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佛教中通常指诸佛、菩萨等发大心、行大道的觉悟者。经中提出的 “八大人觉”,是诸佛菩萨所觉悟的八种根本道理,也是修行者应时刻观照、践行的准则,具体如下:文件名称:佛说八大人觉经 王羲之行书
资源编号:mbsh7000118
分类:毛笔书法资料
书体:行书
创作时间:东晋
文件大小:910 KB
文件格式:pdf/rar
作品材质:纸本
下载地址:网盘
备注说明:PDF版软笔书法资源
- 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观照世间一切事物(包括山河大地、身心世界)皆处于生灭变化之中,无有恒常,从而放下对虚幻境界的执着,生起出离之心。 - 觉悟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认识到欲望是痛苦的根源,过度追求名利、感官享乐等,会导致身心疲惫、轮回不息,因此应少欲知足,安贫乐道。 - 觉悟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
深知人心若贪得无厌,会驱使行为造作更多恶业,唯有收敛贪心,才能避免堕入恶道,趋向善趣与觉悟。 - 觉悟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
警惕懒惰懈怠会使人在修行路上退步,强调需恒常精进,通过修持智慧与定力,破除烦恼习气,成就道业。 - 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
明白愚痴(无明)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菩萨应广泛学习佛法及世间善法,以智慧照亮迷惑,脱离愚痴束缚。 - 觉悟贫苦多怨,横结恶缘
观照贫困苦难易使人产生怨恨,进而与人结下恶缘,因此应布施济贫,既帮助他人,也破除自身吝啬,积累福德。 - 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
认识到色、声、香、味、触等 “五欲” 的过患(能迷惑心性、障碍修行),即使身处世俗,也应不贪恋享乐,保持心的清净。 - 觉悟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度一切
观照众生在生死中承受无量痛苦,从而发起大乘菩萨的菩提心,不仅自求觉悟,更要广度众生,共离苦海。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