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

高清国画作品欣赏及国画学习教程查询

五代南唐赵干江行初雪图 五代‧南唐 赵干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3-11-15  

作品名称:五代南唐赵干江行初雪图

作品作者:赵干

作品分类:国画

创作时间:五代‧南唐

原作尺寸:本幅25.9x376.5厘米

原图像素:73530×4000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940.62 MB

文件格式:jpg/tif

作品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备注说明:赵干,五代,山水画,水,江河,芦苇,枯树,船,树枝,冬景

作品全图预览

赵干《江行初雪图》全卷

作品全图分割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01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02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03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04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05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06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07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08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09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10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11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12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13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14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15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16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17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18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19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20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21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_22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五代南唐赵干江行初雪图

作品作者:赵干

创作时间:五代‧南唐

原作尺寸:本幅25.9x376.5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代南唐赵干江行初雪图,卷,五代南唐,赵干,本幅绢、隔水绫、拖尾纸,本幅25.9x376.5厘米、隔水26.7x12.3厘米、拖尾26.3x90.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干,南唐时江宁人。为南唐后主画院学生。山水多作江南景,画楼、观舟船、水村、渔市、花、竹。论者谓其深得浩渺之意,无一点朝市风埃。画江边渔作,旅客攒行。树皆中锋圆笔,遒劲有如屈铁,树干以干笔皴染,大似后人皴山,自具阴阳向背。所画芦花,以赭墨裹粉,一笔点成,小丘及坡脚,亦以淡墨成块涂抹而无皴纹,皆与后人异趣,人驴面目,并有苦寒之色。

本画为现存最可信的五代南唐画迹之一,上有传为李后主的题识,指明作者为画院画家赵干。全画描绘南方江边行旅所见渔人生活,时瑞雪初降,萧瑟之中仍可见庶民活动的和乐勤奋。这种风俗画既是纪实,也有理想化的成份。本卷原为金章宗收藏。一三二九年由奎章阁诸臣共同呈进,文宗并在幅中亲书神品上的评第。他的品题表示宫廷对中原传统的收纳,也形塑著自己的艺术帝王形象。

「江行初雪图」是一幅山水人物并重的绘画作品,也是传世作品中时代很早的一幅绢地山水画。画家赵干,江苏江宁人,南唐李后主在位时,为画院学生。自小生长在江南,因而所画山水多为江南景物,尤其擅长布景。在这幅手卷中,画家就利用弯曲的黄芦堤岸,构置出浩渺的水波江面。画中寒雪纷飞,江边渔人为了生计得继续顶著风雪干活,备极艰辛。而行走在岸边的旅客,同样冒著寒雪赶路,人、驴皆带著一付苦寒难行的面目,画家藉著笔下人物的表情,反映出画中寒冻的江天。全幅淡墨渍染绢地,再洒白粉为雪。寒林枯木皆用中锋圆笔,劲挺有力。树干以干笔皴染,自具阴阳向背。所画芦花,以赭墨裹粉,一笔点成,极富创意。小丘及坡脚,也以淡墨成块涂抹而无皴纹。本幅上钤有金、元、明、清各朝内府收藏印,足证此卷为一件流传有绪的精品。

南唐与后蜀的画院是宋朝成立前画坛的重镇,也是构成北宋宫廷绘画的主力。赵干任职南唐画院,本卷起首处之题字,一说为后主李煜手笔,更增此作在画史上之重要性。 冬日江边行旅所见渔家活动是本卷的主题。这本是作为帝王体察民风之用的「风俗画」,但赵干在画中又刻意地描绘了各种渔人造型、渔捞方式,并以瑟缩身躯的童子与垂首逆风而行的驴子等细节,来营造一种更具临场感的视觉效果。

此卷为一件重要的早期山水人物画作,画江南初雪,霜寒萧瑟,江边渔民的生活景况,岸上尚有行旅缩瑟前进,画中人物描绘精微,传神生动。通幅以淡墨渍染绢地,笔力遒劲,树石具阴阳向背,其技法之高妙与描绘之精细皆令人赞叹。卷首有「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题字,后世据此定名,近有学者认为此卷与北宋晁补之《鸡肋集》中王维〈捕鱼图〉描绘吻合,指出或与北宋所认知的王维有关。

作者款识

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

题跋

清高宗前隔水行书题跋《赵干江行初雪图》

清高宗前隔水行书

吴头楚尾沧江清,元冥试令飞初霙。驴背客寒风打笠,江心渔乐舟冲凌。芦腰已折须添白,山头乍失髻矗青。或见沙觜翁举网,尚有舡唇儿弄罾。夫岂皲瘃之不惧,衣食切已劳经营。冰鱼冻蟹入盘活,谁家羊膏佐软烹。造物不齐有如此,对之令人感慨增。瑶机锦綍识异物,传来北宋腾清声。奎章学士丹邱生,一时法眼精品评。烛照意移生栗烈,画时不知呵冻㡬度方能成,乾隆御题。印记: 几暇怡情、乾隆宸翰。

前隔水

赵干江行初雪图。

清高宗拖尾

养心殿三希堂清玩真迹。印记: 八征耄念、自彊不息。

拖尾题跋

天历二年一十日进入,奎章阁学士院典签,臣张景先,奎章阁学士院参书,文林郎,臣柯九思,奎章阁学士院参书,奉训大夫,臣雅琥。奎章阁供奉学士,承德郎,臣李讷。奎章阁供奉学士,中议大夫,臣沙刺班。奎章阁承制学士,奉训大夫,臣李泂。奎章阁承制学士,朝散大夫,中书左司郎中,臣朵来。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直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经筵官,臣虞集。奎章阁侍书学士,资善大夫,中书右丞,臣撒迪。奎章阁大学士,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知经筵事,臣赵世延。奎章阁大学士,光禄大夫,知经筵事,臣忽都鲁都儿迷失。

清高宗题签

赵干江行初雪图,神品,内府秘玩。印记: 神品、乾隆宸翰。

印记

鉴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古希天子(重一)、孔颜乐处谁寻得、羲皇上人我不为、寿、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重一)、八征耄念之宝(半印)、太上皇帝之宝、养心殿宝、菑畬经训、八征耄念之宝、三希堂、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鉴赏、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明昌御览、秘府、明昌、明昌宝玩、御府宝绘、内殿珍玩、群玉中秘、柯九思印、天历之宝、司印(半印)、(半印漫漶不可识)、吴瑞征印(重一)、吴仲庚、苍岩子、蕉林鉴定(重一)、冶溪渔隐、家在北澶、蕉林梁氏书画之印、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安岐之印。

主题

山水、人物、渔夫、树木、杨柳、船、渔船、芦苇、骡.驴、江河、侍从、行旅、树木、枯树、渔网、罟、桥。

技法

写意、皴法、人物衣纹描法(粗细线条)。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随安室),下册,页1178。

故宫书画录(卷四),第二册,页 17。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五册,页153-160。

赏析

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苇业树林,江岸小桥,一片初白,寒风萧瑟,江水微波;渔人卫寒捕鱼,骑驴者缩瑟前进,表现出江南初冬渔民和旅行的生活情况,绘景画人均积传神。图中树石笔法老硬,水纹用笔尖劲流利,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飞舞。

图前题“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应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笔迹。有宋宣和、金明昌、元天历、清乾隆、嘉庆诸印,以及柯九思、吴瑞 、梁清标、安岐诸收藏印。

背景

南唐先主时由于以武人为主导,故其风气粗犷而质朴,随着大量文人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又由于其远离中原故而少了些贵族的皇家气而多了些社会化的文人气。这种重艺追雅的结果带来的是士人追求个性自由,常有率性而为的举动,李煜、韩熙载等都是其代表。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群臣效仿成为风气,一时“魏晋风范”似又再现。体现在书画创作上表现为:标新立异,冲破传统法度,追求自我个性,反映现实生活。《江行初雪图》所描绘的生活化场景,就反映出了南唐绘画艺术上平民化的艺术风尚,这是南唐绘画最具时代性的特征。

构图

在画面构图上,赵干独取近景、中景的表现形式,一如今日摄影中的特写技法。这种技法的使用把山水画中的人物进行了放大,使众多的人物浓缩在面前的一个近景中,使山水画中常常作为点缀的人物成为画面中的主角之一,这与我们后来传统的一河两岸的构图有着明显的不同。如倪瓒的构图是站在河的一边向前望所展现出的河岸、河景;而赵干的《江行初雪图》似乎是取江的中间为视角,两岸和江中的场景与人物任由作者摄取,由此扩大了表现的场景,增加了人物与景物的互动性,避免了人物画的单调,整个画面人物情趣和叙事性大增。

形象

这幅是卷画江边渔人作活的情景。江天寒雪纷飞,渔家之艰辛,描述殆尽。岸上旅客攒行长林雪堤,人驴面目各具苦寒难行之色。通幅淡墨渍染绢地,再洒白粉为雪。寒林枯木皆中锋圆笔,遒劲有如屈铁。树干以干笔皴染,自具阴阳向背。所画芦花,以精墨裹粉,一笔点成,极富创意。小丘及坡脚,亦以淡墨成块涂抹而无皴纹,皆与後人异趣。全卷描绘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画面上天色清寒,树木笼雾,江岸小桥,一片初白,寒风萧瑟,江水微泛,一派天寒寂静之景。江上渔夫不顾天寒地冻捕鱼,而岸上骑驴者却畏缩不前,人物神情描绘逼真生动,渔人和旅人恰成绝妙对比。另外,画中树石笔法老硬,水纹用笔尖劲流利,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飞舞。此画一片天赖,意境高雅。

技法

全卷人物神态生动,刻画准确,鱼鳞般的水纹用尖细流利的线条绘成,一丝不苟。绘坡石及树木大多用笔简劲老硬,技法与墨染浑融,表现出一种清刚利畅的情趣,天空则用洒粉法弹出轻盈飘舞的飞雪,技法颇为别致。

题材

在题材选择上,作者取材于江南渔夫日常劳作的生活场景,在景与人、人与人的描写上形成强烈对比,如江景的风雪交加与渔夫劳作的热火朝天;渔夫单衣、短裤、赤脚与骑马行人戴帽、厚衣、围巾、抄手等的描写造成视觉上的强烈反差,一方面衬托出环境的寒冷、恶劣,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满足,烘托出当时经济的繁荣。这幅场景正好印证了清乾隆帝在画首所题之诗“吴头楚尾沧江清,元冥试令飞初霙。驴背客寒风打笠,江心渔乐舟冲凌……”或许这幅画卷正是赵干本人亲眼所见场景,充满着真情实感。

布局

在整幅画的布局上作者很好地处理了人物与水景的对比、横向态势的江岸与弧形岛屿的对比、竖形的芦荻与横向水波鱼鳞纹的对比、粗大的充满画面的杂树与细小的芦苇和水纹的对比等等,整个画面作者不是机械平均的构图,而是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然属性加以自己的美学观念巧妙组合,浑然天成。现实中的芦苇亦不可能全是竖形,应亦有歪斜,江水的波纹亦可能更大些,但作者却对此进行了主观的提炼、适当的夸张,以便形成竖与横的强烈视觉对比,从而形成更好的形式美感。为了避免竖式芦苇的单一,作者在四五处芦苇的叶上进行了斜式的破解,竖式布局统一中自身也有了变化。而无芦苇处,几张张开的渔网用交叉斜式的线条进行多样化的补充,丰富了竖与横对比的多样性。画中笔法流利、生动传神,笔墨细腻讲究,通幅淡墨渍染绢地,树木坡石以干笔皴染,线条劲健,水纹用笔尖劲流畅,地上和树上的积雪,似用“洒粉之法”,充分表现了雪花轻舞飞扬的景致,意境古朴幽远,人物刻画简练生动,真实再现了渔家劳作生活的场景。在线条的使用上通卷除树和路坡、堤岸用少量的皴擦外,主要是靠细劲的线条作为全画的用笔和表现手法。水波、人物、杂草、芦荡、渔网、舟船等都是通过作者手下的千笔万线,以直与曲、刚与柔的线条来描述和表达。

名家点评

明代评论家张丑《清河书画舫》:“虽南唐名手,而具胜国韵,又一奇也。通卷洒粉作雪,轻盈飞舞,足称前无古人。”

现代画家聂卉:作品意境萧寒,情节生动,种种细节描绘,体现了画家对江上渔家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很有感染力。

影响

《江行初雪图》是少数流传有绪、极为可靠的五代绘画作品之一,可以作为断代的标志,弥足珍贵。

作品大图局部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1)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2)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3)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4)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5)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6)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7)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8)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9)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10)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11)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12)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13)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14)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15)

赵干《江行初雪图》高清局部 (16)

书法网,一个优质综合性书法艺术平台!
书法网»赵干《江行初雪图》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