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书法家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资料查询。

西汉书法家 萧何(别名:萧相国)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1-10-01  

书法家:萧何

别名:萧相国

年代:西汉

字号:谥号:文终

分类:软笔/毛笔书法家

主要成就:制定《九章律》

主要作品:《九章律》

逝世日期:公元前 193年

出生地:沛县丰邑中阳里 今属江苏丰县

职位:相国

备注:西汉开国第一功臣,汉初三杰之一

生年不详,卒于西汉惠帝二年(?一前193)。沛县人。原来沛主吏掾,秦末佐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汉军攻人咸阳后。萧何不取金帛。独收秦相府律令图书藏之。楚,汉之争,萧何常守关中,转给馈饷,军中无乏。及刘邦称帝,以功第一封酆侯,拜相国;卒谥文终。工书,尤善署书,用秃笔题颤。南朝宋羊欣《笔阵图》云:萧何“深善笔理,尝与张于房,陈隐等论用笔之道。”又说:萧何”为前殿,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水。”唐韦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列其署书及隶,草品上之中。宋僧适之《金壶记》云:萧何“用退笔书裳尤工。”书论有《论书势》,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载其文曰:“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遣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合藉于阴阳。每欲书字,喻如下营,稳思审之,方可用笔。且笔者心也,墨者手也,书者意也,依此行之。自然妙矣。”著有《九章律》,已佚。《史记》卷五十三,《汉书》卷三十九皆有传。

秦汉书法家萧何画像简介

萧何(?—前193) 西汉初大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属江苏丰县)人。 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辅佐沛公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楚汉之争时,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萧何亦工书,尤善署书,书论有《论书势》《九章律》,皆已佚。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驾崩后,继续辅佐汉惠帝。

汉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去世,谥号文终。

人物生平

萧何,是沛丰邑人。凭借通晓律文,又执法公平无所枉害,因而做了沛县的主吏掾。 他与沛县狱掾曹参都是在县里面颇有权势的豪吏。

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凭借官吏的职权袒护他。刘邦当了亭长,萧何也经常在身边指点他。刘邦曾以官吏身份到咸阳参加徭役,其他同事都送给他三百钱路费,唯独萧何给了五百。 秦朝的监郡御史交给萧何的事务,萧何都办理得井井有条。因而被提拔为泗水郡的卒史,政绩又考评为第一。于是御史想向朝廷推荐征调萧何,萧何一再请辞,才得以不去朝廷任职。

秦汉书法家萧何画像简介

单父县人吕公迁居到沛县时,因与沛县的县令要好,沛县之中的豪杰官吏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里的主吏,掌管收礼事宜,他限定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钱的,坐到堂下。”亭长刘邦递上名刺假称“贺钱一万”,其实一个钱也没带。吕公知道后大惊,起身亲自到门口迎接刘邦,把他领到堂上就坐,很是敬重刘邦。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刘邦于是亲近地捉弄座上一众宾客,毫不畏缩地坐在了首席。此次酒宴过后,刘邦成为了吕公的女婿。

一次,刘邦奉命护送一批役徒前往骊山修筑秦始皇陵,才出县境不远,便逃跑了许多人。刘邦认为就算到了骊山人也逃走得差不多了。于是在走到丰邑西面的湖泽时,刘邦索性把所有役徒都放走,自己则与十多个愿与他生死相随的役徒逃到芒、砀二山之间蛰居避难。

沛县起义

秦二世元年秋天,陈胜等人起义,各个郡县的百姓大都杀死长官,响应陈胜。沛县县令惊恐,也想以沛县响应陈胜,主吏萧何、狱掾曹参对他说:“您是秦朝的官吏,如今想叛秦起事,统率沛县子弟,恐怕他们不愿听命。希望您召集逃亡在外的人,可以招得几百人。利用这股势力胁持众人,众人不敢不听您的命令。”县令于是派樊哙去召回刘邦,刘邦当时的队伍已经有几十近百人了。

等到刘邦一伙赶来沛县时,沛县县令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造反,就紧闭城门,派人据守,防止刘邦进城,还打算杀掉萧何、曹参。萧、曹二人于是翻过城墙去依附刘邦。 之后沛县的父老乡亲在刘邦的劝导下,合力杀掉了县令,开门把刘邦等人接入城中,并打算拥立刘邦为新的沛县县令。 刘邦出言推辞,萧何、曹参等人都是文官,爱惜身家性命,怕起事不成,会被秦朝灭族,于是又都推让给刘邦。 众人在多番推辞下,没人敢出头,最终刘邦成为新的沛县县令,依照楚国旧制称作“沛公”。 萧何则担任了沛县的县丞统筹处理各类政务,与曹参、樊哙等当地豪杰官吏为刘邦去招收兵员,整合了两三千人,前往攻打沛县周边的城邑。

转战各地

众人先是攻打胡陵县、方与县,秦国泗水郡的郡监平率兵包围丰邑,众人回守丰邑,两天后,刘邦出兵应战,击破秦军。 于是泗水郡的卒史周苛、周昌兄弟归顺刘邦阵营。 刘邦命雍齿守卫丰邑,樊哙往东再次平定沛县,刘邦领着众人在薛县城西击败泗水郡的郡守壮,壮逃到戚县。刘邦麾下左司马擒获郡守壮,杀死了他。

刘邦所部再次进攻胡陵县,萧何与夏侯婴前去劝降镇守胡陵的泗水郡监平,平于是举城投降。 刘邦回军亢父县,抵达方与县时,恰逢魏人周巿来攻打方与,双方还未交战。 刘邦命曹参把守方与城,方与城转投了魏国,曹参领兵迎击。周巿又派人策反了镇守丰邑的雍齿,刘邦率军攻打,没有打下。

刘邦两次攻打丰邑没有攻下。项梁击杀景驹、秦嘉后,停驻在薛县。刘邦听说项梁在薛县,于是带着萧何、曹参、刘交等一百多名骑从,前去拜见项梁。项梁给刘邦增拨了士卒五千人,五大夫爵位的将领十个。刘邦回去后,再次领兵进攻丰邑,攻陷了该城,雍齿逃奔魏国。返回薛县后,萧何随同刘邦与项梁等人共同拥立了楚怀王。

西进灭秦

项梁死后,楚怀王与众将约定:项羽随宋义北向救赵,刘邦率军西征,谁先攻入秦都咸阳,谁就可在关中称王。

秦王子婴元年(前207年)十月,刘邦率大军兵临咸阳城。秦王子婴设计杀了奸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入秦宫,见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便想在此留住,经樊哙、张良一再劝谏,才下令封存宫中贵重宝物和府库,回军驻扎在霸上。

秦汉书法家萧何画像简介

当时随刘邦进入咸阳的将领们也都争先奔向储藏的仓库,去瓜分金帛财物,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依据秦朝的典制,丞相辅佐天子,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对外监督各郡御史,对内接受公卿奏事。除了军权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几乎总揽一切朝政。萧何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形势强弱、民众疾苦等等情况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也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

立为汉相

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后不久,项羽也率军入关,并在同年二月自封为西楚霸王,占有梁、楚九郡之地,建都彭城(江苏徐州)。项羽背弃楚怀王的约定,改立刘邦为汉王,统辖荒远偏僻的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又把关中地区分封给三名秦朝降将,分别为: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目的是围堵刘邦。

刘邦很生气,想谋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哙都劝阻刘邦,萧何进谏说:“虽然在汉中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吗?”刘邦说:“怎么会死呢?”萧何说:“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开战百分之百会失败,除了死还能如何?《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话说‘天汉’,这个名称非常美好。能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周武这样的王者。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刘邦这才应允,于是前去就国,任命萧何为丞相。

保举韩信

四月,各路诸侯罢兵各自就国。汉王刘邦也前往封国,项羽派了三万人随从前往,楚国和诸侯国中因为敬慕而跟随刘邦的有几万人。 项羽麾下郎中韩信在此期间投奔了刘邦,任职连敖, 不久韩信因犯法差点处斩,被夏侯婴救下,推荐给刘邦,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此后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非比寻常。 刘邦在前往封国时,张良送行到褒中县,建议刘邦说:“大王为何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刘邦让张良返回韩国。汉军从杜县往南进入蚀地的山谷中,刘邦依照张良的建议,军队过去以后,栈道就全部烧掉,一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二来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到达都城南郑时,将领和士兵有许多人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卒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韩信觉得萧何他们已经多次在刘邦面前保荐过他,刘邦依旧没有重用,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来不及上报刘邦,就亲自去追赶。 有人报告给刘邦说:“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发脾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一样。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刘邦,刘邦见到萧何既生气又开心,说道:“你为什么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问他:“你追的是谁?”萧何答道:“韩信。”刘邦听完大骂:“逃走的将领有十多个,也没听说你去追,偏要去追韩信?这是在骗我!萧何说:“那些将领都容易得到,像是韩信这样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在汉中郡长久称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共谋大事的人。就看大王如何打算了。刘邦说:“我也想东归,怎能长久憋屈在这种地方呢?”萧何说:“大王若打算东出,能重用韩信,他自然会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终究会离开的。”刘邦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当了将军,还是留不住他。”刘邦说:“那就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

刘邦当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招呼一个小孩一样,这就是造成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选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刘邦答应了。 汉军一众将领听说后都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留镇后方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刘邦发动还定三秦之战,击退雍王章邯的兵马,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便控制了三秦地区的形势。

由于几经战事,秦都咸阳被项羽放火烧了三个月,这时的关中已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 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

秦汉书法家萧何画像简介

汉二年冬十月(前206年11月3日至12月2日) ,刘邦到达陕县,镇抚关外父老。陆续降服河南国、韩国等地。十一月,刘邦由南郑迁都栎阳,修缮河上塞。秦朝原先的皇家动植物园地及水池,也开放给百姓进行耕种。

汉二年二月癸未日(前205年3月4日) ,汉朝廷下令废除秦朝的政权标志——社稷坛,建立汉朝的社稷坛。普施恩德,赐民爵禄。蜀汉人民因供应军需负担甚重,免其租税二年。关中士卒从军的,免除其家赋税一年。凡普通百姓年逾五十,德高望重,能领导大家为善的,安排他为“三老”,每乡一人。选择三老一人为“县三老”,和县令、县丞、县尉共议政事,免除其役戍。以十月份(颛顼历一年之始 )为酒肉慰劳人民之月。

汉二年(前205年)夏四月,刘邦率军东征,趁项羽攻齐之际,汉军打入西楚首都彭城,不久被项羽回军杀败,军队崩溃逃回荥阳。

汉二年(前205年)五月,汉军在荥阳集结,萧何征集关中老弱及尚未成年的人都到军队前线去。韩信也收聚士卒与刘邦会师,刘邦此时又军威重振。与楚军在荥阳南边京索之间交锋,打败了楚军。汉军在道路两侧筑垣墙,通到河边,以运取临河倚山的敖仓粮食。

汉二年(前205年)六月,刘邦返回都城栎阳,初六日,立儿子刘盈为王太子,赦免罪人。命令诸侯之子在关中的都集中到栎阳担当近卫。

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刘盈,主理都城栎阳。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设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总是先向刘邦上奏报告,刘邦也总是予以批准,准许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根据实际情况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刘邦回来再报告。萧何在关中管理户口,通过水路和陆路转运军粮,供应前方的军队。刘邦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逃散,萧何常常又征发关中的士卒,及时补充汉军的损失。刘邦因此把关中的事务专门委任给萧何。

汉三年(前204年),刘邦与项羽两军在京索之间对峙,刘邦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萧何。鲍生对萧何说:“大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着想,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大王一定会更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刘邦大为高兴。

书法网,一个优质综合性书法艺术平台!
书法网»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