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武元直赤壁图卷
作品作者:武元直
作品分类:国画
作品别名:武元直赤壁后游图
创作时间:金代
原作尺寸:纵50.8厘米,横136.4厘米
原图像素:30966×2300像素(350 DPI)
文件大小:290.80 MB
文件格式:jpg/tif
作品材质:纸本,水墨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备注说明:山水画,石,树,水,岩石,山峰,船,小船,树林,松,溪,群山,流水,江河
作品全图预览
作品全图分割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武元直赤壁图卷
作品别名:武元直赤壁后游图
作品作者:武元直
创作时间:金代
原作尺寸:纵50.8厘米,横136.4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水墨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赤壁图》是金代画家武元直创作的纸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幅十分成功的杰作。特别是在少数民族统治的金国,画家画出这样高水平的山水画尤为难能可贵,可以认为是今存金国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
《赤壁图》无名款,卷前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题签:“北宋朱锐画赤壁图,赵闲闲追和坡仙词真迹,檇李天籁阁珍秘”。《元遗山遗集》中有《赵闲闲赤壁词》,序云:“赤壁图,武元直所画,门生元某谨书。”根据此记载,可确认此图作者为武元直(字善夫,号广莫道人,生卒年不详)。
画中人物与环境:
东坡与友人:画中苏轼头戴高装巾子,与两位客人及一位船夫泛舟江上,尽情享受赤壁之美。
对岸景色:对岸赤壁巍然矗立,石崖嶙峋峻拔,江水流淌,激起浪花和漩涡,场景险峻壮丽。
前景树石:前景树石用北方流行的李郭风格描绘,主山以直笔斧劈皴法呈现,远山则以淡墨渲染,展示了北宋山水画的雄浑气势。
画家的创新:
风景表现:画面强调动感,松林因风而响,水波盘旋,江流有声,并未遵循“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传统表现,显示了画家的独特风格。
月夜景象:赤壁二赋均描述夜游,但画家未按惯例画出月亮,选择重点表现风动松折和江流盘涡,突出了画面的动感。
艺术风格:
北宋山水风格:武元直的山水画继承了北宋李成、郭熙的北方山水风格,主山皴纹直笔而下,线条明快俐落,远山则以淡墨渲染,气象万古雄伟。
文人画旨趣:画作作于纸上,气质素雅简朴,回应了北宋末年苏轼等人提倡的文人画旨趣,表现了金朝绘画中北方风格与文人画风格的融合。
此图描绘了《赤壁赋》中苏轼与客泛舟的情景。大江两岸,石壁陡峭,主山连嶂如屏,江岸古松林立。江水波浪激涌处,一小舟顺流飘然而下,徜徉其中,苏子与二客泰然而坐,谈笑风生,似在吟诗作赋,指点江山。而船夫撑篙,顺流而下,泛舟荡漾于江水之上。长江远去,江面渐渐宽阔,烟波浩荡,而在高耸险峻的山壁之下,小舟及其载客,却是显得那么的渺小。
作者采用开阔的长卷形式,描绘了赤壁的山光水色。画中烟波浩森,巨峰矗立,山石嶙峋、草木葱郁,风声、松声、水声、鸟声在这萧瑟的人迹罕至的地方显得更为凄楚,似乎展现出当年军队悲壮厮杀的场面。近景左右两岸呈开合之势,冈坡崖石起伏,许多松树在这险绝之处更加盘桓突兀、傲立不屈,使人肃然起敬。中景江水湍急,拍岸有声,巨石横江。瞪目而视,中部危峰矗立,断岸千尺。仰首而观,山顶上郁郁葱葱的树木错落有致。远处峰峦起伏,烟雨溟濛。江心一叶小舟逆流而上,舟中是苏轼等四人,怀古寄情,饮酒赋诗,尽情地感受江山变幻无穷的魅力。
此图无款印,卷后有金代赵秉文行书和苏轼《赤壁词》一阕,前隔水上明代大鉴藏家项元汴题曰:“北宋朱锐画赤壁图。赵闲闲追和坡仙词真迹。李天籁珍秘”。
印记
鉴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乾清宫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字余曰牧仲、自若斋图书印(重一)、子孙世昌(重二。半印一)、墨林堂(半印)、项氏子京(半印二)、桃花源里人家(半印)、天籁阁(重一)、桃里、项子京珍藏、项墨林鉴赏章、神品(重一)、退密(重一)、子孙永宝、墨林砚癖(半印)、鸳鸯湖长(半印)、墨林父(重一)、会心处(重一)、游方之外、子京珍秘(重一)、西畴耕耦(重一。半印一)、项元汴印(重一)、子京父印、项墨林秘笈之印、子孙世昌(半印。重一)、惠泉山樵(半印)、香岩居士(半印)、隐居放言(半印)、项墨林鉴赏章(重一)、项子京家珍藏(重一)、寄傲、墨林山人(重一)、平生真赏、虚朗斋、项叔子、西楚王孙、沮溺之俦、墨林项季子之章、檇李项氏士家宝玩、子京所藏、神游心赏、子京(瓢印)。
题签
项元汴前隔水行书
北宋朱锐画赤壁图。赵闲闲追和坡仙词真迹。檇李天籁阁珍秘。
题跋
孙恭引首篆书
赤壁遗言。南台孙恭而安篆。印记: 二寓轩、神游诗翰、孙恭而安印章。
赵秉文拖尾草书
追和坡仙赤壁词韵。清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姮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祇有归鸿明灭。我欲乘云。从公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萧吹断明月。正大五年(1228)重九前一日。书于玉堂之署。秉文。
项元汴拖尾楷书
宋迪功郎朱锐画赤壁图。赵闲闲追和坡仙词韵。真迹神品。檇李项元汴珍秘。其值壹佰伍拾金。印记: 元汴之印、子京珍秘。
赵秉文行书《跋武元直赤壁图卷》
创作背景
在黄州时,苏轼曾邀友人坐着小船泛游于赤壁之下,凭吊三国时代周瑜与诸葛亮共同击败曹操的地方,写下了《赤壁怀古》、《赤壁赋》等名作,以抒发对古今兴亡的感慨和对大自然雄伟、壮阔的赞美。在这之后,赤壁就成为文人画家作画的常见素材。而武元直所画的《赤壁图》正是以苏轼的《赤壁赋》为题材,表达了苏轼诗文中所描写的境界。
金灭北宋,南宋偏安江南,政治上宋金对立,然而,文化上金呈现汉化倾向。从北宋掠夺来的书画,成为金代画家学习研究的主要依据,他们的绘画技法日趋成熟,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画家,武元直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他的《赤壁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该画几百年来一直被认为北宋朱锐所作。但是近人感觉此图的笔墨,多类似“斧劈皴”,似乎不是北宋画家所为,加上金代元好问所著《遗山集》中,有“题赵闲闲书赤壁词”一条,末云:“《赤壁图》,武元直所画”,于是马衡著文将此图归于武元直名下。
作品赏析
《赤壁赋》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困难时期,画面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携友乘舟夜游赤壁的情景,表现了苏轼受诬遭贬黄州后的清闲生活和豁达胸怀,抒发了苏轼《赤壁赋》从怀古伤今升华到人生超脱的豪放胸臆。
技法:画中人物虽小,其精神面貌却可得其大略;扁舟虽小,但以小点连缀成形,似音符叮当有声。画家细致地描绘出风动松折,动态逼真,山石笔意健劲,质感坚硬;远山空朦悠然;松杉苍郁,层次分明。
此图画法,直接以北宋北方画派的传统,用笔比较湿润,江水用流畅曲线,两出波纹,愈远愈细淡。近山用浓墨的斧劈皴,再加淡墨直皴,竖斜交织,表现了山石的质感。远山远树用淡墨画出,不点苔,略加皴染山石和树木,刚柔适中,立体感强,产生浓淡墨色的渗化现象。这种注重空气透视变化的画法,造就一卷颇具特色的作品。
构图:画面的选景在长江的一个弯道处,观者的位置刚好可以看到左右两侧越来越远的景致,而中间部分的高山是它们的分界,体现了画面左右的水平空间感。此图采用横卷形式,以便于展开长江两岸的景物,画山穷其凹凸,写水状其盘涡。画中左、右下角各有一组陡峭的山壁,让出屹立于江面的赤壁矶头。从左面到画面二分之一的地方都是连绵不断的临江峭壁,远处山壁以淡墨勾皴,山巅略点重墨,画而中心的赤壁矶头十分突出,赤壁矶后是大片江岸,便左边拥塞的江面至此顿时开阔起来。此外,此图采用了全景式的构图方式,使画面整体看起来较为雄伟、壮观。
历史传承
该画明代由项元汴收藏,清代流入内府,经乾隆、嘉庆、宣统收藏,均有鉴藏印,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画曾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石渠随笔》、《故宫周刊》。
作者简介
武元直(公元12世纪),号广莫道人,字善夫,《图绘宝鉴》作字善天,北平(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金章宗完颜璟明昌(1190-1196)时中进士,善画山水,曾画过《雪霁早行图》、《巢云霁雪图》、《风雨归舟图》、《渔樵闲话图》、《桃园图》、《桃溪图》、《秋江罢钓图》等,惜皆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