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行书楞严经旨要、过从帖
书法家:王安石
书体:行书
分类:毛笔书法作品
年代:宋代
文件格式:图片
作品材质:纸本
备注说明:王安石书法欣赏
字介甫、半山,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执政期间,推行新法,熙宁七年因新法受挫而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曾受封舒国公,后改为荆国公,世称荆公,身后谥曰文。
王安石并不以书法名世,但在两宋及其后的资料中,提及王安石书法作品的记载不少。书帖类,如朱熹家藏《安石帖》等;碑刻诗文类,如金陵钟山所立《书定林寺壁》和《半山庄台王文公书》、应天府学所立《此君堂咏竹二首》等;尺牍手札类,如停云馆镌刻《王安石二札》、吴师道跋《安石手书》等;手抄佛经类,如《安石书金刚经》《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等;碑刻墓志类,如《书陶隐居墓中文》等。
时人评他的书法近学五代杨凝式和北宋沈辽,得沈之清劲,远绍晋宋。《宣和书谱》记他“凡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美而不夭饶,秀而不枯瘁。”
苏东坡评其书法“荆公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萧散简,如高人胜士,敝衣破履,行乎高车驷马之间,而目光已在乎牛背矣”,并称其书“无法之法,然不可学”。米芾说他学杨凝式,黄山谷说“比来士大夫,惟荆公有古人气质,而不端正,然笔间甚遒”。这些评价无不揭示了王安石书法的独特魅力: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笔笔精到,充满了闲和萧散的韵味。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 纸本 29.9×119cm 上海博物馆藏
《楞严经》唐般刺蜜帝译,十卷。此卷摘录自《楞严经》观世音菩萨修证法门章节,卷末自题记载其校正经文并刻于报宁禅院的过程。
王安石摘录其中观世音发妙耳门,从闻思修,以“三十二应”随机变化,现身说法,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一节,卷前录有此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经名一行,以此定名为《楞严经旨要》。卷末自题:“余归钟山,道原假楞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时元丰八年(1085年)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其时王安石正退居金陵钟山,率弟子谭掞、蔡肇等人编纂《字说》。元丰七年,王安石自钟山上奏箚,乞以所居园屋为僧寺,并乞赐额,有旨赐名“报宁”。自题中谓将楞严经“刻之寺中”,此寺院可能即“报宁禅院”。
此时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作者时年六十五岁。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 ,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 ,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
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 。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 ,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 。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 ,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
世界,保护众生 。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 ,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 ,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 ,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