不事雕琢,无意求工,深具功力,独见自然之美。

在笔法上,此《书翰文稿》卷善用中锋,运转沉着顺畅,入笔藏锋隐芒,绝无狂躁之迹,行气连贯,不刻意工整,风格洒脱自然,文与质、文与道互为表里。

释文

七月六日,熹顿首。前日一再附问,想无不达。便至 承书,喜闻比日所履佳胜。小一嫂、千一哥以次 俱安。老拙衰病,幸未即死;但脾胃终是怯弱, 饮食小失节,便觉不快。兼作脾泄挠人,目疾则 尤害事,更看文字不得也。吾弟虽亦有此疾,然来 书尚能作小字,则亦未及此之什一也。千一哥且喜向安。 若更要药含,可见报,当附去。吕集卷秩甚多,曾 道夫寄来者,尚未得看,续当寄去。不知子澄家上下百卷者 是何本也?子约想时相见。曾无疑书已到未?如未 到,别写去也。叶尉便中复附此。草草,余惟自爱 之祝,不宣。熹顿首, 允夫纠掾贤弟。

作品大图局部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局部 (1)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局部 (2)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局部 (3)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局部 (4)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局部 (5)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局部 (6)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局部 (7)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局部 (8)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局部 (9)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局部 (10)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局部 (11)

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局部 (12)

书法网,一个优质综合性书法艺术平台!
书法网»朱熹行草书《书翰文稿》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