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家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资料查询。

清代书法家 吴大澂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4-02-15  

书法家:吴大澂

年代:清代

分类:软笔/毛笔书法家

初名大淳,为避清穆宗讳改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愙斋、郑 龛 、白云病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历任陕甘学政、左副都御史、广东和湖南巡抚。吴大澂出任外官多年,恪尽厥职,力行敬业,宦辙几遍天下,其才干得到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朝廷重臣的赏识。《清史稿》卷四百五十有传。他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

吴大澂在清廷外交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事件,就是光绪十二年(1886)奉诏赴吉林珲春,与沙俄进行勘界谈判,迫使对方归还非法侵占我黑顶子一地,并于交界之地立碑建柱,自篆铭文勒于其铜柱上,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凸现出一股捍卫国土尊严的浩然之气。然而就在吴大澂功成名遂之际,恰逢甲午战事,他踌躇满志,请缨出征,却因运筹不当,折戟辽东,被革职回籍,也让他尝到了国力积弱、外侮侵凌及宦海沉浮苦涩的滋味。

平生致力于古器物研究,为清著名金石考古学家,在古器物学、古文字学和古玺印研究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著有《愙斋诗文集》、《愙斋集古录》、《说文古籀补》、《恒轩吉金录》、《权衡度量考》等,都是在清代金石学与印学史上以广博、专业著称的扛鼎之作。其中《说文古籀补》辑录的四千七百余个先秦铭文,皆由吴大澂从古器物墨拓原本中手摹而成,所收石鼓、古玺、泉币、陶文等也均为许慎《说文解字》所未收者。该书文字下注出处,考释审慎,信而有徵,如一字多形也逐个录出。《说文古籀补》首次著录战国古玺等文字,开辟了近代古文字研究新的领域,对篆刻家创作不啻为《说文解字》之外,一册实用的金文参考字典。后世丁佛言、强运开效其体例,补其不备,续作“补补”与“三补”之篇。

吴大澂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一种创造。他对金石文字颇有精深的研究,开拓了对先秦文字的广阔的视野,使他的篆书从中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吴大澂写篆书,喜用隶书书款。他的隶书横平竖直,亦取法汉碑。行书学曾国藩,又颇有黄庭坚的趣味。

书法网,一个优质综合性书法艺术平台!
书法网»吴大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