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是东汉隶书摩崖石刻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对《石门颂》的详细介绍:文件名称:汉碑 石门颂
资源编号:mbsh7000143
分类:毛笔书法资料
创作时间:汉
文件大小:10.4 MB
文件格式:pdf/rar
作品材质:纸本
下载地址:网盘
备注说明:PDF版软笔书法资源
- 基本概况
- 创作时间与地点:东汉建和二年(148 年)十一月,刻于陕西褒城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
- 现藏地点:1967 年因修建水库,被从崖壁上凿出,1971 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
- 形制规模:原刻通高 2.61 米,宽 2.05 米,隶书 22 行,每行 30-31 字不等。上方有题额隶书 “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 两行 10 字,高 54 厘米,宽 35 厘米。
- 碑文内容:主要记述了司隶校尉杨涣(字孟文)屡上奏章,请求朝廷修复褒斜栈道之事,以及汉中太守王升对杨孟文功绩的赞颂。文中还描述了褒斜道的艰险状况,如 “上则悬峻,屈曲流颠;下则入冥,倾写输渊”,以及修复后的通畅景象,“功饬尔要,敞而晏平。清凉调和,烝烝艾宁”。
- 书法艺术特色
- 笔法:笔画逆入逆出,含蓄蕴藉,粗细变化不大,横画不平,竖画不直,行笔遒劲有力,如挽舟逆行,力逾千钧。转折处或方或圆,有时断笔另起,燕尾或捺画的末端不过分加重,线条流畅遒劲。
- 结体:结字大小不一,洒落有致,纵横劲拔,流露出天真、飘逸的新奇之趣。部分字的结体与竹木简犊的小字相近,如 “命”“升”“诵” 等字的竖笔特别长,还有一些字的结体可以说是放大了的竹木简上的结体,如 “为”“帝”“寒” 等。
- 章法:依着岩面的起伏作点画的权变安排,字里行间充满特别趣味,整体布局自然和谐,毫无刻意雕琢之感,呈现出一种奔放自由、大气磅礴的艺术效果。
- 历史价值
- 历史研究价值:为研究东汉时期的交通、地理、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有助于了解当时褒斜道的重要性以及道路修建的艰辛过程。
- 书法艺术价值:被奉为汉代石刻隶书中的逸品,是学习隶书的经典范本。其古拙、飘逸的风格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清代碑学兴起后,更是受到众多书家的推崇和学习,如康有为、萧娴等。
- 文化传承价值:作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石门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