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提示:本站建议 PC 端浏览,文章图片支持自由缩放、反向、旋转、全屏,体验更佳!
  • 秦汉书法家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资料查询。

    秦朝书法家 赵高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1-11-12   565

    书法家:赵高

    年代:秦朝

    分类:软笔/毛笔书法家

    擅长书体:大篆

    主要成就: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 望夷宫之变

    主要作品:爰历篇

    逝世日期:公元前 207年

    出生地:秦国

    职位:中车府令→郎中令→丞相

    备注:秦朝时期宦官、权臣。

    历史评价

    正面

    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陔余丛考》指出赵高本为赵国公子,因痛惜自己的国家被秦国所灭,不惜残害自己的身体自宫后进入秦宫引发秦朝内部一系列争斗,杀尽秦朝宗室,灭亡秦朝,赵高的所作所为志在复仇,并指出此段资料来源于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根据此段资料多有诗歌赞美赵高为国复仇之举:屈大均有诗赞美赵高: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死。报赵尽倾秦县郡,报韩只得博浪沙。

    吕星垣有诗赞赵高:赵高赵国诸王孙,求为秦贼肢体残。赵高名在列仙传,何得仙家滥其选。索引戋言颇辩冤,鹿马计胜长平战。日中白虹匿无迹,王孙本是邯郸客。颇死牧废无英雄,山河西吞惜无策。颠覆咸阳志已酬,组糸子婴维尔力。

    《咏赵高》一诗赞美赵高:当年举世欲诛秦,哪计为名与杀身。先去扶苏后胡亥,赵高功冠汉诸臣。大贾灭嬴凭女子,奇谋兴汉讵萧曹。留侯椎铁荆卿匕,不及秦宫一赵高。

    现代学者李开元也称赞赵高是“第一流的书法家、文字学家,也是精通法律的专才,他体魄高大强壮,骑术车技精湛,武艺非同寻常,是秦帝国宫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材。”

    负面

    • 赵高制造的多起秦朝宫廷政变,加剧了秦朝内部的动荡;赵高屡进谗言、滥杀无辜,致使秦朝损失大批文臣武将,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历史上大都对赵高的人品及其所作所为持否定态度,例如:
    • 李斯评价赵高: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齐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玘为韩安相也。
    • 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评价赵高:昔赵高无过人之志,而居万人之位,是以倾覆秦国而祸殃其宗,尽失其瑟。
    • 曹丕:“昔伊戾费忌,以无宠而作谗;江充焚丰,以负罪而造蛊。高斯之诈也贪权,躬宠之罔也欲贵,皆近取乎骨肉之间,以成其凶逆。”
    • 孔融评价赵高:且被刑之人,虑不念生,志在思死,类多趋恶,莫复归正。夙沙乱齐,伊戾祸宋,赵高﹑英布,为世大患。
    • 陈琳评价赵高: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减,污辱至今,永为世鉴。
    • 唐太宗评价赵高:至如赵高之殒二世,董卓之鸩弘农,人神所疾,异代同愤。
    • 柳宗元评价赵高:胡亥任赵高而族李斯,乃亡,旧不足倚也。元稹批判赵高:彼赵高者,诈宦之戮人也;而傅之以残忍戕贼之术,且曰恣睢天下以为贵,莫见其面以为尊。是以天下之人人未尽愚,而胡亥固已不能分兽畜矣。赵高之威慑天下,而胡亥固已自幽于深宫矣。
    • 唐昭宗评价赵高:“宦官之兴,肇于秦、汉。赵高、阎乐,竟灭嬴宗;张让、段珪,遂倾刘祚。”
    • 苏轼评价赵高: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夫阉尹之祸,如毒药猛兽,未有不裂肝碎胆者也。
    • 梁启超评价赵高: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侘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无足比数。

    争议

    身世之争

    赵高的身世,有关赵高身世的史料甚少,《史记·蒙恬列传》曰:“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就此衍生出了多种说法:

    秦宗室远亲说

    这种说法主要结合了《史记·秦本纪》关于秦国君主为“赵氏”的说法,并认为赵高的赵氏就是秦国宗室的赵氏。学者曹道衡即持此说,认为赵高与秦王室同族。批评者辛德勇认为,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秦宗室的氏改为“秦”的可能,也与赵高的经历所展现出的情况不相吻合。

    赵宗室远亲说

    这种说法认为,赵是赵国王族的姓氏,故赵高的父系是赵国王室的疏族。 清代学者赵翼曾称:“《史记索隐》谓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乃自宫以进,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 亦即《史记索隐》记载称赵高属赵国宗室,为报仇而自宫入秦宫。然而,赵翼的引文并不见于传世的《史记索隐》,反而与之抵牾,应属误引,此种赵高复仇之论也缺乏历史根据。

    当代学者如李开元亦认为赵高之祖先可能是在秦为人质的赵国王族,处境类似于秦公子异人。 批评者认为其证据不足,且有自相矛盾之处。

    非宗室说

    这种说法对秦宗室、赵宗室的说法都加以反对,认为赵高之“赵”即使是出自造父一支(这种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也已与秦的宗室失去联系,至于赵宗室说则更不足凭信。学者辛德勇即持此说, 并进而结合“隐宫”一词推测赵高出身于官奴一类的家庭。然而,“隐宫”究竟如何解释,仍存争议,这又涉及关于赵高阉人身份的考证了。

    阉宦身份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一般理解为赵高属于阉人,此外《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蒙恬列传》又均有“隐宫”一词,《史记》之“三家注”均理解为与宫刑有关,其中《史记索隐》所引刘伯庄(《索隐》简称“刘氏”) 语更说明此系“被宫”。 尽管如此,关于赵高是如何成为阉人的,乃至于赵高究竟是否具有阉人身份,都存有不同的说法;就前者而言,有自宫、天阉等说;就后者而言,主要涉及对“宦”、“隐宫”等的解释问题。

    自宫说

    这种说法认为赵高是为了复仇而自宫成为阉人,进入秦宫的,主要出自赵翼的《陔余丛考》。 这种说法缺乏可靠史料的佐证。

    天阉说

    这种说法将《史记·蒙恬列传》中的“隐宫”二字解读为赵高本有残疾,属于“天阉”,宋人胡寅、清人乔松年均持此说。 然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有女婿阎乐, 故当有女儿,并非“天阉”。 胡寅等人的观点,可能源于《资治通鉴》中的“生而隐宫”之语, 此语与《史记》原文的“生隐宫”亦有出入,并不准确。

    非阉说

    这种说法认为,赵高不是阉宦。论者首先就赵高有女这一点提出疑问。清末学者沈家本即曾因赵高有女怀疑赵高并非阉宦,并批驳了《史记索隐》所引刘伯庄语; 尽管如此,沈家本仍认为“而隐宫之为宦者,与赵高情事相合”,认为《史记正义》关于“隐宫”等的解释 不能被武断否定。 学者马非百亦将赵高有女作为论据。 实则受宫刑者未必无子女,司马迁即是一例。以此立论缺乏说服力。

    其次,关于“隐宫”的理解。马非百根据《睡虎地秦简》提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是“隐官”的误写;而隐官的性质,则“和后世的劳动教养所大致相同”。 学者传汉、李开元等承其说。 周晓瑜等则反过来认为“隐官”系“隐宫”之误, 此外还有“宫”、“官”可通, 以及“隐宫”和秦简所见“隐官”本无关联等说法,可谓众说纷纭。不过,这种说法主要涉及《史记》关于“隐宫”的旧注,而旧注并非证明赵高为阉宦的必要证据。

    其三,关于“宦”的理解。马非百区分了“宦人”与“宦者”,认为前者是“仕宦”之人,后者才是阉宦。 李开元承其说,并进而据《张家山汉墓竹简》认为“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 还将“宦籍”解释为“门籍”。 批评者梳理了《史记》中使用“宦”字的情形,对此提出了质疑,并进而结合嫪毐之乱带给秦王的震怒质疑男性仕于宫中的可能性,还指出李开元对“宦籍”的解释十分牵强。 还有学者结合《史记》上下文,认为秦二世所说赵高的“宦人”身份,指的并非仕宦之人,而正是宦官之意。

    阉宦说

    阉宦说受到前述修正或质疑,但仍有自己的理据。学者辛德勇等主张,赵高确为阉宦。抛开《史记》旧注和众说纷纭的“隐宫”,这一点也有《史记》所载“宦人”、“宦籍”等的印证(相关争议见上文),并与赵高作为宫中近侍的身份相符,还得到赵高的官职(“中车府令”、“中丞相”)所加“中”字的印证(此字被理解为“中官”亦即宦官之意)。并且这种认识也见于汉代人士,例如樊哙率群臣排闼见刘邦时,刘邦正头枕“宦者”而卧,樊哙即以赵高事进谏, 京房在进谏时也以赵高暗指西汉宦官石显。 不过,赵高究竟如何成为了阉宦(也就是是自宫还是被宫),则难以考证了。


    官职之争

    参见:中车府令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太仆属官有车府令丞。秦代赵高曾任“中车府令”。有学者认为:诸书“均称秦官为‘车府令’,而赵高独称‘中车府令’者,盖以高为中人故也”。意即赵高就任车府令的官职后,因其能自由进出宫廷,故而在车府令的官名之前加“中”,称作“中车府令”。但是,现据“中车府丞”封泥可知,在太仆属官车府令丞之外,当另有中车府的机构。中车府应与中厩一样,同属皇后宫官系统。中厩,或以管马为主;中车府,或以管车为主。

    生年考证

    关于赵高的生年,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根据赵高的仕宦经历,可以作大致的推测。上引《史记》李斯列传载赵高说李斯拥立胡亥说:

    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世者也,卒皆以诛亡。

    赵高说李斯,是在秦始皇三十七(公元前210)年的沙丘政变。此时,赵高进入秦宫为吏,已有二十余年。据此前推二十余年,以二十一到二十九年计算,赵高进入秦宫当在秦王政八年到十六年之间。取其中间,以二十五年计算,可以大致将赵高进入秦宫的时间定在秦王政十二(公元前235)年。

    赵高的仕宦经历是:史学童——史——令史——尚书卒史——中车府令——郎中令——丞相。根据上引《张家山汉简》史律,史学童入学室是十七岁,三年后有揄史的考试,三年后再有统一考试。以此推测,赵高十七岁入学室为史学童,二十岁太史考试合格揄史,二十三岁参加统一大试,以第一名除为尚书卒史入宫任职,时间在秦王政十二年。也就是说,秦王政十二年,赵高二十三岁。以此计算,赵高出生于秦昭王四十九(前258)年,死于秦二世三(前207)年,活了五十二岁。赵高任郎中令,是在五十岁时,出任丞相,是在五十一岁时。

    死亡原因

    一说赵高是被秦将章邯而非子婴所杀(据《赵正书》)。

    墓址

    一说位于河北省海兴县,2006年5月19日,河北省海兴县小山乡赵高村北,当地文保部门发现了一座封土占地约六亩的大墓,当地专家推定,这是赵高的疑似墓。

    一说位于河南省汝州市,汝州市区东三十里的纸坊乡,有个叫“赵落”的村子,村子正中有个大土丘,当地人称之为“老寨里”,传说这里就是“赵高之墓”或“赵高墓园”。 在第一百零八回《兼六国混一舆图 号始皇建立郡县》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封赵高为郎中令。

    温馨提示:本站建议 PC 端浏览,文章图片支持自由缩放、反向、旋转、全屏,体验更佳!

    网站简介:书法网shufawang.cn是综合性书法艺术网站,可免费在线查询汉字的毛笔书法字典硬笔书法字典。是您学习毛笔硬笔书法的好助手。

    会员俱乐部: 注册会员 赞助会员 普通会员 VIP会员 SVIP会员 留言反馈

    快速加入书法家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