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月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草书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关于《初月帖》的相关介绍如下:文件名称:初月帖
资源编号:mbsh7000059
书法家:王羲之
分类:毛笔书法资料
书体:草书
创作时间:东晋
文件大小:2.74 MB
文件格式:pdf/rar
作品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下载地址:网盘
备注说明:PDF版软笔书法资源
- 作品概况:该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墨迹为唐摹本,共 8 行,61 字。《宣和书谱》卷十五著录帖目。其起首称 “初月”,因王羲之需避祖父 “王正” 之讳,故 “正月” 书为 “初月”。由首句 “山阴羲之报” 可知此帖写于山阴,是王羲之四十九岁以后所写。
- 法帖释文:原文为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大意是近期一直想写这封信,但因没有邮差,没法寄信。昨天到达这里,加之收到上月十六日的来信,即使相隔遥远,也十分感激。冒昧地再次嘱托您,近来还好吧,我却突然生病,身体十分差。刚刚踏上路程,身心憔悴,就写到这里吧。
- 艺术特色:
- 笔法:绞转笔法突出,点画边廓变化丰富,如 “遗”“慰” 等字,线条似飘扬的绸带,具有强烈的雕塑感,墨色沉著而饱满。用笔以中锋为主,部分字侧锋运用明显,如 “山”“报” 等字。
- 笔意:笔画具曲势,非直过,如 “忧”“悴”“报” 等字的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充满微妙变化。
- 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如全帖点画狼藉,锋芒毕露,或似竹叶,或似兰蕊。
- 章法: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密疏划一,错落跌宕、变幻莫测。字组间相互协调又变化丰富,如开头 “初月” 二字形成一道长弧线,与后面 “去月” 的用笔结字相呼应,整幅作品气贯神定。
- 作品影响:《初月帖》是王羲之变法之后的代表性作品,它将隶书、行书揉合为草书,以质朴和随意性给人以新奇的美感和逸笔章草的魅力,体现了晋人倜傥风流、傲物任情的俊气,是研究东晋书法风格与文人精神的重要范本,对后世草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11 年 4 月 15 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书法 —— 草书》特种邮票 1 套 4 枚,其中之一便是《初月帖》。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