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堂印谱》是清代乾隆年间徽州藏书家汪启淑历时三十余年编纂的篆刻艺术典籍,全书共四十卷,分五集二十册。以下是对其 1-8 卷的介绍:文件名称:飞鸿堂印谱 1-8 共四册
资源编号:zkys2000002
分类:篆刻资料
创作时间:清代乾隆年间
文件大小:54.4 MB
文件格式:pdf/rar
作品材质:纸本
下载地址:网盘
备注说明:PDF版篆刻资源
- 《飞鸿堂印谱》初集卷一
- 序跋题字:开篇有凌如焕的长题,为整个初集奠定了文化基调,展现了当时的学术氛围与对篆刻艺术的认知。
- 印章选录:作为第一卷,收录了众多明清篆刻名家的作品,如丁敬、黄易等早期浙派篆刻家的印章,这些作品刀法细腻、篆法精妙,体现了清代篆刻艺术从秦汉古法向文人审美的转型。
- 《飞鸿堂印谱》初集卷二
- 题跋:一册卷二后有鲍鉁跋,其内容或品评印章源流,或记录藏谱经历,为研究印谱的流传与收藏提供了重要线索。
- 印章艺术:此卷所录印章在章法上各具特色,有的印章布局严谨,有的则大胆创新,展现了篆刻家们丰富的创作思路和高超的技艺水平。
- 《飞鸿堂印谱》初集卷三
- 序言:二册卷三之首是李果篆书序,从篆书艺术的角度对印谱中的印章进行了点评和解读,丰富了印谱的艺术内涵。
- 印风特点:这一卷中的印章印风多样,既有工整秀丽的风格,又有古朴雄浑的韵味,反映了当时印坛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 《飞鸿堂印谱》初集卷四
- 跋文:卷四之尾是阎沛年行草书跋,行草书的灵动与印章的古朴相得益彰,从书法艺术的角度为印谱增色不少。
- 内容题材:所收录的印章内容题材广泛,除了常见的姓名章、斋馆印外,还有许多反映文人雅趣和生活情境的闲章,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追求。
- 《飞鸿堂印谱》初集卷五
- 编排特色:延续了前面几卷的编排风格,每页钤印二至四方,辅以释文注解,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欣赏印章的同时,理解印文的含义。
- 技法展现:在刀法上,此卷的印章既有细腻的冲刀技法,又有苍劲的切刀运用,充分展示了篆刻家们对刀法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
- 《飞鸿堂印谱》初集卷六
- 序言:三册有顾成楷书首序,次序是金由隶书,从不同的书法字体角度对印谱进行了评价和阐释,体现了书法与篆刻之间的紧密联系。
- 风格演变:这一卷中的印章在风格上呈现出一定的演变趋势,开始逐渐向浙派风格靠拢,为后来乾隆后期浙派主导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飞鸿堂印谱》初集卷七
- 跋文:卷六之尾是徐赋隶书跋,隶书的古朴稳重与印章的风格相互呼应,进一步强调了印谱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 艺术价值:所收录的印章在篆法上更加严谨规范,同时又不失灵动之美,展现了清代篆刻艺术在篆法上的高度成就。
- 《飞鸿堂印谱》初集卷八
- 序跋:四册卷首张湄行书序,卷八之尾是汪树琪楷书跋,这些序跋不仅是对印谱的总结和评价,也是研究当时文人交游和学术风气的重要资料。
- 整体总结:作为初集的最后一卷,对前面七卷进行了总结和升华,所收录的印章在艺术水准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内容加载中..