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

高清国画作品欣赏及国画学习教程查询

五代卫贤高士图 五代 卫贤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4-03-27  

作品名称:五代卫贤高士图

作品作者:卫贤

作品分类:国画

作品别名:五代卫贤梁伯鸾图

创作时间:五代

原作尺寸:纵134.5厘米,横52.5厘米

原图像素:6201×26042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393.20 MB

文件格式:jpg/tif

作品材质:绢本

收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

备注说明:卫贤,山水人物,山峰,山石,亭,江河,水,竹林,树,奇石,五代

作品全图欣赏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_01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_02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_03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_04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_05

作品简介

五代卫贤《高士图》又名《梁伯鸾图》,绢本,北京故宫博物院,纵134.5厘米,横52.5厘米

《高士图》五代画家卫贤的代表作品,此图原著收录于《宣和画谱》中,名为“梁伯鸾图一”,为卫贤所作《高士图》组画之一, 原图共六幅,画有黔娄先生、楚狂接舆、老莱子、王仲孺、于陵子和梁伯鸾,但前五幅已佚失,仅剩下描绘梁鸿与孟光的这幅。该画作集山水、人物、建筑画为一体,手法准确精细。

画面景物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描写细致、刻画入微,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竹树相杂,溪水环绕景物丰富,是全画的重点。上部以远山巨峰为中心,挺拔峻厚配以群峦平远山岭,既道出人物所处自然环境,又暗喻人物气节高迈;展卷伊始,这一部分尤为触目,一种豪壮、高逸之境意油然而生,当读者思路引入厅堂后,更悟出“高士”本意。上、下两部分之间以中景山脉斜坡由近至远有机相联,浑然一体。画卷的下半部分有嶙峋的怪石,盘屈的老树,茂密的青竹,清泛的溪水环绕着一座庭院。

本幅无款识,卷前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标题“卫贤高士图梁伯鸾”。

卫贤(生卒未详),五代南唐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南唐后主李煜朝。为内供奉。初师尹继昭,后执学吴道子。善界画,长于楼观殿宇。盘车小磨。兼工山水,往往作巨石高崖,皴法不老,浑厚可取。画树木老干虬曲,竹丛繁密,很注意山石的整体效果与对比关系。

背景

此图描绘的是汉代隐士梁鸿和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据传梁鸿年少孤贫时不与他人共食,有一次他的邻居先做好饭后,叫他用热锅做饭,省些麻烦,他却回答:“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遂熄灭了灶火重新点燃。成年后博览多通,娶同县女孟光,相貌丑陋而颇有修养贤德。夫妇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后章帝闻其名欲召之,梁鸿又隐姓埋名依为人佣工春米。每归,孟光为他具食,总是举案齐眉送上,以示敬爱。梁鸿感之,遂居家潜心闭户著书。梁鸿字伯鸾,所以此图又名《梁伯鸾图》。

赏析

画中梁鸿端坐榻上,两手平放于盘坐的双腿上,面前一竹案,书卷横展,看得出主人公正潜心于学问。孟光恭恭敬敬地双足跪地,举着盘盏,递向案上。盘盏在画中是一点题道具,作黑红两色,十分醒目。它的位置正当孟光前额和梁鸿桌案之间,恰是道出了“举案齐眉”的典故。梁鸿与孟光神色严肃,表情诚恳,显示了布衣粗食的高人隐士的精神境界。

画家把梁鸿的居所安排在山环水绕的大自然中,全幅图上半部分巨峰壁立、远山空茫,下半部竹树蓊郁、溪水潺潺,人物活动在画面中部,恰是观者的视觉中心。

该画作集山水、人物、建筑画为一体。以界画法描绘的屋舍准确、精细,山石及树木多用平笔密集皴擦,近树精心勾画,远树则勾点结合,重在以墨色由淡至深层层烘染,显得质感凝重,并能表现出一定的透视感和纵深关系。石凹处的浓墨千点,则为画家的独创手法。水流的勾线柔和顺畅,绵密有序,恰如微波皱起。

作品大图局部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高清大图局部 (1)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高清大图局部 (2)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高清大图局部 (3)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高清大图局部 (4)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高清大图局部 (5)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高清大图局部 (6)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高清大图局部 (7)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高清大图局部 (8)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高清大图局部 (9)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高清大图局部 (10)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高清大图局部 (11)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高清大图局部 (12)

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图)》高清大图局部 (13)

书法网,一个优质综合性书法艺术平台!
书法网»五代卫贤《高士图》又名《梁伯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