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皇帝南巡之颂
书体:魏碑
分类:碑刻
年代:前秦北朝
文件格式:jpg/tif/webp
作品材质:石碑
备注说明:前秦北朝碑刻碑拓
《皇帝南巡之颂》
《皇帝南巡之颂》篆书碑额
《皇帝南巡之颂》碑,简称南巡碑,在现存几十件平城碑帖中,在大同历代数以千计碑刻中,南巡碑是集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书法艺术价值于一身而且水平最高的一通古碑。虽然碑身已残缺不全,仍可堪称北魏古都“平城第一碑”。
南巡碑铭记的是北魏和平二年(公元461年),北魏王朝第四代帝王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东出平城,巡视太行山东麓诸州,返经灵丘时与随从众臣在笔架山竞射后为纪念此次巡视的“刊石勒铭”。
《魏书·高宗纪》记载:灵丘南有山,高四百馀丈。乃诏群臣仰射山峰,无能逾者。帝弯孤发矢,出山三十馀丈,过山南二百二十步,遂刊石勒铭。
文成皇帝拓跋浚是一位既聪明豁达,又重视文韬武略的帝王,在位第十年国运昌盛之际,巡视定、相、冀洲等地归途中的小憩之举。据史料介绍,在其二十四年前在河北省易县所立的《皇帝东巡之碑》有“东巡”二字,所以改为“南巡”。
《皇帝南巡之颂》碑阳局部
南巡碑碑座基本完好,碑额断裂为二也较为成形,而碑身却只有一些碎块残段拼粘而成。传说是先找到碑座、碑额,又找到多块碑身碎块,然后用水泥粘胶对接成的。
此碑原矗立在笔架山北御射台中央,1993年迁至觉山寺内保护起来。南巡碑的龟趺底座高53厘米,宽137厘米,长205厘米。螭首碑额高84厘米,宽145厘米,厚30厘米。碑身宽137厘米,厚29厘米,拼粘后高120厘米。专家推断原碑身高度至少也在250厘米以上,此碑总高度应是350厘米至400厘米左右的鸿篇巨制大碑。
《皇帝南巡之颂》碑阳局部
南巡碑碑阳现有158字,字径3至4厘米,断断续续有些不好辩认,很难读出意思,大概是在叙述文成帝巡视三州活动的概况。碑阴有2300多字,字径2厘米左右,可以看得出记述的是声势浩大的南巡队伍中的大小官员的官职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