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书法家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资料查询。

西汉书法家 萧何(别名:萧相国)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1-10-01  

书法家:萧何

别名:萧相国

年代:西汉

字号:谥号:文终

分类:软笔/毛笔书法家

主要成就:制定《九章律》

主要作品:《九章律》

逝世日期:公元前 193年

出生地:沛县丰邑中阳里 今属江苏丰县

职位:相国

备注:西汉开国第一功臣,汉初三杰之一

晚年去世

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前195年6月1日),刘邦病逝于长乐宫。 同年,太子刘盈即位,史称“汉惠帝”。

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时,汉惠帝刘盈亲自来探望萧何的病情,顺便问他:“您百年之后,谁可以继代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最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刘盈又问:“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找到合适的人了!臣死而无憾了!

萧何购置土地房屋一定选择贫穷僻远的地方,营造宅第也从来不修建围墙。他说道:“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效仿我的俭朴;如果不贤无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

汉惠帝二年(前193年),相国萧何去世,谥为“文终”。

历史评价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鄂千秋:“郡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

刘盈:“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

司马迁:“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钥,因民之疾奉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髃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太史公自序》:“楚人围我荥阳,相守三年;萧何填抚山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不乐为楚。

班固:“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龠,参与韩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曹操:“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司马昭:“昔萧何、张良、霍光咸有匡佐之功。

荀勖:“昔萧曹相汉,载其清静,致画一之歌,此清心之本也。

陆机:“堂堂萧公,王迹是因。绸缪睿后,无竞维人。外济六师,内抚三秦。拔奇夷难,迈德振民。体国垂制,上穆下亲。名盖群后,是谓宗臣。”

司马炽:昔虞任五臣,致垂拱之化,汉相萧何,兴宁一之誉,故能光隆於当时,垂裕於百代。

葛洪:“邓禹马援田间诸生,而善于用兵;萧何曹参不涉经诰,而优于宰辅,尔则知人果未易也。

应詹:“昔高祖使萧何镇关中,光武令寇恂守河内,魏武委钟繇以西事,故能使八表夷荡,区内辑宁。”

朱敬则:“萧何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河内,葛亮相蜀,张昭辅吴,茂宏之经理琅琊,景略之弼谐永固,刘穆之众务必举,扬遵彦百度惟贞,苏绰共济艰难,高熲同经草昧,虽功有大小,运或长短,咸推股肱之林。悉为忠烈之士。”

司马贞:“萧何为吏,文而无害。及佐兴王,举宗从沛。关中既守,转输是赖。汉军屡疲,秦兵必会。约法可久,收图可大。指兽发踪,其功实最。政称画一,居乃非泰。继绝宠勤,式旌砺带。

独孤及:“汉兴,萧何、张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汉致太平,一名不尽其善,乃有文终、文成、景桓、宣成之谥。

薛稷:恪居尔位,勤不告劳,则萧公堂堂,吴汉纠纠,冯豹伏于阁下,黄公宿于台上:忧国奉公,可以不谓忠乎?

吕蒙正:”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悬三齐玉印。“

洪迈:“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为汉、唐名相,不待诵说。然前六君子皆终于位,而姚、宋相明皇,皆不过三年。……萧何且死,所推贤唯曹参;魏、丙同心辅政;房乔每议事,必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姚崇避位,荐宋公自代。唯贤知贤,宜后人之莫及也。”

陈亮:“汉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萧何、韩信、张良盖杰然于其间。天下既定,而不免于疑。于是张良以神仙自托;萧何以谨畏自保;韩信以盖世之功,进退无以自明。萧何能知之于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为自保矣。”

徐钧:”相国人夸佐沛公,收图运饷守关中。不知用蜀为根本,此是兴王第一功。“

张闰:”汉祖肇炎图,三杰咸辅翼。功成及酬赏,相国独第一。发踪指示语,谁曰匪其实。焉知英主心,方谨操纵术。勋高疑益深,固异亭长日。守关忠弗念,置卫防百出。堂堂明且审,自计亦无失。护军给饷馈,入秦收图籍。用智既有余,保身岂难必。逊封散宏财,非真召平力。污名起田宅,犹愈受斧锧。终加恭谨辞,贤哉史臣笔。“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周恩来:“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

主要成就

秦汉书法家萧何画像简介

人际关系

政治

助平天下

早期追随刘邦的萧何就不予余力的支持和拥护刘邦,楚汉战争期间,刘项在荥阳一线相持二十八个月。这段时间,刘邦将整个关中都交给萧何管理(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这一举措赋予萧何极大的权力,当然,萧何也干得极有成效。后汉朝建立后刘邦把萧何推举到丞相的职位,也可以说明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制定汉律

萧何原是沛县“主吏掾”,熟悉秦帝国的法令制度。刘邦入关后曾颁布过法令:“约法三章”,废除了无理的秦朝苛法,而维持社会秩序的法令制度都一律保留。这都是在萧何的意见下进行的,而后来根据秦律又制定了汉律,从出土“睡虎地秦简”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秦法基本完整地被沿用于汉法之中。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第三》: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蠲削烦苛,兆民大说。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即《九章律》,分别是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

文化

刘邦率大军入秦都咸阳,诸将皆忙于分取府库珍宝财物,他独取秦国文献、档案、律令、图籍藏之。汉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这对建立西汉王朝有决定性作用。他为丞相,留守关中。转送粮草,军需无乏,建国以功第一。汉五年(前202年)封为酂候。他极注重图书事业的建设,汉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阁”、“天禄阁”于未央宫内,“石渠阁”以储入关所得秦朝书籍以及入咸阳以后所得的图籍、档案;“天禄阁”专藏各地所献秘本珍本和处贤才硕学之士。是为汉代官府主要藏书楼,由此奠定了汉代国家藏书的基础。

人际关系

亲属

夫人:姓氏不详,名同,汉惠帝二年被吕后封为酂侯,汉文帝元年被罢免。

儿子

萧禄,萧何长子,酂哀侯。

萧延,萧何幼子,孝惠二年为筑阳侯,汉文帝元年改封酂侯,谥号定。

孙子

萧遗,萧延的长子,酂炀侯。

萧则,萧延的次子。

萧嘉,萧延的三子。

曾孙

萧庆,萧则的儿子,汉武帝时绍封为酂侯。

后裔

萧何的后嗣有四世因为犯罪而失爵,绝封;但汉天子总是又寻找萧何的后代,重新封为酂侯,其他功臣无人能与他相比。 其后代著名者有:

萧思话,宋封阳穆侯。兰陵萧氏皇舅房。

萧道成,齐开国皇帝。兰陵萧氏齐梁房齐支。

萧衍,南梁开国皇帝。兰陵萧氏齐梁房梁支。

《南齐书》与《梁书》都将南渡之前的兰陵萧氏谱系直追至汉代的萧何、萧望之等,这显然是《南齐书》作者萧子显及其同时代人的编造。《新唐书》所说的萧氏世系,又与《南齐书》和《梁书》分歧甚大,显然是入唐以后萧氏的后人因为《南齐书》与《梁书》的记载已遭批评,而另编新谱。

侯国世系

萧何的后嗣有四世因为犯罪而失掉爵位,侯国断绝;但汉家皇帝总会再次寻找萧何的后代,重新封为酂侯来传承萧何的爵位,这样的待遇是其他功臣不能相比的。

成语典故

国士无双,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何(萧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这原是一条民间俚语,见于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功狗功人:刘邦平定天下后,分封群臣,以萧何功为最高,封酂侯并食大县。诸将认为他们身历百战,攻城夺地,而萧何从未征战,没有战功,只靠笔墨议论,功劳反在他们之上,不服。刘邦把诸将比喻为有功的猎狗,把萧何比喻成有功的人,以此说服诸将。

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两处记载,都说明萧何死后被葬在咸阳市的西北方向,就在北原的长陵,也就是在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区内,在那里矗立在麦田中的这个土冢,就是传说中的萧何墓,十分破败,村里的老人说,原来的萧何墓至少比眼下的大两三倍大,两座土冢几乎是连接在一起的,原来这周围都是住的人,旧社会来逃难的人,外地要饭逃难的人,都在这儿打个洞救住下了。慢慢变成了眼下的样子。

萧何墓的四周,并没有发现像一般的名人墓冢应该有的一些保护措施,也没有历史文化的资料,只有这样一个简单的碑文,上面刻着在一九九二年的时候,这里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还经常是盗墓贼来的地方。

中牟县

据明朝正德年间的《中牟县志·墓冢》记载:“萧何墓,在圣水堡。”圣水堡的旧址在今中牟县雁鸣湖乡小朱村附近。

明朝洪武年间,中牟萧氏的始祖萧斌从山西洪洞县迁徙到黄河以南的中牟定居,后来,又有一些萧氏子孙从中牟迁徙到新郑、尉氏等地,人丁非常兴旺。在中牟定居的萧氏后裔为纪念萧何的不朽之功,就在当年的“鸿沟”附近建造萧何墓,并世代精心守护。当时“鸿沟”的位置在中牟北面,水通圃田泽,上游连接荥阳楚河。明朝中期,萧何墓依然完好无损,当时,湖南官吏刘威曾专程到中牟的萧何墓前来拜谒,并写下《谒萧何墓》一诗:“半世悠悠刀笔场,偶持文墨事高皇。入关独解收秦籍,略地先能绝楚粮。指示功勋高一代,定来法律胜三章。临终更笃曹参代,万古忠心日月光。”这首诗收录在明朝正德七年的《中牟县志》。明朝天顺和成化年间,黄河决口,萧何墓被洪水冲毁,已经荡然无存。

书法网,一个优质综合性书法艺术平台!
书法网»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